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互动

来源 :成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yu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互动”是一个随处可见的字眼。语文课堂因为“互动”,而使学生开始对知识不断地“渴求”起来,进而为了急切地饮到语言文字的“甘泉”而不停地靠近水源,由和“水”亲切的交谈,到对“水”的依恋,直至最后饮着那甘泉不忍离开。语文课堂因此显得越发真实而富有生命,使教与学从容地走向和谐,从而开诚一道美丽的风景。
  
   一、“生文”互动,揭开思维运转的帷幕
  
  教师让学生品读书本,就给了他们开展思维,深入已知,探索未知的机会。这种互动是由学生的接受能力、思维角度等的不同所决定的。如在教《山行》这首古诗时,我安排学生先品读古诗,然后把读懂的地方用图画的方式表达出来,这一环节打破了用口头语言表达的局限性,通过反复地诵读,学生的思维一跃而开,纷纷用自己的笔描绘出了心中的感悟:一座山林,一条石子路,几棵枫树,几户人家等,但侧重点各有不同,有的着重描绘山间延伸至远方的弯曲的山路,对枫树,只是草草地用几片枫叶点缀而已;有的重点描绘的是火红的枫林,对山间小路只是信手画条曲线便罢。可见前一个学生重点感悟了“远上寒山石径斜”,而后一位学生则是抓住“枫林”、“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些细节作了一番斟酌。由此看出:不同的学生在和文本的互动中,在思维的生发程度上有明显的发散性;同时也张显了他们对文本独特的体验和感悟。
  
  二、师生“互动”演译情思共鸣的乐章
  
  1.神形的互动。这里的“神形”,主要指由师生 的神情、动作等无声的语言相互传递信息而达成的一种默契。
  教师的一个眼神、动作,无时无刻不在向学生传递信息;学生的一形一色,也时刻在向教师投射思维的光芒。如在教《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时,有这样一个教学情景:我在讲台前分别品尝没有熟透和熟透了的杨梅,当品尝到酸味时,我向孩子们投以“紧锁眉头”的神情,学生们立刻异口同声“酸溜溜”,并边作皱眉咂嘴状;当品尝到甜味时,我向台下的学生做了“舔舔舌头”的动作,学生们马上会意了,并眯缝着眼睛陶醉着说“甜津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酸和甜,同时教师也感受到了学生“乐在味中”的欣喜,这样的互动便于情感的凝聚,促成了教学的默契和谐。
  2.问答或互动
  A、互动集中。师生的问答会带来课堂思维的集中。如在执教《船长》一课时,在学生齐读课题后我便问学生:“你读了课题,最想知道什么?”马上有学生举手:“我想见识一下文中船长究竟是一位怎样的船长?”一个提纲挈领而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便敲响了整堂课的音符,学生的思维便一下子集焦于这一中心之上,由此去体会和发现船长的临危不惧、舍己为人,忠于职守等优秀品质。
  B、互动发散。学生是有个性的,加之思维具有發散性这一特点,这就带来了师生语言互动的发散性,课堂的灵动性。如在《青海湖,梦幻般的湖》这一课上,学生们在领略了湛蓝的天空,梦幻般的景致后,教师适时发问:“站在这令人神往的蓝天下,置身于这如梦幻般的景致之中,你想做些什么或说些什么呢?”一问激起千层浪,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他们用充满激情的语言诉说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或最想做的事情。互动的发散让师生神采奕奕,情思飞扬,课堂因此而变得生机盎然,异彩纷呈。
  
  三、“生生”互动,激起思想碰撞的火花
  
  学生之间的互动,形式多样,或争辩、或议论、或表演等都会激起“火花”,这火花体现了两种思维取向“共赏之花”和“碰击之花”。
  1.共赏之花。学生在彼此在互动中,往往会使情感走到一块去。比如读《匆匆》这篇散文,学生会因为这篇文章文质兼美而不约而同地喜爱,因为已“达成共识”,他们心心相印,朗读起饶有情趣,共赏的火苗也随之越燃越旺。因为共赏,他们彼此交付,诉说出对文本独特的感悟,然后又能相互悦纳,最终达成认识上的一致,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2.碰击之花。学生在彼此的互动中,会因为价值取向不同而使思想发生碰撞,多种思维的交汇撞击出新的火花和智慧的生成。如在阅读课上,对于《三袋麦子》这篇童话中的小猪、小牛和小猴的不同做法发表自己的意见时,学生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各抒己见。因为争辩,本来只是对小猴的聪明能干最加赞赏,但考虑到时空的因素,小猪的憨厚和小牛的勤俭也受到了大家的欢迎,思维的碰击擦亮了创新的“火花”。使“三维”目标得到真正的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正确的引领。
  
  四、“文生”互动,扬起思路远航的风帆
  
  “文生互动”就是学生在以上几个互动之后再次与文本交流,这一个互动是新生的,也就是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或部分的新认识、新感受,文本也因学生自我感情的升华变得更有血肉、更富内涵,使思维越走越宽,越走越深。
  总之,语文课堂,应该留给学生读不完,思不尽的地方,让他们用思索与顿悟去填补另一半无限的空间,使思维之舟扬帆远航,在无处不在的“互动”中去领略新课程别样的风景!
其他文献
[摘要]基于《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根据教学目的,本文主要从教学内容重组、实践教学内容加强、网络平台教学要成为辅助教学的手段和考试形式这几方面来对该课程进行教学上的整体改革创新,主要探索能加强和提高学生程序编写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C语言 程序设计 能力培养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
周进生 (以下简称周):梁先生,您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山水画家.能否请您谈谈早期的学习和创作经历?
用激光直接溅射和串级溅射两种方法产生铅/硫二元团簇,并用串级飞行时间质谱仪研究了二元团簇的组份及光解规律,用激光直接溅射铜+硫混合样品时,组成为PbnSn-1+和PbnSn-的团簇丰度
期刊
学籍管理是电大开放教育教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籍管理高效运行对提高电大开放教育教学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笔者主要就省级电大开放教育学籍管理中出现的问
[摘要]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园艺专业“3 4”人才培养目标,探讨应用型本科园艺专业“3 4”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专业人才提供参考。  [关键词]应用本科 3 4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12-0231-01  中职与应用型本科“3 4”衔接培养模式是满足社会对职业教育高层次化发展需求的一种新型教育,完成从中专到
房价是近来广大人民十分关注的热点话题,关于房价模型的研究也是业界的重要研究领域.本文对比研究了常见的4种数学房价模型,旨在帮助居民和投资者在判断房价走势时寻找合适的
我国高校逐步实施了注册入学这一制度,社会对于这一制度的实施没有重视,也没有认可。通过注册入学让一大部分学生脱离了应试教育的制约,但是注册入学这部分大学生怎样看待这个注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ehemic enceph- alopathy,HIE)是指由于围产期窒息缺氧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伤,患儿生后出现一系列神经系统后遗症的表现。如果不经过积极正
数学教育家斯卡特金说:“未经过人们积极情感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会变得冷漠.由于它不能拨动人们的心弦,很快就会被遗忘.”可见,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创设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并加
随着网络技术和仿真技术的迅猛发展,实验教学环境和手段正在发生巨大变革。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作为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的新模式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