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微出血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

来源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kak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纳入连续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和实验室检查资料.END定义为7 d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较基线增加≥2分.采用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测CMBs.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CMBs与END的独立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246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END发生率为38.21%(94/246),78.72%(74/94)发生于72 h内,21.28%(20/94)发生于72 h~7 d.END组CMBs检出率为72.34%(68/94),非END组CMBs检出率为43.42%(66/152),两组之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χ2=19.587,P<0.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优势比(odds ratio,OR)1.883,95% 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284~2.277;P=0.033)、大动脉粥样硬化(OR 4.119,95%CI 2.564~5.771;P=0.003)、基线NIHSS评分(OR 1.682,95%CI 1.320~1.876;P=0.042)、重度卒中(OR 4.228,95%CI 2.634~5.917;P=0.003)、发病至入院时间(OR 2.070,95%CI 1.454~2.582;P=0.029)、CMBs数量≥10个(OR 2.728,95%CI 1.834~3.217;P=0.016)是E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END较为常见,多数发生于72 h内,且与CMBs数量密切相关,但与CMBs病灶部位无关.
其他文献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目的 :探讨同侧大脑后动脉偏侧优势(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 laterality,PCAL)与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供血区缺血性卒中患者转归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
一节成功的课堂,课堂练习的作用功不可没.课堂练习不仅有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还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更有助于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逐步提升.为了更好地发挥
目的 探讨发病前使用他汀药物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转归的影响.方法 连续纳入2014年7月至2017年8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
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给病人导尿、灌肠、会阴部备皮、消毒、检查等常会暴露病人的隐私部位,造成病人心理和生理上的障碍.为了不暴露病人,临床常采用立式屏风遮挡,而这种屏风体积大,搬动不方便.我们设计制作了一种病床用便携式方便屏风,既保护了病人的隐私,又为医护人员的操作带来了方便,经临床使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生态数学课堂实施的基本路径在于构建与学生和、与教材和、与经验和、与问题和、与伙伴和、与自己和的“六和”课堂体系,借助“三大核心技术”:一个合适的合作小组、一个学习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