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导向性和实效性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yjl12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德育是指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品质以及心理素质综合教育的简称。实施德育的过程就是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的循序转化和协调发展。优化校园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环境育人氛围无疑是实施德育、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和规范行为的重要途径。
  一、构建“仁”校园文化,提高德育导向性
  校园文化对学生品德及个性的影响,在于它创造了一个陶冶心灵的场所、情景,以校风学风、文化传统、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等方式表现出一种高度的观念形态,对学生品德认识起导向作用。校园生活本身就是教育,就是导向,学生在学校过什么样的生活,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它直接关系到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校园文化中的思想性、教育性是渗透在校园文化的各方面、各种形态中的。这种陶冶、规范作用时间久远,影响巨大而深刻,其效果比简单的正面说教、灌输更为有效。
  学校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仁”文化为核心,作为学生人生启蒙的必修课程,帮助学生认识“仁”的重要性,让学生从学习仁礼,来启航人生,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仁朴、明德、健体、强能”为校训,注重立德树人和素质教育,培养身心健康,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学生。
  “仁”文化为核心,就是要向有仁德的人学习;看健康向上的书籍;交友要慎之又慎。“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对于小学生来说,一是处世待人要做到“信”。因为我们谁都不愿跟一个不讲诚信的人去交往。《弟子规》信篇中就講到“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诚信,就是要诚实守信,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都要有责任感。它不仅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还是每个人从小讲诚信最起码的标准。一个人只有讲诚信,别人才会赞赏他,尊重他,亲近他,在有困难时才会帮助他。二是要孝顺父母。我们都听过这样一句话“人间有百善,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文化延续几千年的核心,如祖先造“教”字的用意,教是会意字,就是教育我们后人,学“文”先学“孝”。三是要知礼仪。知书达理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人说话文明,举止规范,才会受到他人的喜爱,他的生活才处处充满阳光。仅仅读好书还是不够的,也要懂得讲道理,待人有礼貌,如果不讲礼貌,那么,也谈不上知书达理。要做到达理,关键是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文明习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有思想不如有行为,有行为不如有习惯。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品格;播下一种品格,收获一种命运。”从这段话里,我们可以看到良好文明习惯与人生命运的紧密联系。
  二、坚持“仁”文化建设,提高德育实效性
  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充满诗意和美感的校园环境就如空气之于人,水之于鱼,使学生耳濡目染,促进其在深层心理结构中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为,从而提高文明程度。
  1.坚持物质文化建设,营造优良的校园环境
  学校在校园环境建设中,从学校的整体布局、建筑造型、色彩、视野与建筑的协调性以及校园绿化、室内布置、校园卫生、教学硬件的构置摆放等方面根据培养学生的情操人手进行探索和研究。校园物质文化具有“桃李不言”的特点,能使学生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受到熏陶、暗示、感染。学校要努力改变那种有环境而无环境文化的状况,为校园环境赋上一定的文化色彩和教育意识,增强环境育人的功能。使学生在校园里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得到美的熏陶、鼓励、鞭策和教育。
  2.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
  学校的校风是仁泽、和谐、务实、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校办学方向、培养目标、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校风也是校园文化的集中体现,它是集体中长期形成的在价值上、言论上、行动上的共同倾向,良好的风气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置身其中自然受其影响,由而产生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应,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质量。良好的校风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它作为校园中普通流行的风尚和习惯,一方面以物化形式,依存于校园环境;另一方面,又以观念形态,存在于个体身上,体现在学校全体成员的精神上。良好的校风、班风能增加学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每个学生都有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共同价值的观念,产生群体动力。在构建健康向上的校风方面,是要注重抓组织建设、抓实施、抓检查落实和抓总结提高的。
  教风中要求教师“仁爱、善教”,首先要具有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接受教育。我们作为教育者和孩子们结成“交心的朋友”,和孩子进行平等的对话和沟通。教师是学生智慧之田的播种者,是学生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教师精深的学问、友好的态度、高尚的品格皆为学生所观察、所注意、所模仿。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既有教师的责任,也有学生的责任,教师始终起主导作用,所以教师一定要积极营造成一种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氛围。
  3.丰富学生文化的内涵,引领学生认识目标
  我们创设校园文化氛围,就是要使学生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影响。在实施德育过程中,应有计划将“仁”文化内容基础化、系列化渗透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去。一是狠抓文明礼仪活动。学校以礼仪教育为突破口,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从抓学生的行为规范开始,从礼貌用语,从学生行姿、站姿、坐姿、写姿等行为规范抓起,开设礼仪讲座、礼仪活动课;二是让学生参与教育活动。通过参与国旗下讲话,重大节日的庆祝,参与各类竞赛,办黑板报,文艺节目会演,各类演讲比赛,书、画、歌咏大赛,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既贴近学生,使之有一种亲和力,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强的特点。
  总之,校园文化对学校德育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外可展示出学校的风采,对内可折射出办学的效益。学校应不遗余力地把它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建设,从而使校园文化充分地发挥出德育功能。
其他文献
在"禁实"的新形势下,如何运用政策法规手段,加快企业的技术改造,提升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加速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避免"禁实"后出现新型墙体材料市场"真空"的被动局面,是关系"
本文通过介绍抗震概念设计的概念及其基本内容,指出了概念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对目前抗震设计中概念设计掌握不够所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抗震
SaaS模式要具有“中国特色”。那么,中国特色SaaS模式下标准、资源、技术、管理及应用实践是什么?中国IT—SOM云战略实践标准是怎样的?
数学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并且应用于生活。数学的教学过程就是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到处都存在着数学问题”,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养成运用数学观察和分析周围事物的习惯;同时,再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走进生活、大胆实践,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
同志们:全区小康示范镇工作布置会今天召开了.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定为指导,明确小康示范镇工作目标
在项目监理中,组织协调工作对整个项目的实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就项目系统内的组织协调工作,从与业主、承包商、设计单位、建设主管部门的关系,需采取的有效措施等方面来
面对门口这位不速之客,魏云生和黄非鸿一时愣了神,“怎么,来了客人也不请进去坐坐么?”还是门口的美女先开了口。“哦对对,请进请进!”黄非鸿一下子回过神来,赶紧招呼面前的这位客
同志们:这次全区市容"南珠杯"竞赛协调指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会议,是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实现富民兴桂新跨越步伐和城镇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召
张鹏:雅虎目前主要业务就是关闭业务雅虎宣布,将于4月4日关闭旗下搜索引擎All The Web。上个月,雅虎刚刚宣布将于5月24日关闭博客社交网站My Blog 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