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心得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fang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是高职院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本文作者针对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根据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改进的方法,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提高高职学生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高职院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方法
  
  1.前言
  
  汇编语言是我们理解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最佳起点。人们往往认为汇编语言的应用范围很小,因而忽视了它的重要性。其实汇编语言对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人是非常重要的。所有程序,不论用何种语言进行编制,只有转成机器指令,运用机器的逻辑功能,功能才得以实现。
  汇编语言直接a描述机器指令,比机器指令更容易记忆和理解。通过学习和使用汇编语言,我们才能够感知、体会、理解机器的逻辑功能,这样不仅可以为理解各种软件系统的原理打下技术理论基础,而且可以为掌握硬件系统的原理打下实践应用基础。
  
  2.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级语言的发展非常迅速,各种开发工具层出不穷,其功能也越来越强大。高级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的可操作性越来越强,许多非计算机专业人员在不了解计算机的结构、没掌握计算机相关的专业理论和各种计算机语言具体编程等情况下,同样能很好地使用高级语言。所以,高级语言的发展弱化了汇编语言的地位,这使部分高职学生觉得汇编语言已不重要了,学不好没有多大的关系。所以,思想认识上的不重视,导致了部分学生学不好这门课程。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学习需要一定的英语知识。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差,据有关职业教育方面的统计资料显示:在高职高专院校中60%的学生英语基础差;30%的学生有一定的基础,但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10%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好。实际上,普通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英语的基础情况比统计的更严峻。这就为他们学习这一课程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针对这一系列的情况,笔者根据教学经验,总结了在高职院校教《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一些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3.注重课堂教学
  
  3.1优化教学内容。
  本课程涉及内容较多,教师应在讲课之前先对课本内容进行优化。并不是课本上所罗列的内容都需要讲,教师要有选择性讲解:对学生有用的而课本上讲得不全面的要补充讲解,而对学生用处不大的可以不讲或一带而过,争取做到“少而精”。
  3.2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让学生对本课程感兴趣?笔者认为关键是把握好开学第一堂课。在学生刚接触本课程时,教师不要急于介绍理论知识,而是要强调该课程的实际应用,通过介绍汇编语言的特点和汇编语言在一些典型系统开发中的具体应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对单片机的灵活编程已经应用到各个领域,无论是尖端科技,如军事、通信、能源、机器人、交通、IT,还是现代工业、农业,如仪器仪表、汽车电子系统、家用电器、玩具、个人信息终端等诸多领域,都离不开单片机。而单片机的编程里大部分都使用了汇编语言,汇编语言的易用和灵活的特性,使得汇编语言将继续占有独特的地位,其适用的领域要求执行效率高、反应快,如操作系统内核、工业控制、实时系统、家用电器的计算机控制功能等。在讲述其重要性和应用领域时,教师应结合一些身边的、具体的实例,如电梯升降的控制程序和广场的大型喷泉的控制程序均是由汇编语言编写的,学生的兴趣会被这些实例极大地调动起来。
  3.3注重实践环节。
  在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学领域,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和有效途径。学生在学习汇编语言这门课程中产生的困难,来自于他们对所学知识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没有得到充分的实践。
  计算机在很多方面不同于其他学科,尤其是与硬件有密切关系的课程。由于汇编语言课程与硬件操作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实验环节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汇编语言的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编辑和调试程序的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学生通过实验能深入了解CPU、存储器、接口及外部设备的工作特性,对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达和传送产生感性认识,在实验中学生能对汇编语言有更好的理解、掌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
  
  4.改进教学方法
  
  4.1对照教学法。
  在讲汇编语言时,教师可以和其它语言对照讲解,比如C语言。C语言作为一门基础和先驱课程,在此时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由于大部分学生对C语言掌握得较好,基于语言的相通性,在汇编语言的相关教学中教师若以C语言作为对照展开讲解,将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也能增进各科之间的知识和方法上的联系。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列举一些应用对照教学法的实例。
  MOV指令是8088指令系统中首要讲解的一个指令,也是汇编程序设计中使用最频繁的指令,教师应强调对操作数的要求。有几点我们可以用C语言来对比解释:
  传送过程。其传送过程类似于C语言中的赋值,只是在这里是给寄存器或存储单元赋值,其实C语言中的变量名本身就是一个符号地址,汇编程度的赋值最终应对应到存储器的某些存储单元。
  两操作数的类型匹配问题。该内容在C语言中已作了强调,汇编中类型匹配问题也是一个重点。与C语言类似,汇编语言操作数的位数要保持一致,只是在8088中常用的类型为字节和字。
  强制类型转换。C语言中用到了该知识,学生也已掌握,那么汇编语言中又如何实现呢?很自然地我们就可以引出“BYTE PTR”和“WORD PTR”这两个操作符。
  4.2互动式和启发式教学。
  高职学生的课堂气氛一般比较活跃,他们非常喜欢教师引导、提问,喜欢回答问题。所以教师应利用这一特点在上课过程中设计一些有意义的提问,利用提问将要讲的知识点引出来,避免平铺直叙地讲解知识点,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知识点,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在讲解编程部分的循环结构时,笔者先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求1 2 3 …… 100的和。学生立刻就说出结果为5050。笔者接着问:加到1000呢?这样很多学生饶有兴趣地听讲。可见,教师所选的题目要由浅入深,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想办法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课堂练习也是互动式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在讲解完某一个例题后,教师可以出一道类似的习题让学生在课上完成,请学生上讲台在黑板上写出解题步骤并进行讲解。例如刚学习了用循环的方法求1 2 3 …… 100的和,教师可以让学生练习一道2 4 6 …… 100的和。这样可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找到学生理解错误的地方,从而对症下药。就学生理解错误的知识点再进行讲解,这样除了可以让学生当堂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点,还能让其做到举一反三。
  4.3实例教学法。
  由于本课程是一门比较抽象的课程,因此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应该尽量用一些通俗易懂的例子进行教学。
  例如在讲解汇编中存储器地址分段的概念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师可以借助平时生活的居民楼,进行举例。一个小区有多个居民楼,如一号楼、二号楼等,每个楼里有多个室,如101室、102室等。我们可将楼号比作段基值,每个楼里的房间比作偏移地址,很显然一号楼的101和二号楼的101是不一样的。这个例子可以使学生易于理解分段的概念。
  再如在讲解中断的概念时有很多例子可举。把教师上课比作CPU正在处理的事,门外有学生打报告,教师就暂停正在处理的事情让学生进来,等学生进来后接着讲课。这样学生很容易就能掌握中断的概念。
  教师可以将难理解的知识点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相联系,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学到扎实的理论知识,又不会使学生学得吃力。
  
  5.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汇编语言指令多、变化多,相对其他可编程语言来说源程序长而复杂,一个简单的问题解决至少要几十行,多则上百行,教师讲解例题时如果板书,就要花去大部分时间。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多媒体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扩大教学范围,延伸教师的教育功能。教师应在课前准备讲解的程序,上课时直接操作计算机,一边讲解指令的格式及算法,一边将指令使用前后的情况、程序的效果等通过投影仪展示给学生。计算机教学还可借助网上丰富的资源、图文并茂的生动界面、多姿多彩的影像资料,这些可使教学具有感受性、新颖性、可组合性、可扩充性,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具有发散性,更容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6.结语
  
  笔者对汇编语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这些教学方法促进了课程的建设与发展,为学生学好后续课程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摸索一条适合高职学生需要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使高职学生能更好地、更快地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操作能力,我们在汇编语言课程教学中需要继续探索研究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均,周苏,金海溶等.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钱晓捷.汇编语言程序设计[M].北京:电子技术工业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在初级中学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材六十二页中有这样的介绍:“植物的根具有向地生长、向肥生长和向水生长的特性。”如果单从向地生长这方面理解,那么植物的根系是不会向上生长的。  植物的根系之所以向地生长,主要是因为受地球引力的影响;而向肥生长和向水生长,是因为植物体要通过根系吸收肥和水。所以人们通常认为植物的根系只能向下和水平方向伸展,而不会向上生长。但土壤表面也有肥和水,植物的根系为什么就不能向
摘 要: 本文针对围绕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这一问题,认为在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其次要开展具有启发性的物理活动课,最后要将知识、技能和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综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关键词: 物理课堂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是当今素质教育的主题,也是国家和社会对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时代要求。其核心要
摘 要: 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探究的动机和行为,而且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 物理教学 实验 作用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使学生掌握了物理知识,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基础,又是物理
摘 要: 德国卡尔斯鲁厄物理课程运用了大量的类比方法来构建整套教材的主线,全新的物理思想和课程结构让人耳目一新。本文的目的在于介绍这套教材的类比教学,希望能对传统的物理课程改革起到启示作用。  关键词: 物理教学 类比 KPK    类比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和学习方法,把已经熟知的事物(类比对象)类比为未知的事物(研究对象),然后根据两个对象之间存在着某种相类似的关系,利用逻辑推理的思考形式,
每一位老师,为了上好一堂课,课前总要认真地备课,钻研教材,分析学生情况,考虑教法、学法。但是,课堂教学并非时时处处都会按照教师设计的程序顺利进行。因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就有可能出现未及预料的新情况。当各种“意外”发生时,教师如果处理不当,往往一堂苦心设计的课,就可能因此一塌糊涂;但同时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能随机应变,常常会使课堂教学出现意外的精彩。因此,当出现突发情况时,教
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 ,PPV)可引起猪的繁殖障碍性疾病,其特征是引起感染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流产,产出死胎、畸形胎、木乃伊胎及病弱仔猪,母猪本身无明显症状。PPV
摘要: 家庭是个体最初的生活环境,是个体社会化的起点,是社会的细胞,整个社会正是由无数个家庭共同组成的,毫无疑问,家庭对儿童的社会化起着至关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贫困家庭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儿童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会表现出不同于其他儿童的特点,本文就家庭空间条件、亲子关系、家长自身素质、同辈群体、学校、大众传媒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贫困家庭儿童社会化概念存在问题建议
教学设计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备课,是教师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作出整体安排的一种构想,即为达到教学目标,对教什么、怎样教、达到什么结果所进行的策划。教学设计反映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反映教师教学思路和轨迹。传统观念下的课堂教学设计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与学生学习的结果,不重视学习的过程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自然形成接受性学习的习惯,形成唯书是上、唯师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