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jiehaha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于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期以西医治疗为主,应用0.9%生理盐水350ml,加入5%碳酸氢钠150ml,地塞米松10mg,每日1次静点。口服利尿药同时红肿关节处辅以外敷我院自制的消炎镇痛散。对疼痛剧烈的同时加服秋水仙碱或非甾体消炎药物。结果:本组病例症状消失时间6小时~3天。平均1.8天。总有效率100%。结论: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与单纯中医或者西医的治疗方法相比较具有明显优势。
  【关键词】 痛风性关节炎 中西医结合 治疗方法
  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体内嘌呤代谢紊乱造成的血尿酸增高及尿酸盐结晶在关节和肾脏及结缔组织的沉积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其临床表现经历四个阶段: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及痛风性肾病。其中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痛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病率明显增多,已经成为常见病,多发病。我们于2010~2015年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有完整资料的596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组共596例 男 492例,女 104例;发病部位:足部各关节 532例,膝关节 44例,髋关节 2例,手部各关节5例,腕关节 4例,肘关节 8例,肩关节 1例。年龄 16~89岁,平均 45.6岁。多发年龄 40~50岁。病程:最长 12年,最短12小时。
  1.2 方法
  1.2.1 急性期:对急性发作的关节红、肿、热、痛,我们以西医治疗为主,应用0.9%生理盐水350ml,加入5%碳酸氢钠150ml,地塞米松10mg,每日1次静点,口服利尿药氯噻酮、利尿酸、呋噻米、吡嗪酰胺等,症状消失后地塞米松用量减半,继续应用1次后停药。多饮水。同时红肿关节处辅以外敷我院自制以血竭、川芎、白芍、小牛角为主药的消炎镇痛散,每日2次。对疼痛剧烈的同时加服秋水仙碱1.0mg,1日3次或非甾体消炎药物(如布洛芬,尼美舒利,双氯芬酸等)。
  1.2.2 间歇期:不用西药,口服我们自制中药痛风清胶囊,1次6g,1日2次,连服2周后改为1日1次,服用1个月后改为隔日1次预防用药。痛风清胶囊由防己、黄芪、白术为主,配以青陈皮、独活、生苡仁、茯苓、车前子、黄柏、泽泻、威灵仙、苍术、金银花、桂枝、补骨脂、肉苁蓉、骨碎补、秦艽等组成。诸药研末装入胶囊。
  1.2.3 饮食调节:尽量少食辛、辣、海鲜、动物内脏、肉汤等食物,禁酒尤其是啤酒。
  2 结果
  本组病例症状消失时间6小时~3天。平均1.8天。总有效率100%。本组病例均获得6个月~1年的随访,6个月内无复发,1年内有6例未常规服药复发,1年总有效率99.04%。
  3 讨论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是由于尿酸浓度过高,致使尿酸钠微晶体在软骨、滑膜及周围组织沉积,刺激细胞膜释放出花生四烯酸,经环氧化酶氧化成致炎代谢产物,引起的非特异性炎症反应。特点是发作突然,疼痛剧烈的关节炎,常于午夜痛醒,最初发作多侵犯单一关节,以拇趾及第一跖趾关节多见,其他容易受累的部位依次为足弓、足背、踝、跟、膝、腕、指、肘关节等,受累关节表现红、肿、热、痛,活动受限,可有发热。目前,对于该病的治疗尚无根治的有效办法,治疗的目的主要是急性发作期尽快终止发作,消除病痛。恢复期预防发作或延长发作时间。
  我们对于急性发作期主要采用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和碳酸氢钠混合液,因为地塞米松可抑制溶酶体酶类和炎症激肽释放,最有效的消除无菌性炎性发作,同时应用碱性药物碳酸氢钠以中和血尿酸。口服利尿药物加快尿酸排除,加之局部外用消炎镇痛散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更加快炎症吸收,起到消肿止痛作用。内外兼治,从而有效的尽早终止炎症发作。我们对于急性发作不用降尿酸药物,原因是:应用降尿酸药后,血尿酸突降,使关节内或组织内的尿酸盐溶解,释放不溶性针状结晶,结晶被白细胞吞噬后,释放炎症因子,诱发炎症症状加重。可是急性期过后,病人局部症状消失,多不再用药治疗,而且以往的治疗都是服用西药,如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别嘌醇,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丙磺舒、苯溴马隆等,因其副作用较大如:皮疹、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或贫血)、脱发、发热、肝肾毒性等,多数人不愿意服用,故往往疾病不久又复发。我们根据祖国医学论治,认为痛风属中医的“痹证”、“白虎历节”范畴。是风湿热与湿相并,而致体内湿热合邪为患,湿性重着,滞于关节而出现关节红、肿、热、痛等表现。考诸历代文献,记载甚多。如《医学准绳六要·痛风》云:“痛风,即《内经》痛痹。”《血证论》云:“痛风,身体不仁,四肢疼痛,今名痛风,古曰痹证”等。故我们根据《医学心语·痹》曰:“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土旺则能胜湿,而气足自无顽麻也”及肾为水脏,主开阖之理论,自制“痛风清胶囊”,祛风通络,利水治湿以善其后,补气活血以消经络之淤滞,滋阴补肾以维持体内水液代谢平衡。
  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白术、茯苓、车前子、黄柏、泽泻有利尿作用,能增加尿素、尿酸和氮化物的排泄,威灵仙有溶解尿酸、增加尿酸排泄、抗痛風作用。苍术、金银花、桂枝可消除局部炎症反应,从而缓解关节红肿疼痛等症状。[1]补骨脂、肉苁蓉、骨碎补能改善关节功能,减轻或延缓痛风所造成的骨质侵蚀。同时配合饮食调节减少血尿酸形成消除病因,标本兼治,病不复发。
  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与单纯中医或者西医的治疗方法相比较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 飞,李伯华,张 明等.中西医结合分期综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8,6(6):576-577.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析超声技术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三0二医院收治的149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相比较甲状腺恶性结节而言,良性结节的血流参数明显较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甲状腺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在内部血流分布情况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
【摘 要】 目的:探讨CT窗技术在动脉粥样硬化(AS)早期斑块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AS早期斑块患者70例,均采用常规CT、CT窗技术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AS早期斑块的诊断率,分析不同窗宽下AS早期斑块显示情况。结果: CT窗技术检查对AS早期斑块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常规CT诊断(P<0.05)。窗宽250Hu、窗位200Hu下AS早期斑块图像异常显示率最高;窗宽200Hu、窗位200Hu下A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摘 要】 目的 观察水飞蓟宾抗肝纤维化的疗效 方法 选择120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水飞蓟宾治疗),6个月后观察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各组治疗后与治疗前血清HA、LN和CL-Ⅳ测定值比较:治疗前后组内比较:A组差异无显著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 要】 目的:分析自拟强心汤联合西药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接收治疗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随机抽选100例进行研究,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平均分为E组与F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其中E组患者在基础治疗上联合抗心衰的西药治疗,F组患者则采取自拟强心汤与西药联合治疗,对比两组老年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F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E组(P0.05)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