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病毒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治疗复发难治性NK/T细胞淋巴瘤(鼻型)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来源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imb_clim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EB病毒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EBV-CTL)治疗复发难治性NK/T细胞淋巴瘤(鼻型)的可行性。
  方法 报告1例女性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病人,病人给予培门冬酶+GDP方案化疗以及2 Gy(12次)局部放疗,病情进展,免疫组化检测EBER阳性,再次给予3疗程EBV-CTL治疗。
  结果 病人采用EBV-CTL治疗后4个月达到完全缓解,而且细胞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病人耐受性好。
  结论 EBV-CTL可以作为治疗复发难治性NK/T细胞淋巴瘤的一个选择。
  [关键词] 淋巴瘤,结外NK-T细胞;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疗法;病例报告
  [中图分类号] R733.4;R457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2096-5532(2021)05-0777-03
  doi:10.11712/jms.2096-5532.2021.57.18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网络出版]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37.1517.R.20211101.1535.008.html;2021-11-02 16:02:02
  EPSTEIN-BARR VIRUS-SPECIFIC CYTOTOXIC T CELLS IN TREATMENT OF RECURRENT REFRACTORY NATURAL KILLER/T-CELL LYMPHOMA (NASAL TYPE): 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ZHANG Yaowen, SHI Chunlei, FEI Hairong, WANG Ling
  (Medical College of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26607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Epstein-Barr virus-specific cytotoxic T cells (EBV-CTL) in the treatment of recurrent refractory natural killer/T-cell lymphoma (nasal type).
  Methods This article reported a female patient with extranodal natural killer/T-cell lymphoma. The patient was given chemotherapy with pegaspargase-GDP regimen and local radiotherapy at a dose of 2 Gy for 12 times. Disease progression was observed and immunochemistry showed positive EBER. The patient was given another three courses of EBV-CTL therapy.
  Results The patient achieved complete remission at 4 months after EBV-CTL therapy. No obvious adverse reactions were observed during the treatment, and the patient had good tolerance.
  Conclusion EBV-CTL therapy can be used as a choice for the treatment of recurrent refractory natural killer/T-cell lymphoma.
  [KEY WORDS] lymphoma, extranodal NK-T-cell;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mmunotherapy; case reports
  NK/T細胞淋巴瘤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一种少见类型,异质性较强,预后不佳,特别是复发难治病例预后更差,目前尚无国际标准一线治疗方案。青岛市中心医院血液科收治1例复发难治NK/T细胞淋巴瘤(鼻型)病人,经EB病毒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EBV-CTL)治疗获得较好疗效。本文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探讨EBV-CTL治疗复发难治NK/T细胞淋巴瘤的可行性及诊治经验。
  1 病例报告
  病人,女,42岁。既往身体健康。因“发热1月”于2015年4月首次入我院。病人2015年3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 ℃,午后显著,伴畏寒,无寒战,伴鼻塞不适、口腔异味、吞咽不适、盗汗,无皮肤瘙痒、咳嗽咳痰、胸闷憋气、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至社区医院就诊,给予头孢类抗生素治疗无明显好转。至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就诊,考虑鼻腔内肿物,建议行活组织检查。至城阳区人民医院就诊,行鼻腔肿物活检,病理提示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免疫组化检查:CD3(+),CD56(+),GrB(+),CD43(+),CD4(+),CD34(血管壁+),CD68(-),CD20(-),CD79a(-),EBER(+)(图1),Ki67阳性率约40%。2015年4月8日病人出现右乳房、左上臂结节,无触痛,收住院于我科。2015月4月15日查PET/CT的结果如下。①鼻甲、鼻咽顶后壁片结节样18F-脱氧葡萄糖(FDG)代谢异常增高区,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7.67,考虑淋巴瘤累及;皮肤及皮下(左侧上臂、左侧肩部、右侧乳腺、左侧腰背部、右侧大腿前外侧)多发片结节影并FDG代谢异常增高,SUVmax 2.90,首先考虑淋巴瘤累及。②甲状腺右叶密度不均匀减低,无FDG异常代谢。③肝脏钙化灶。免疫组化检查:CD56(+),GrB(+),CD3(+),CD2(+),CD4(+),CD43(+),CD5(少量+),CD20(-),Ki67阳性率约40%。骨髓免疫分型:未检测到明显免疫表型异常的淋巴细胞。病理会诊示: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结合免疫组化考虑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该病人最终诊断为NK/T细胞淋巴瘤(鼻型),PeⅠE期,A组,IPI积分0分。    2015年4月21日起给予培门冬酶+GDP方案(培门冬酶5 mL,第1天;吉西他滨1.6 g,第1、5天;顺铂120 mg,第1天;地塞米松40 mg,第1~4天)化疗,辅以水化、碱化、抑酸保胃、护肝以及对症支持治疗,化疗过程平稳,化疗后皮肤结节较化疗前缩小,鼻塞好转。6月3日起给予局部放疗,剂量为每次2 Gy共12次。6月25日CT检查(图2a)提示:①鼻咽部占位,不除外复发可能,请结合临床对比原片;②副鼻窦未见明显异常。6月26日起给予培门冬酶+GDP方案(培门冬酶5 mL,第1天;吉西他滨1.6 g,第1、5天;顺铂120 mg,第1天;地塞米松40 mg,第1~4天)化疗。
  考虑病人EBER(+),同家属沟通病情后行EBV-CTL治疗。在外周血干细胞采集后行干细胞培养,7月30日回输细胞1.98×108/kg,细胞活力90.0%,流式监测结果提示CD3+IFN-γ+细胞比例0.8%、CD8+IFN-γ+细胞比例0.4%、CD4+IFN-γ+细胞比例0.6%;8月6日回输EBV-CTL,共回输细胞3.20×108/kg,细胞活力90.4%,流式监测结果提示CD3+IFN-γ+细胞比例1.6%、CD8+IFN-γ+细胞比例1.2%、CD4+IFN-γ+细胞比例1.4%。8月20日复查CT(图2b)示:鼻咽右侧壁略增厚,右侧上颌窦轻微炎症。10月15日复查鼻窦及胸部CT显示:①胸部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②蝶窦黏膜下小囊肿。随后给予第2疗程EBV-CTL治疗,于10月19日行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术。11月10日回输EBV-CTL,共回输细胞4.0×107/kg,细胞活力91.7%,流式监测结果提示CD3+IFN-γ+细胞比例5.5%、CD8+IFN-γ+细胞比例0.9%、CD4+IFN-γ+细胞比例3.7%;于11月17日给予回输EBV-CTL,共回输细胞1.2×108/kg,细胞活力为90.3%,流式监测结果提示CD3+IFN-γ+细胞比例13.7%、CD8+IFN-γ+细胞比例为1.4%、CD4+IFN-γ+细胞比例为15.5%。12月1日鼻窦CT检查(图2c)示:蝶窦、双侧上颌窦炎,请结合临床。2016年4月13日PET/CT检查提示:淋巴瘤(累及鼻甲、鼻咽顶后壁、皮肤及皮下软组织)治疗后,相应区域未见明显FDG代谢增高区及异常软组织密度影,现肿瘤活性基本被抑制。说明疾病处于持续缓解状态。随访至2017年10月,疾病持续缓解。
  2 讨  论
  恶性淋巴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国T细胞淋巴瘤占淋巴瘤的比例高于欧美国家。由于目前尚无国际标准一线治疗方案,故复发难治性T细胞淋巴瘤治疗更加困难,对临床医生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EBV是一种人类4型疱疹病毒,在人群中普遍易感[1]。EBV与淋巴瘤发病的关系目前尚在研究中,T细胞淋巴瘤病人EBV检测阳性率较高,EBV阳性是其发病原因及高危因素之一[2-4]。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研究表明,EBV阳性是外周T细胞淋巴瘤病人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建议对EBV阳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病人探寻新的特殊的治疗策略[5]。
  通常条件下,EBV的感染可以诱导机体产生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和辅助性CD4细胞。CTL通过细胞表面的T细胞受体,识别那些被EBV感染或转化的异常细胞,通过释放颗粒酶和穿孔素杀伤靶细胞,从而达到清除感染和杀伤转化细胞的作用。EBV-CTL是可以特异性识别和杀伤EBV感染细胞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系,是生理条件下机体免疫系统抗病毒感染最重要的成分。动物实验研究发现,EBV-CTL对于EBV相关性淋巴瘤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6]。EBV在感染宿主细胞后,会大规模复制新的病毒颗粒,可以长期静息于记忆性B细胞中,也可以转化宿主细胞,因此形成了所谓不同的隐匿阶段。在不同阶段,EBV表达的抗原不同。在淋巴瘤中,EBV处于Ⅱ型隐匿阶段,仅表达3种病毒抗原,分别为EBNA-1、LMP1和LMP2。如果能在体外筛选并扩增那些可以识别这3种抗原的特异性CTL,将这些细胞输注给病人,恢复病人原有的细胞免疫反应,就可以在体内杀伤肿瘤细胞,达到治疗EBV阳性淋巴瘤病人的目的。美国一項单中心队列研究显示,46例利妥昔单抗难治的EBV相关淋巴瘤病人接受EBV-CTL治疗,在45例可评估病人中有29例(64%)获得完全缓解(CR)或持续部分缓解(PR,6~115个月),且无明显毒性[7]。该研究认为,EBV-CTL治疗可在高危、利妥昔单抗难治的EBV相关淋巴瘤病人中获得持久性的CR或PR。
  本文病人采用的EBV-CTL是中美康士的产品,该产品是以中国人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分子表达特征与中国地区流行EBV病毒株为出发点,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设计EBNA-1、LMP1和LMP2等3种抗原多肽,刺激病人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同时针对3种抗原的EBV-CTL。其特点是适合中国人,重复性好,质量可控。因同时含有3种抗原特异性T细胞,以及同时含有CD4和CD8特异性T细胞,该产品的体外杀伤效果明显。并且,EBV-CTL只针对表达EBV抗原的肿瘤细胞,对于正常机体细胞没有杀伤作用;对传统治疗无效、肿瘤复发后耐药的肿瘤病人仍然有效。本文报道为复发难治性NK/T细胞淋巴瘤(鼻型)病人,前期治疗失败,疾病进展期采用EBV-CTL治疗达到CR,且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病人耐受性好。目前我们正尝试扩大样本量,验证本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以期让更多的EBV阳性淋巴瘤病人受益。
  [参考文献]
  [1]张长凯,郭小芳,卢伟,等. EBV感染与恶性淋巴瘤病人染色体异常、免疫表型及预后的相关性[J].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55(3):275-278,283.
  [2]SIDDIQUEY M N, NAKAGAWA H, IWATA S, et al. Anti-tumor effects of suberoylanilide hydroxamic acid on Epstein-Barr virus-associated T cell and natural killer cell lymphoma[J].  Cancer Science, 2014,105(6):713-722.   [3]GUALCO G, DOMENY-DUARTE P, CHIOATO L, et al. Clinicopathologic and molecular features of 122 Brazilian cases of nodal and extranodal NK/T-cell lymphoma, nasal type, with EBV subtyping analysis[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urgical Pathology, 2011,35(8):1195-1203.
  [4]ANAGNOSTOPOULOS I, HUMMEL M, FINN T, et al. Heterogeneous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 patterns in peri-
  pheral T-cell lymphoma of angioimmunoblastic lymphadenopathy type[J].  Blood, 1992,80(7):1804-1812.
  [5]SWERDLOW S H, CAMPO E, ITARLIS N I, el al. Worth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turnouts of the haematopoietic anti lymphoid tissues[J].  Lyon: IARC Press, 2008:10-13.
  [6]NIJMEIJER B A, MOLLEVANGER P, VAN ZELDEREN-BHOLA S L, et al. Monitoring of engraftment and progression of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in individual NOD/SCID mice[J].  Experimental Hematology, 2001,29(3):322-329.
  [7]PROCKOP S, DOUBROVINA E, SUSER S, et al. Off-the-shelf EBV-specific T cell immunotherapy for rituximab-
  refractory EBV-associated lymphoma following transplantation[J].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2020,130(2):733-747.
  (本文編辑 马伟平)
其他文献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门静脉高压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的发生率为30%~70%,其中9%~36%为高危出血患者,一旦出血,再出血的发生率为50%,病死率高达31%~77%[1-2].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微创技术和器官移植的发展,针对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形成了以药物、内镜、介入、手术和肝移植为主要体系的综合治疗模式,显著提高了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现综合近年文献,
期刊
目的 研究猪主动脉根部构型的内在关系,为无支架主动脉瓣膜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测量和计算新鲜的和经环氧氯丙烷改性戊二醛处理的猪主动脉根部(各20只)在4个水平的管口面积(OA1~4),瓣叶平均面积(Sa),瓣叶面积模拟量(AA,AA=1/2PH),瓣叶面积模拟量均值(AAa),左、右、无冠状动脉瓣PH值(PHl、PHr、PHn)和左、无冠状动脉瓣PH值之和(PHln),利用线性相关回归分析方法观察两
[摘要] 目的 探究撳针耳穴埋针干预对全麻气管插管围术期病人血流动力学参数和自主神经功能影响。  方法 选择我院全麻气管插管手术病人2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常规全麻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揿针耳穴埋针干预。比较两组病人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期(T1)、插管即刻(T2)、术后(T3)、拔管时(T4)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
期刊
[摘要] 目的 评价与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效果。  方法 采用同步听课与督导的方式及线上教学评价体系,对55名教师参与线上教学培训前后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与分析。  结果 55名教师培训前后线上教学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2.190,P<0.05)。培训后线上教学效果评价优良率为61.8%,明显高于培训前的32.7%,差异有显著性(χ2=9.337,P<0.05)。55名教
期刊
国际脊柱创新发展学会亚太学会(APSAS)第二届年会将于2010年1月14日至17日在中国海南省三亚市隆重举办。会议由国际脊柱创新发展学会中国分会和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脊柱学组承办。
[摘要] 目的 探讨临床教学同质化的措施与效果。  方法 基于医教协同,采用统一教学管理、统一教学标准、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过程、统一师资培养和统一教学评价等措施,在不同附属医院实施临床教学,评价人才培养质量。  结果 临床教学同质化可明显提高临床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教学水平,学生学习成绩优异,专业素质明显提高。  结论 基于医教协同的同质化临床教学是实现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同质化的基本措施。  [关
期刊
[摘要] 目的 总结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在移植肾动脉吻合口假性动脉瘤腔内修复中的应用体会。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20年10月在我院行腔内修复的4例移植肾动脉吻合口假性动脉瘤病人的3D-DSA影像资料,其中1例病人在二次手術时行第2次3D-DSA检查。  结果 5次3D-DSA经容积重建(VR)获得的三维图像均能清楚显示吻合口假性动脉瘤瘤颈及其与邻近血管的空间解剖关
期刊
为了进一步促进国内外腰椎外科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由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解放军第三○六医院骨科、<中华外科杂志>编辑部、<中国脊柱脊髓杂志>编辑部联合举办的"第一届中国国际腰椎外科学术会议"于2009年3月20-22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国内外的500余位脊柱外科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
期刊
目的 研究附加门体分流术对小体积移植肝的保护效果.方法 建立巴马小型猪小体积肝移植模型,将15只小型猪平均分为3组:(1)A组,小体积肝移植组(对照组);(2)B组,远端脾肾分流术+小体积肝移植组;(3)C组,肠腔H形分流术+小体积肝移植组.手术后观察动物7 d存活率,动态监测肝功能生化指标、自由门静脉压、门静脉血流量(PBF)以及移植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动物7 d存活率分别为:A组1/5,B
21世纪以来,循证医学证据已从理论倡导进入临床指导阶段.与结直肠癌综合诊治相关的诸多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极大地推动并提高了整体的诊治水平.同时,需要注意直肠癌与结肠癌从解剖学到肿瘤生物学特性的差异,诊治理念并非完全统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