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阳性药疹患者CD4+、CD8+T细胞水平以及临床特征分析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jjjj86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病毒感染在HIV阳性药疹患者发病中的作用及抗病毒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11例HIV阳性药疹患者及同期76例HIV阳性非药疹患者临床资料以及基线CD4+、CD8+T细胞计数和CD4/CD8比值。

结果

11例HIV阳性药疹患者均符合轻型药疹,潜伏期8~34(14.00 ± 8.10)d,其中7例出现肝功能损伤,与皮损严重程度不一致,未停用抗病毒药物并经抗过敏治疗后病情好转。11例HIV阳性药疹患者基线CD4+T细胞计数为42~810(493.00 ± 245.68)个/μl,高于75例HIV阳性非药疹患者[11~814(347.81 ± 167.00)个/μl,t= 647.50,P< 0.05],基线CD4+T细胞计数降低者比例(3/11)低于HIV阳性非药疹患者[64.00%(48/75),χ2= 3.95,P< 0.05]。10例HIV阳性药疹患者基线CD8+T细胞计数[(1 472.30 ± 858.55)个/μl]与同期69例HIV阳性非药疹患者[(1 356.59 ± 684.06)个/μ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基线CD4/CD8比值(0.40 ± 0.27)与HIV阳性非药疹患者(0.29 ± 0.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基线CD4/CD8值低于正常下限者率(9/10)与HIV阳性非药疹患者[98.55%(68/69)]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HIV阳性药疹患者具有更长的潜伏期,即使轻型药疹亦可伴肝功能异常等系统损害;相对较高CD4+T细胞计数可能是HIV阳性者药疹发生或加重的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梅毒螺旋体(Tp)Tp0751蛋白在早期梅毒兔模型中转录水平变化情况。方法3只新西兰白兔背部剔毛,皮下注入107/ml Tp Nichols Seattle株0.1 ml,共10处,建立早期兔梅毒感染模型。同时于未注射部位行皮肤活检术,切取0.4 cm × 0.4 cm皮肤作为阴性对照。每天观察注射部位皮肤变化情况,测量并记录皮疹大小。每隔3天切取1处注射部位0.4 cm × 0.4 cm
目的探讨药疹的发病趋势、致敏药物、疹型的变迁和防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922例确诊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09—2013年每年药疹病例占皮肤科同期住院总病例比例波动于9.45%~10.01%,重症药疹占药疹比例波动于17.45%~28.24%。单一用药371例(40.2%),混合用药551例(59.8%)。278例单一用药非重症药
目的探讨婴儿纤维性错构瘤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方法收集2009—2014年北京儿童医院确诊的婴儿纤维性错构瘤12例,观察其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结果本组婴儿纤维性错构瘤12例中男7例,女5例,中位年龄8个月(5~20个月),中位发病年龄3.5个月(1~12个月),中位病程5个月(1~12个月)。皮损表现为肤色至淡红色皮下结节或斑块,其中发生于躯干部5例,四肢6例,阴囊1例;12例中10例皮损为单发,
期刊
目的探讨绿原酸在乙二醛诱导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衰老中的保护作用。方法使用1 mmol/L乙二醛处理体外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构建细胞衰老模型。用5、10、20、40、80 μmol/L绿原酸和乙二醛共同处理人皮肤成纤维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筛选出绿原酸的有效浓度。1 mmol/L乙二醛分别与有效浓度的绿原酸(10、20、40 μmol/L)共同作用于成纤维细胞,细胞衰老β半乳糖苷酶(SA
目的探讨新型维A酸ECPIRM及全反式维A酸(ATRA)对白细胞介素17(IL-17)刺激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细胞)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ECPIRM及ATRA与IL-17共同作用于HaCaT细胞后对其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IL-17(20 μg/L)刺激HaCaT细胞或与ECPIRM(80 μmol/L)、ATRA(5 μmol/L)共培养24 h,收集细胞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