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生活学数学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ms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紧密联系生活的“源头性”的数学问题既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更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教师首先自身要关注社会,关注学生生活,这样才能提出、提供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并引导学生去观察、解释、探究。
  一、联系生活实际,引发问题——学现实的数学
  传统的数学观将数学看成一套已完成的严密的数学结论体系,而教师的任务又大都停留在忠实地教“数学(教科书)”,这就最终导致数学严重脱离实际,脱离学生生活。建构主义数学观认为,数学是一个活的、动态的、开放的数学活动。教师的主要工作是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合适的环境,促进学生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促进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以此为出发点,则要求我们在设计课程内容时,要加强数学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的联系,将数学与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他们所学的数学是与当代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
  例如,在数学人教版第十一册数学“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时,我以备受学生关注的“世界杯”足球赛为题材组织教学:在多媒体播放巴西球星射门时激动人心的录像片断后,我及时抽取了近4届“世界杯赛”每届进球数这组信息制成统计表(见下表)在多媒体中出示供学生观察。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提出用百分数表示表中两者关系的问题,现实的背景加上学生积极、灵活的思维,学生一下子提出了许多百分数问题。比较、分类后,抽取其中的“1998年进球比2002年多百分之几,2002年进球比1998年少百分之几”一组问题,即构成了本课要研究的重点。至此,学生经历了一个从现实背景中引发问题的过程,而真切地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年 份 2002 1998 1994 1990
  进球(个) 161 171 141 115
  二、利用生活经验,主动建构——学有意义的数学
  构建智慧的重要基础,是人们已有的生活、学习经验。为此,建构主义教学论把“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建构”看成是其“灵魂”。还有学者认为:对小学生来说,小学数学知识并不是“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旧知识”,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有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学校数学学习是他们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经验的总结与升华,每一个学生都从他们的现实数学世界出发与教材内容发生交互作用,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鉴于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教学时,我们应充分利用其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促使其主动建构。
  例如,教学“一个数加上或减去接近整百、整千数的速算”时,我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已有的购物付款时“付整找零”的经验,设计了这样一道生活情境题:“六·一”节,小明的妈妈带了136元钱去新华书店买了99元一套精装本的《上下五千年》,作为送给小明的节日礼物,妈妈可以怎样付钱,还剩多少元?讨论该题时,学生想出了很多办法,而首选的方法便是“先付100元,再用36元加上找回的1元钱”,而这恰恰就是“凑整简算”的思想,原先不易被同学们所理解的“思想”由于其生活经验的支撑得以主动建构。又如,“年、月、日”的教学,教学之前,学生在生活中已积累了年、月、日的许多“经验”,以此为起点,教学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个人观察自己手中不同年份的年历卡,然后组内交流,自己发现问题,待组际汇报时,一年有12个月,月又分为31天的大月和30天的小月以及二月的天数等知识都已被同学们所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我又出示了1990年至2000年来2月份的天数让学生作再次的研究和探索,四年一闰,以及判断平、闰年的方法又被同学们所发现。
  学习是经验的组织和重新解释的过程,而利用学生先前生活经验的学习则显得更积极、更主动,也更富有意义。
  三、应用生活现实,体现价值——学有用的数学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在他的《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中阐明: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看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尤其是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所以,我们应及时提供把课堂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机会,让学生在应用中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在应用中更深刻地感受数学的魅力,并通过应用促使学生更主动地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在学习和生活中更主动地运用数学。
  小学数学中,数学应用于现实的例子很多,如学习了《长方体的表面积》后,学生计算粉刷自己所在教室的总面积;学习《圆》、《圆锥》后,引导学生测量、计算大树的直徑与横截面的面积、沙堆、稻谷堆的体积和重量;学习《百分数的意义》后,引导学生收集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百分数材料,并通过数据对比、分析,了解社会的变化和进步;学习《比和比例》后,让学生测量、绘制学校平面图、家庭所在居委的示意图等等。这些活动大多可以在数学实践活动课上进行。
  需要提及的是,平时的数学课能否体现,又该怎样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呢?我认为,对课本例题进行“生活化”处理,不失为既“经济”又“实用”的好办法,以人教版第十一册数学“工程问题”为例,在例题的教学并进行了适量的巩固练习后,我设计并出示了这样一道题:李军星期天进城买文具,所带的钱如果全部买笔记本,可以买10本,如果全部买铅笔,可以买15支,现在他先买了4本笔记本,剩下的钱还能买多少支铅笔?通过对该题的解答,既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使学生体验到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带来的愉悦和成功。
  生活是数学的大课堂,回归生活学数学既使数学自身的魅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到了富有真情实感的、能动的、有活力的知识。但需要注意的是,回归生活学数学绝非回到生活中放任自流地学数学,而应充分发挥课堂的“主阵地”的作用,并重在数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惟有这样,才能将《数学课程标准》的有关精神落到实处,更好地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教师在古代也称之为先生,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为学生讲授文化知识,还教会学生人生哲理,为学生答疑解惑。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今天的中国已经迈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具有新气象、新风气,新时代对人才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大,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人民教师作为培养综合性人才的导师,
读书看报离不开阅读,学习语文更离不开阅读,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将伴随着人的一生。但是怎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形成独立的阅读个性?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课程标准》强调了重视学生的阅读个性和个体体验,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近年来,我在语文教学中展开了批注式阅读的课改实验,让语文教学呈现精彩纷呈、百花齐放的局面,并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学生在这个批注阅读的过程中发展了阅读兴趣,提升
期刊
摘要:数学是一门充满逻辑性的课程,相对于语文课中优美的语言、精美的插图、引人入胜的精彩故事,使得好多数学老师觉得数学课讲起来机械呆板、课堂沉闷,远没有语文课生动有趣儿而富有生机。其实这是一种偏见,笔者认为只要我们广大数学老师善于开动脑筋、大胆探索、积极尝试,我们的数学课也一样会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这里我想从以下两各方面谈谈自己的一点做法。  关键词:课堂 生机 小学生 童话故事  数学是一门充满逻辑
摘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抛弃“教师一统天下”的传统教学观念,我们应充分考虑数学的学科特点,以及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人合作的良好品质,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数学
所谓兴趣,就是指人们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而体育兴趣是指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重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课的积极性,只有学生对体育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学习中才会精神饱满,积极主动,由要我练转变成我要练。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受传统习惯的影响,体育教师在上课中一般采用“四部分”的结构模式: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大学国际化发展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大学国际化正在或已经成为大学的第四职能。我国改革开放不断加深,为了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的市场,迫切需要大批通晓国际规
摘 要: 作文写作是最富创造性的学习,是素质教育的最有利阵地。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进行多种形式的教学和训练,引导学生善于积累,开放作文课堂,激发学生创作的乐趣和强烈的表达愿望,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作文天地里大显身手,写出脍炙人口的佳作。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 阅读积累 评价 创新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如何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如何激励学生创造潜能
摘要 : 高中地理新课程内容目标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索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新一轮课程改革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随时代的发展日显弊端,我从自己地理教学的现状出发,结合近几年地理教学实践,小结了教学中存的困惑和一些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 : 新课改 地理教学 反思  最近在工作中遇到两个问题,一是高一高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中小学校园建设项目的投入力度.在进行中小学学校建设过程中进行科学布局合理规划,不仅能节约建设资金,惠及更多家庭,还能为学生学习创造更优越的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