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驱动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lat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榆林地区1985~2004年近20年的社会经济统计资料,运用大型SPSS统计分析软件,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多元回归法,定量分析了该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用不同的两种数量分析方法均可以得出人类活动(人口、经济、工业化和政策因素)是榆林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最主要驱动力。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运用系统科学原理阐释了社会和谐的内涵,指出社会和谐须以人与自然和谐为基础,以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友爱和合作为表征,其构建与实现应遵从人类社会的演化规律,依赖于在把握人类社会需求演绎、协同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上推动生产力的高效有序发展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支持。进而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双剩余理论”,以揭示其间的供需机理和协同准则;推导出了社会收益分配的相对公平系数,以
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之一。随着现代农业和旅游业的大力发展,哈尼梯田系统的保护受到诸多威胁,尤其是在农业生产方面。本文以位于云南红
通过盆栽试验,采用地上部氮挥发研究装置研究施氮量和基追比[对照处理:不施氮;传统施氮处理:施氮量为0.30 g(N).kg 1(土),基追肥比为7︰3;优化施氮处理:施氮量为0.15 g(N).kg 1(土),基追肥
摘要为提高Cd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效率,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Cd含量为10.0mg.kg^-1的土壤中,伴随阴离子肥料和间作鹰嘴豆对油菜生长与吸收积累Cd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作下,不同肥料处理
金代文学研究的历史审视──评周惠泉著《金代文学学发凡》胡传志长期以来,金代文学研究不仅一直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的薄弱环节,而且以往的研究还经常受旧的“正统”思想和民
遗山甲戌南渡问题小考狄宝心遗山甲戌南渡问题,各谱或以犹疑之辞解之,或以为有误,颇相抵牾,今据遗山诗文略为考之。李《谱》谓《天井关》“二十年前走大梁”乃往汴试,“当时尘土困
通过微型蒸渗器和diviner2000土壤水分测定仪测定了不同耕作及储水灌溉条件下农田休闲期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并结合气象数据比较不同耕作方式和灌水处理的优越性,分析了休
日本侵略华北述论李彬,陈文秀日本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随着军国主义的形成,制定了先侵占朝鲜,继而侵占中国的“大陆政策”。侵占中国东北是日本侵华政策的首要目标。
阎锡山的“六政三事”与“用民政治”——民国初年山西新政初探智效民民国初年的山西新政,是阎锡山统治山西的一个重要举措。新政内容繁杂,大致包括推行六政三事、倡导用民政治
在综合考虑作物灌溉水量、种植面积、水分生产函数、产量反应系数、水分敏感指数等因素基础上,以实现灌区作物总产量最大为目标函数,建立了多作物种植结构灌溉水量优化分解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