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四种新型能源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氢能
  例1 氢气是一种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新能源,下列以水为原料大量制取氢气的最理想的途径是(
  )。
  A.利用太阳能直接使水分解产生氢气
  B.以焦炭和水制取水煤气后分离出氢气
  C.用铁粉跟盐酸反应放出氢气
  D.由热电站提供电力电解水产生氢气
  从能源利用的角度考虑,利用太阳能直接使水分解产生氢气是以水为原料大量制取氢气的最理想的途径。本题选A。
  例2氢能源是21世纪极具发展前景的新能源之一,它既是绿色能源,又可循环使用。①请在图1所示的两个空格中填上循环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式,以完成理想的氢能源循环体系图(循环中接受太阳能的物质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②从能量转换的角度看,过程Ⅱ主要是
  能转化为
  能。
  由循环体系图可知,利用太阳能使水分解,产生H2和O2,然后再利用H2和O2组成燃料电池,提供能量。
  答案:①如图2所示。②化学 电
  二、太阳能例3 有专家指出,如果“对燃烧燃料产生的CO2、H2O、N2等利用太阳能将它们重新组合”的构想能够实现,那么,不仅可以消除对大气的污染,还可以节约燃料,缓解能源危机(如图3所示)。在此构想的物质循环中太阳能最终转化为(
  )。A.化学能B.热能C.生物能
  D.电能
  由图示可知,利用太阳能将H2O、CO2、N2转化为CH4、NH3、CH3OH,并将能量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在其中。本题选A。
  例4 美国《科学美国人》杂志在1971年7月刊登的“地球的能量资源”一文中提供了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能的几条主要去路的数据(如表1)。
  三、乙醇
  例5 下列选项中能说明乙醇作为燃料的优点的是(
  )。
  ①燃烧时发生氧化反应 ②充分燃烧的产物不污染环境 ③乙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④燃烧时放出大量热量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其他文献
在中学化学的定量实验中,经常要用量筒、滴定管等仪器来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或对一定体积的液体进行读数,由于实验者观察方法不正确,即未能保持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而造成所量取液体的体积或读出的体积数值存在误差。不正确的观察方法往往是仰视或俯视,造成的误差是偏大或偏小。此类误差分析题常见于各类考题中,但同学们的解答情况往往不能令人满意。究其原因是部分同学为了简便起见,机械地记结论,甚至用一些俗语来
期刊
据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曾做过著名的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这是让两个铁球从同一高度下落而同时落地的。如果两个铁球从不同高度自由下落而同时落地,情况又将怎样呢?应满足怎样的条件?遵循怎样的规律?下面对此类问题进行探索,总结解题方法和规律,以供大家参考。(下面的情况都不考虑空气阻力)  例题 两个小物体P、Q,从不同的高度自由下落,同时落地。P下落时间为t,Q下落时间为t/2,在Q开始下落时P、Q两物
期刊
一、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1.配平三原则,如图1所示。  2.配平四技巧。  (1)正向配平法:适用于配平两种反应物分别是氧化剂、还原剂的反应,反应特点是“高价十低价一中间价”。配平时按照图2所示的五个步骤进行。  (2)逆向配平法:适用于配平一种元素的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的反应和氧化还原型的分解反应。反应特点是“中间价一高价十低价”。先确定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然后再确定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 
期刊
1.只考虑配平时需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却忽视了应以客观事实作依据。  例1 请配平反应:  错解:  分析:上述两个反应方程式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也都遵循得失电子相等的原则,但是,根据实验客观事实和分析反应本质来看,都是错误的。因为H2S有较强的还原性,在酸性介质中被强氧化剂氧化时,除牛成S外,还可能生成SO2或。但是这三个相互独立的平行反应,只能分别写成三个化学方程式,不能把任何两个及以上的氧化
期刊
对于初学者来说,关于摩擦力的分析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摩擦力属于被动力,即没有独立自主的大小和方向,要看物体受到的主动力及运动状态而定,从而处于“被动”地位。这样在实际问题中就产生了一些摩擦力突变的临界问题。摩擦力的突变(如从有到无、从无到有或方向改变、由静到动或由动到静等),又会导致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性质的突变,其突变点(时刻或位置)往往具有很深的隐蔽性。若对摩擦力的产生、性质和特点不够理解,没有熟练
期刊
要想学好三角函数知识,就要学好函数y=Asin(ωχ+ )的图像和性质。熟练画出函数y= Asin(ωχ+ )的图像,通过图像来理解函数的性质成为这类问题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期刊
一、选择题
期刊
万有引力定律有一个重要应用
期刊
第一宇宙速度是宇宙航行的重要概念,学习它的关键是理解含义,掌握求法。  一、重在理解含义  第一宇宙速度有“三层含义”,以地球为例,分别是:①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地球卫星在地球表面附近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所具有的速度;②第一宇宙速度是在地球上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所需的最小发射速度;③第一宇宙速度是卫星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最大速度,数值为7.9 km/s。所以第一宇宙速度也是指人造卫星近地环绕速度
期刊
考点1:卫星运行  【考点研读】人造卫星问题一直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命题规律主要是结合圆周运动规律、万有引力定律进行考查:(1)考查卫星运行时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计算。(2)考查在不同轨道卫星的各个物理量的比较。(3)结合宇宙速度考查。  考点2:卫星变轨  【考点研读】卫星或航天器的变轨问题是高考热点,预计命题角度有以下几点:(1)发射过程中的变轨问题,考查卫星的速度、周期、加速度。(2)考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