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教学中语篇意识的培养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haiyi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首先分析了语篇意识的内涵以及培养语篇意识的原因,然后从语篇体裁教学、语篇衔接与连贯的教学及语篇模式的教学方面提出了培养学生语篇意识的三个途径。
  一、语篇及语篇意识的涵义
  所谓语篇,是指交际中由若干句子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传达了一个完整的信息,完成了一定的交际目的语言单位。它可以是短短几句,也可以是长篇大作;它可以口头形式也可以是书面形式。那何谓“语篇意识”呢?它是指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要注意从语篇的角度出发,而不仅仅是以语法或句子为中心,帮助、指导学生。具体地说,就是从语篇的特征出发,对学生进行语篇的衔接与连贯、语篇的段落与发展、语篇体裁等方面的培养与教学,引导学生既快又准地弄清语篇的整体结构与主旨大意,进而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做出合理的推论与判断,最大限度地获取语篇中的完整意义。
  二、培养语篇意识的原因
  这是语言教学自身发展的要求。以词汇和句子为核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外语的初级学习阶段起了一定的作用。但语言并非是一些杂乱无章的词句,而是由连贯的篇章形式表现出来的。正如心理学家格式塔所言,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比部分的总和大,整体优于部分并决定部分的性质和意义[1]。这一整体性原则也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否则会导致见木不见林,理解词句不理解全文的现象。与之相适应,现代教学模式也从过去以词汇和句型为中心上升到以语篇为中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整体认知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三、培养语篇意识的途径
  1.语篇体裁教学
  语篇体裁包括文章的体裁类型,文章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文章的写作目的,文章的结构,语言特点,修辞手段,写作技巧等。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自觉地运用体裁分析方法,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体裁结构、分析作者谋篇布局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手法;抓住典型文章,分析其体裁框架及写作特点,并让学生通过不断的阅读实践,达到举一反三。体裁教学的具体步骤为:
  (1) 体裁分析:分析体裁类型,文章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文章的写作目的以及主题。体裁类型指文章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文章的写作目的。不同体裁的文章具有不同的交际目的,交际目的决定着体裁的存在。而作者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写作的,因此,了解文章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对于读者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大有帮助。每个故事都有主题。主题通常隐含在故事里,因此,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理解。一个故事通常有一个主题,但有时一个故事会同时有两个主题。
  (2)深入分析:就语言层面与写作技巧进行分析,包括词汇-语法特点、修辞手段以及写作技巧。一般来说,故事中往往包含很多对话以及直接引语,这样使得语言简洁和口语化,让读者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为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简单明了和富有说服力,作者经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段。记叙文中经常用到的修辞手段有:明喻,暗喻,拟人,象征,委婉语,押头韵,对比等。为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更加有条理和逻辑性,作者还经常使用各种写作手法。记叙文中通常使用的写作手法有:倒叙、描写和叙述。
  2.语篇衔接与连贯的教学
  衔接与连贯是语篇的一个重要特征。Halliday认为语篇之所以成为语篇,主要看它是否算得上一个有意义的连贯的整体[4]。语篇作为一个整体,是借助一些手段和关系将一个片断与另一些片断连接起来的,这些手段主要包括语法手段和词汇手段,语法手段又包括指称、替代、省略、连接等。读者若不能正确认识这些衔接手段,就会严重影响他对篇章内容的理解。
  下面以词汇衔接为例说明语篇的衔接与连贯的教学在培养学生语篇意识中的作用。如人教版高中英语第二册(上)第四单元的第15课介绍“中国日报”的文章,这篇短文共有232个词,其中与China Daily在语义上有关联的词多达32个(包括重复和同现),如newspaper,edition,report,article和advertisements等。通过这些词的衔接与照应,这段文字自然的连句成段,虽然有不少生词和较专业的用语,读者却可以通过辨析词汇衔接手段,甚至就以China Daily(newspaper)为参考词汇,在较短的时间内确定文章的中心句。再将这些最重要的单词组合在放在一起,就构成了原文的主要内容。这样一来,既激发了读者的主动性,又增强了他们解读较长篇章的信心。
  3.语篇模式的教学
  语篇模式是从语篇的形式及内容结构入手,对篇章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有必要指导学生对不同篇章类型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技巧指导,把语篇模式引入课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从宏观上驾驭全文,提高其阅读理解的能力。常见的语篇模式有:
  (1)问题—解决模式。在这种语篇模式中,作者首先提出问题,然后提出了这一问题的解决办法,最后提出对这一问题反应的结果。如人教版高一英语(上)Unit 10中的阅读文章 Are We Endangered?就是这一模式。
  (2)主张—反主张模式。在这种语篇模式中,作者首先提出一种普遍认可的主张或观点,然后再提出反主张或真实的情况。如人教版高中英语第一册(下)Unit 16中的文章:Animal Experiments就属于这一模式。该语篇就“动物实验是否有效”和“人类是否有权使用动物进行实验”展开讨论,并详细地陈述了主张和反主张两方面的观点及理由。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梳理阅读材料中的各种观点,训练他们用科学的思维方式确定自己的观点,从中寻找自己的论据,反驳反方的观点。
  语言并非是一些杂乱无章的词句,而是由连贯的篇章形式表现出来的。因此,现代课堂教学要求改变传统的以词汇和语法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更加关注学生整体语篇意识的培养,
  从而真正提高其交际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我们需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语篇体裁、语篇衔接与连贯的教学及语篇模式等方面的教学,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以及语言使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库尔特·考夫卡. 格式塔心理学原理[M].黎炜译.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2][3].刘润清,吴一安,黄建华.高校英语本科教育抽样调查报告(二) [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9 (3):11-20
  [4].Halliday, M.A.K& R.Hasan.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 Longman, 1976:103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存在大量的缺口,如何提升高职英语在人次培养过程中作用,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目前高职英语教学过
新课程标提出在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并具备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的能力……”。初中阶段,学生需掌握的英语基本学习策略有哪些?初中教师应该如何进行英语学习策略的指导呢?  一、英语学习策略的定义和重要性。  英语学习策略是指英语学习者为了提高英语
中日传统文化紧密相联,曾有同质同源之说,但在中日跨文化交际中却常常产生文化误解和摩擦。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开设对于日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让他们提高中日跨
【摘要】限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语文情境中学习,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中学语文 教学情境  创设积极的语文学习情境,能够有效地把学生分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生动、真切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帮助学生通过形象认识世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其产生强烈而积极的内心体验,从而把教师的教育要求内化为学生学习的动机与需要,唤醒
1.预习  学习的第一个环节是预习。有的同学不注重听课前的这一环节,会说我在初中从来就没有这个习惯。这里我们需要注意,高中物理与初中有所不同,无论是从课程要求的程度,还是课堂的容量上,都需要我们在上课之前对所学内容进行预习。  在每次上课前,抽出一段时间(没有时间的限制,长则20分钟,短则课前的5、6分钟,重要的是过程)将知识预先浏览一下,一则可以帮助我们熟悉课上所要学习的知识,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包括四个部分:前言、课程目标、实施建议及附录。《课标》的实施时间最短的地区也已超过五年,实施的效果如何呢?这段时间我重新认真研读了《课标》,再结合这些年的教学实践和反思,我对《课标》有了更多的思考。  一、课程的定位与目标设置  《课标》把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定位为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一点很符合语文的学科特点,“工具性”培养的是相对外在的
【摘要】在新的课改形势下,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确确实实是存在不少问题的,这些问题都是与新课程理念不相符的,是需要进行改革的,是影响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前进的方法,我们要正确面对,自我剖析,深入研究问题的根源,采取最优化的策略,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关键词】数学 新课程理念 问题 对策 剖析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提了这么多年,实施了这么多年,我们的教学课堂是否真的落实了那?回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开展与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阐述了思想方法如何渗透入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些想法.
掷标枪最后发力的好坏是影响投掷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标枪技术中最重要的环节,是整个掷标枪过程中的灵魂与核心。通过瑞士产的DARTFISH运动分析软件对2016年里约奥运视频中
凡含有病原微生物的废物必须经过灭菌才能作为普通废物处理。特别是对操作中可能产生的进溅或泄漏必须通过消毒,从而达到对病原微生物的杀灭,对操作人员、对环境进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