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的锻炼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7295087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由于它能改善课堂的学习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备受各国的关注,它是当今世界很多国家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新课改提倡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尤其提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本文就语文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采取的相应对策做阐述,供大家参考。
  就当前的教学形势看,小组合作学习远没有达到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尤其是在学生互动方面,做得很不够,特别是在班级授课制的约束下,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多数是以老师为主,老师也变相地主宰着课堂,这种教学模式直接影响着教学改革的进程,抑制了学生合作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创新
  一 明确合作的目的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因此,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意義,指导学生通过合作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为今后的成长打下基础。
  二、指导正确的合作方法
  (一)分好学习小组,培养小组文化
  1.选聘小组长很关键。一要人缘好;二要组织管理能力强;三要责任心强。
  2.明确小组长的责任和作用,并定期召开组长会议,了解他们一周以来在思想上、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困难,并及时予以解决。
  3.创建小组文化。增强小组内成员的凝聚力。
  (二)采取多种形式合作学习
  1.辩论式。根据讨论的内容把全班分为正方、反方进行辩论,两组成员各抒己见,气氛热烈,让学生在辩论中拓展学习内容,丰富自己的人生。
  2.异质帮学。由组内的优秀学生固定或随机结对帮扶一名学困生,帮助学困生解决个人自学后仍不能解决的问题。
  3.小组学习。每人将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提交小组内进行交流,在继续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由小组长根据遗留问题或新生问题是否具备普遍性和必要性,进而确定小组展示的内容,为下一步展示做好准备。
  (三)学生展开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明确各自的职责
  1.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先学生独立学习,在此基础上进行合作
  学习。
  2.合作学习开展时,教师应及时走下讲台巡视,参加到解决问题有困难的小组中去,积极地看,认真地听,及时了解学生探究的信息,以便及时给予点拨,同时要从宏观方面调控课堂,防止学生思维分散后偏离学习重点。
  (四)正确处理合作学习中的其他情况
  1.在分组学习中,既要防止个别优等生“唯我独尊”,不给其他同学发言的机会,也要防止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趁机偷懒,做“自由乘客”或“搭便车”。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教育。首先,让学生学会互相尊重,认识到每个同学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同时也有倾听别人观点的义务。其次,指导每个小组进行明确分工。最后,组长和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醒限制优等生发言的次数,并激励学困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另外,可以将完善评价机制、小组成员是否全面参与合作学习等作为考核内容。
  2.小组展示时避免“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情况教师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小组中去,对合作学习小组中成员的不良心理进行及时地引导、矫正。
  三 进行合作学习的意义
  构建“初中语文合作学习模型”,是初中语文、乃至于初中文化学科合作学习的需要,更是深入研究合作学习的需要。它的意义在于:
  (一)丰富合作学习研究的内容。任何系统的研究,都由宏观和微观组成。只有当各个层级的研究都较为深入的时候,整个系统的研究才会变得丰富厚实。我们的“初中语文合作学习模型”的研究是合作学习研究的一个“节点”,从属于微观研究的范围。
  (二)为初中语文合作学习提供参考。“初中语文合作学习模型”将我们对初中语文合作学习的认识具体化,试图形象直观地展示初中语文合作学习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以及元素问的各种组合关联,尤其是描绘出若干具体可循的实现合作的途径。这对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学生、家长结合学科学习特点,较深层次了鳃“合作学习”、指导或参与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取得成效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为初中其他学科的合作学习提供借鉴。“初中语文合作学习模型”建立在初中语文合作学习基础上,具有较明显的初中学段语文学科合作学习的“个性”,但
  “模型”涉及的元素、层面、途径又无不具有初中学段的“共性”。正因为如此,结合学科特点对它稍加处理,就能演变成初中其他学科的合作学习模型,成为初中其他学科开展合作学习的借鉴。
  结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与个性的发展。对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关心他人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周安 课堂游戏化——中学语文教学探改[期刊论文]-商情·科学教育家2008(3).
  [2] 范国强.Fan Guoqiang 反思课改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动"[期刊论文]-基础教育研究2005(4).
  [3] 马星 游戏精神与高中语文教学的契合——苏教版必修五"科学之光"专题教学的实践与探究[期刊论文]-中学语文(下旬·大语文论坛)2010(7).
  [4] 金建忠 谈合作学习方式选择的时机——以中学化学教学为例[期刊论文]-教学月刊(中学版)2008(4).
其他文献
摘要 : 高中地理新课程内容目标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索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新一轮课程改革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随时代的发展日显弊端,我从自己地理教学的现状出发,结合近几年地理教学实践,小结了教学中存的困惑和一些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 : 新课改 地理教学 反思  最近在工作中遇到两个问题,一是高一高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中小学校园建设项目的投入力度.在进行中小学学校建设过程中进行科学布局合理规划,不仅能节约建设资金,惠及更多家庭,还能为学生学习创造更优越的校园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紧密联系生活的“源头性”的数学问题既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更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教师首先自身要关注社会,关注学生生活,这样才能提出、提供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并引导学生去观察、解释、探究。  一、联系生活实际,引发问题——学现实的数学  传统的数学观将数学看成一套已完成的严密的数学结论体系,而教师的任务又大都停留在忠实地教“数学(教科书)”
期刊
【摘要】新课改中,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是学校。老师都在思考的问题。在我校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方案一一“学导练”教学方法中,我作为一名化学教师,正不断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索。  【关键词】学 导 练  随着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学导练”教学方法以贯彻“以人为本”为宗旨,提出“变教师为导师,还课堂与学生”,强调学生“先学”,教师“后教”,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回顾这几
期刊
[摘要] 英文歌曲作为流行文化的典型的常见的形式,以其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内涵,吸引了无数的学生。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在授新前、授新中、授新后巧用英语歌曲,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唱歌曲 激兴趣 增效果  学英语,一要“实”,二要“活”,三要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巨大的学习内驱力。教师要教好英语,就要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多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重大慢性疾病.中医药防治COPD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获得了一些显著成果.为进一步完善诊疗规范,促进中医诊治水平的提高,更好地
摘要:新课标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由于其重视过程和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也可以有助于提高高中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对高中生的物理试验探究能力做出评价是很重要的,目前教育研究方面也在就这个课题进行不懈的研究。在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作者“最卖力,最用心写的一位人物。”作者把他写成一位足智多谋并能预见未来事变的智谋人物。只要人们一提起诸葛亮这个名字,就会想到“智慧”二字,所以,皆称之为“智绝”。但其作为一个封建统治者,其用人观却是值得商榷的。他对魏延的压制和不信任,从一个侧面提示了封建统治者“唯我独尊”的用人观。魏延,作为一名智勇双全的将军,为蜀国立下了赫赫战功。他本该有一个很好的结局,但由于诸葛亮认为他
期刊
一、学会关爱  心理学家认为,世界上的爱各种各样,而班主任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复杂而高尚的精神境界。教育是由班主任老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教育情操。内容上表现在班主任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等。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  当学生意识到班主任教师是真心爱护他关心他,为他操心时,无论你是耐心的帮助,还是严肃的批语甚至是必要的斥责,
期刊
摘要:近几年来,中国的基础教育界掀起了新课程改革的热潮。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其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结合新课程理念转变教学方式。那么教师应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方式的转变呢?本人认为要做到几点:由满堂灌输向探索交流转化;由重视结论轻视过程向重视结论更重视过程转化;由只关注知识向关注知识更关注人转化;教学工具手段由传统向现代转化;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探索交流 重视过程 关注人 现代 过程性  教学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