搽索两个物傩同时落地问题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841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曾做过著名的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这是让两个铁球从同一高度下落而同时落地的。如果两个铁球从不同高度自由下落而同时落地,情况又将怎样呢?应满足怎样的条件?遵循怎样的规律?下面对此类问题进行探索,总结解题方法和规律,以供大家参考。(下面的情况都不考虑空气阻力)
  例题 两个小物体P、Q,从不同的高度自由下落,同时落地。P下落时间为t,Q下落时间为t/2,在Q开始下落时P、Q两物体之间的距离为()。
  错解:P自由落地所用时间为t,下落时高度为,Q自由落地所用时间为t/2,下落时高度为,Q下落时P.Q间距为,答案为C。
  解析
  错解中忽略了同时落地。
  由两个物体同时落地可知,当Q开始下落时P已经下落时间为,再和Q一起同时下落时间为,画出过程草图,如图1。
  ,根据初速为O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5:…,可知,则Q下落时P、Q间距,解得,所以正确答案为D。
  点评
  认真审题、弄懂题意是解题的关键,抓住题中关键词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本题,抓住两个自由落体2倍时间关系,应用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同时配以过程草图,便可顺利求解。
  变形1:若题中Q下落时间变为t/3,其他条件不变,Q开始下落时P、Q相距多远?
  点拨:抓住P下落时间为Q的3倍,把P下落时间分为相等的三段,通过的位移之比为1:3:5画出过程草图,如图2。
  变形2:若题中Q下落时间变为(n为大于1的自然数),其他条件不变,Q开始下落时P、Q相距多远?
  点拔:抓住P下落时间为Q的n倍,画出过程草图,如图3。
  由以上分析,可总结出如下结论。
  结论1:两个物体从不同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同时落地,先后释放的两个物体的时间分别为t和(n为大于1的自然数),则后下落物体开始下落时两个物体间的高度差为
  变形3:若题中Q下落时间变为是,,其中k<1.其他条件不变,Q开始下落时P,Q相距多远?
  点拔:Q下落时,P已运动时间为出过程草图,如图4。
  P在下落t1时的速度为v0则,根据位移公式
  由变形3的解答可得出一个结论。
  结论2:两个物体从不同高度自由落体,同时落地,后下落物体开始下落时两个物体之问的距离等于先下落物体已经运动时间的末速度与后下落物体自由落体运动时间的乘积,即,其中v为先下落物体已经运动时间的末速度,t为后下落物体自由落体运动时间。
其他文献
在学习机械能时我们经常遇到涉及轻弹簧的能量问题。以轻质弹簧为载体,设置复杂的物理情景,考查能的转化与守恒,此类命题几乎每年高考和其他考试中均有所见。下面通过一道经典题目的变形和拓展帮助大家掌握弹簧的能量问题。  原题 如图1所示,质量为m1的物体A经一轻质弹簧与下方地面上的质量为m2的物体B相连,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物体A、B都处于静止状态。一不可伸长的轻绳一端绕过轻滑轮连接物体A,另一端连接一轻
期刊
有关a、b型讨论题的归纳与新探
期刊
一、两会热点解读——治理环境、绿色发展  如今,一边是严峻突出的雾霾、污水等环境污染问题,一边是群众对“APEC蓝”“阅兵蓝”常态化的满怀期待。如何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如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进行一场彻底的能源革命(energy revolution),成了2016年全国两会重点讨论的议题。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问题必将成为重要的化学命题素材。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情况关系到世界能
期刊
1.设a,b是两个非零向量,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期刊
化学号试是与一定的教学目标相适应的教学过程,具有定向、鉴定、诊断、调节、激励及交流等功能,同学们必须重视并科学地对待化学考试。那么,如何科学地对待考试呢?一般而言,要做好以下三个环节:考试前要认真复习,增强自信;考试中要头脑放松,从容应对;考试后要综合分析,查漏补缺。下面,以高一化学必修模块内容为例,谈谈如何提高化学课程的复习效率,科学应对化学考试。
期刊
评析:本题的实质就是求异面直线D1E,CC1的公垂线段的长,但直接作出公垂线难度较大,证明也较为烦琐,因此可通过面积法求出公垂线段的长。  评析:如果能够直接作出公垂线,而且计算也不是太复杂,则是最好的方法,但这对空间的想象能力要求较高。  解法三:(三角函数法)由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定义,可知公垂线段为连接两条异面直线之间的最短距离。  评析:与二次函数相关问题,一般用配方法处理。  评析:等积
期刊
一题多解可以帮助同学们拓宽思维,举一反三,下面以一道平抛运动问题为例进行多种解法分析,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启发。
期刊
由于对生物很感兴趣,我平时就非常关注生物学科方面的信息和知识。2015年的诺贝尔奖揭晓后,我注意到201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给了瑞典、美国、土耳其的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对“细胞修复自身DNA的机制”的研究。有“豪华版诺贝尔奖”之称的“生命科学突破奖”2015年颁给了六位科学家,其中美国和瑞典的两位科学家获奖是因为对“基因组编辑CRISPR技术”的研究。该技术基于DNA保护机制。DNA修复与保护
期刊
在学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的知识时,细心的同学会发现一些违背原子结构“共性”和同主族(或同周期)元素性质变化规律的“特例”,而这些恰恰是易考点、易错点。为此,现将这一专题中涉及的一些“特例”加以归纳解读,以供同学们参考。
期刊
在中学化学的定量实验中,经常要用量筒、滴定管等仪器来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或对一定体积的液体进行读数,由于实验者观察方法不正确,即未能保持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而造成所量取液体的体积或读出的体积数值存在误差。不正确的观察方法往往是仰视或俯视,造成的误差是偏大或偏小。此类误差分析题常见于各类考题中,但同学们的解答情况往往不能令人满意。究其原因是部分同学为了简便起见,机械地记结论,甚至用一些俗语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