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尖子生不怕考试?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shu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中考慢慢逼近
  15岁的小杰是上海市嘉定区的一名初三男生。在老师和同学的眼里,他是典型的学霸,不仅门门功课成绩优异,而且担任班长,奥数、绘画、钢琴、跆拳道样样在行。可是谁也没想到,在中考前的第一次摸底考试中他意外失手,数学莫名其妙地丢了30分,总成绩只排到全班第12名,年级第243名。小杰的妈妈滕女士慌了神,连忙带小杰来检测心理问题。
  滕女士告诉我,小杰从小就是一个乖孩子,智商很高,无论学什么都像模像样,说明悟性极高。“可能是遗传方面有优势吧。”她沾沾自喜地说,“小杰的爸爸是同济大学的生物学博士,我是复旦大学的文学硕士,都算得上高级知识分子,爸妈文理兼备,小杰没有理由不聪明。我带他测过智商,120分呢!比他爸爸都高。以后,他的成就也一定會超过他爸爸,所以,中考绝对不能出问题,否则前功尽弃!”
  我安慰道:“不就是一次摸底考试嘛,何必大惊小怪?没准儿,这次失误是给小杰提个醒,以免中考时犯同样的错误,坏事不就变成好事了吗?”
  “不只是一次考试!”滕女士急道,“最近一个多月,我发现小杰情绪不对头,总是烦躁不安,很焦虑的样子,睡眠质量也不好,经常做噩梦。听老师说,他上课容易走神,老师提问他,他都不知道问题是什么。这明显是精神状态出了问题!眼看中考已慢慢逼近,他可不能关键时刻掉链子啊!”
  “您也够焦虑的。”我提醒道,“越是到关键时刻,我们做家长的越是要沉得住气,给孩子安全感,否则,我们的焦虑情绪可能会传染给孩子。”
  这时,助手送来小杰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显示他有中等程度的焦虑。
  单独与小杰交流时,他告诉我,最近一段时间确实状态不好,上课难以集中注意力,作业效率也明显下降。“我总是胡思乱想,耳边总有舅舅、姑妈等亲戚们的声音,问我考得怎么样,还拿鼓鼓的红包往我手里塞,说是奖励我给家族争光。”小杰说,“这次摸底考试,别的科目发挥得还行,只是考数学的时候不顺利,最后两道题有点难度。不过事后看也难不住我,但当时我感觉天都要塌了,完全找不出头绪。我出了一身大汗,双手发抖,大脑几乎空白,那两道题我一分没得,连监考老师都奇怪,提醒我三次,让我打起精神。阿姨,我是不是得了什么精神病?比如像美国数学家纳什得的那种病。”
  我笑问:“你看过电影《美丽心灵》是吧?”
  小杰没笑,郑重地点头,目不转睛地盯着我。
  我说:“别自己吓自己了。纳什得的是严重的精神分裂,你只是考试怯场。如果他是大巫,你连小小巫都算不上。谁考试不怯场?程度不同罢了,再说你也不算严重。”
  综合小杰的异常表现和心理自评量表,我诊断他患有中度的考试焦虑症。考试焦虑是一组以焦虑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情绪障碍,往往包含三组症状:
  躯体症状:紧张的同时往往伴有自主神经功能亢进的表现,如心慌、气短、口干、出汗、颤抖、面色潮红等,有时还会有濒死感,心里极度难受,严重时还会有失控感。
  情绪症状:感觉自己处于一种紧张不安、提心吊胆、恐惧、忧虑的内心体验中。
  神经运动性不安:坐立不安、心神不定、搓手顿足、踱来踱去、小动作增多、注意力无法集中,患者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如此惶恐不安。
  谁逼他追求完美
  单独交流时,滕女士小声问我:“小杰得的真是考试焦虑症,而不是精神病或其他严重的心理疾病吗?”
  我耐心地解释道:“精神病的特点是患者的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有幻觉、妄想,逻辑思维紊乱,行为异常。小杰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并且无幻觉和妄想,思维有逻辑性,所以可以排除精神病。严重的心理问题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第一,症状反应强烈,而且反应已泛化;第二,症状对患者的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第三,病程大于两个月。小杰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没有对其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时间也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的心理问题。”
  滕女士说:“我的一个同事患的就是焦虑症,具体叫什么焦虑性神经症,非常严重,后来不得不辞职治病,为什么小杰治病的同时还可以正常上学?”
  我回答:“焦虑性神经症在症状上主要是焦虑,有持久的痛苦,对患者的社会功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出现泛化和回避,持续时间大于半年。小杰虽然也以焦虑为主要症状,但没有严重影响他的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没有泛化和回避,而且持续时间只有一个多月,因此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滕女士松了一口气,问:“那么,您认为小杰患考试焦虑症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心理素质差吗?”
  我告诉滕女士,小杰患病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外界期望过高。小杰从小表现优秀,是老师、家长及亲戚们的宠儿,被寄予过高的期望,这使小杰处于“不能不优秀”的极端境地。
  “比如测智商这件事,”我举例道,“小杰智商高肯定是好事,但您把这件好事的原因归结为父母的基因好就有问题。智商高与基因好不能画等号,爱因斯坦的父母和孩子都是高智商吗?您这样说,小杰会产生压力,他会想:‘如果我不优秀就不配做父母的孩子。’看,好事是不是变成坏事了?小杰告诉我,亲友聚会时,总有亲戚夸奖他,说他将来一定能考上哈佛大学、剑桥大学,但他感觉并不好,原因同上,好事被变成了坏事,而坏事就是心理压力。”
  第二,存在错误认知。在小杰的头脑中存在许多幼稚的认知,比如“班长就得各方面都优秀,所以必须在考试这件事上证明自己的实力”“优等生必须每次考试都取得最好的成绩”“爸妈爱我是因为我学习成绩好,我必须拿出好成绩,否则会失宠”,等等。无疑,这样的错误认知也会给他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
  第三,性格上有成长性缺陷,过于追求完美。以上两个环境因素联合发挥作用,导致小杰的性格存在成长性缺陷,过于追求完美,争强好胜,容不得自己失败。
  我进一步解释道:“所谓‘成长性缺陷’,是指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短暂性不足,日后有可能自然弥补。我们常说的‘吃一堑长一智’,‘堑’就可以理解为成长性缺陷。但是,如果对成长性缺陷缺乏足够的重视,缺陷极有可能成为永久性的。生活中,过于追求完美的人非常多,大多是从成长性缺陷演变而来的。”   第四,考试失利是出现症状的刺激因素。以上原因构成了小杰的心理危机基础,而摸底考试的失利使这样的危机以极端的方式呈现。
  “要命的是,考试失利恰好证实了小杰的担心。”我解释道,“生活中我们常说‘怕什么来什么’,颇有几分迷信色彩,其实都是心理暗示的结果。”
  第五,被焦虑情绪困扰,产生恐惧感。对小杰来说,焦虑既是结果也是原因,当他陷入恶性循环,可能已经搞不清楚自己究竟是害怕考试还是渴望用考试证明自己,更搞不清楚自己担心的是考试失败还是自己的焦虑。
  “综上所述,小杰的考试焦虑症是被逼出来的。”我总结道,“逼他的人都是爱他的人,父母、亲戚、老师等。当这种善意的逼迫产生了恶果,人们往往只关注恶果本身,而轻易原谅善意的逼迫,这是考试焦虑症在中小学生中蔓延的本质原因。您要想根治小杰的考试焦虑症,必须首先反省,放弃善意的逼迫,让小杰在成长的道路上轻装前行。”
  你不是考试机器
  根据小杰的具体情况,我为他制订了为期两个月共20个小时的心理辅导方案,内容主要包括认知辅导和放松训练。认知辅导是帮助小杰通过正确认识自己、认识考试来杜绝压力源,缓解焦虑情绪;放松训练是帮助小杰掌握基础性的肌肉放松法,可以消除紧张状态,克服考试焦虑,使身心得到充分的休息,并有效增强可控感,从而减少焦虑。要点如下:
  第一,理论铺垫。
  我对小杰的认知辅导主要运用合理情绪疗法。该疗法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旨在通过纯理论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患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患者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
  该理论又称“ABC理论”。其中,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C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艾利斯认为,引发人的情绪和行为变化的不是诱发事件(A),而是个体对诱发事件的解释和评价(B)。患者常用非理性的认识和信念来分析看待事物,从而产生自我焦虑情绪。通过改变其对事物的非理性认识、态度和看法,就可以改变其不良情绪和行为。
  第二,实例推理。
  通过与小杰深入交流,我找到几条关键的不合理信念,然后用ABC理论逐一反驳,从而纠正其不合理信念,增强其信心。
  比如小杰认为,摸底考试考砸了,说明中考必然会掉链子,如果中考考砸,就考不上重点高中,三年后的高考就没有希望,这会让家人、老师、亲戚失望,也会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总之十分苦恼。其中,“摸底考试考砸了”是A,“十分苦恼”是C,中间的一堆胡思乱想是B。
  我告诉他:“你现在十分苦恼,原因不是摸底考试考砸了,而是你的胡思乱想。这些胡思乱想只是你的主觀看法,根本没有科学根据。一两次考试失利不说明你的学习能力差,更不能说明你的知识基础差,为什么要自惭形秽?重点高中又不是只有一所,东方不亮西方亮,你这样的优等生,人家抢还来不及呢。再说,谁说不上重点高中就考不上重点大学?不妨看看重点大学的生源构成,就知道你的推理站不住脚。再者说,升学考试是你为了争取更好的教育,不是讨好别人的手段,你又不是考试机器。”对于我的开导,小杰有茅塞顿开之感。
  接着,我引导小杰学会用理性的思维方式,建立正确的信念,提高自信心。逐步建立的理性信念有:
  1.虽然我是班长,但我不可能在每次考试中都取得好成绩,几次失误并不能说明什么。
  2.只要我努力,即使考不上最好的学校,我仍然是一名优秀的学生。
  3.我读书不是为了讨父母和老师的欢心,而是为了实现人生价值,以后为社会做贡献。
  4.要想成绩稳定,不退步,只有放松再放松。
  第三,肌肉放松训练。
  研究显示,人的肌肉状态和情绪状态是相互关联的,学会使肌肉放松,可以有效缓解紧张的情绪。肌肉放松训练是对身体上的10组肌肉群进行逐一的绷紧(5秒)和放松(10秒),并体会这个过程中自己情绪的变化,以获得愉悦。具体要领如下:
  1.握拳曲腕:双手握拳,向上弯曲手腕,感觉手和前臂的紧张。松开拳头,伸直手腕,自然放松,体会放松的感觉。
  2.屈肘耸肩:前臂向上弯曲并外旋,双肩向耳部耸起。放松,体会紧张和放松间的不同感受。
  3.曲项皱眉:头向后紧靠椅背,皱起眉头。舒展眉头,颈部放松,体验紧张、放松的感觉。
  4.闭眼咬牙:紧闭双眼,咬紧牙关,嘴角向后,双唇紧闭,感觉面部的紧张。自然放松,体验放松的感觉。
  5.下巴贴胸:将下巴贴近胸部,感觉到颈前部肌肉的紧张。自然放松,体验放松的感觉。
  6.拱背挺胸:拱起后背,挺起胸部和腹部,感觉后背的紧张。放松,会感觉到很轻松。
  7.吸气缩胸:深吸气,憋气。呼吸放松,感受紧张、放松的差别。
  8.收腹憋气:绷紧腹部肌肉,憋气。呼吸放松,体会放松的感觉。
  9.提肛收臀:收缩肛门括约肌和臀部肌肉,感觉紧张。自然放松,体会放松的感觉。
  10.伸腿跷趾:伸直双腿,脚趾向上跷,使脚、小腿、大腿肌肉紧张起来。自然放松,体会放松的感觉。
  我要求小杰每天在家做两次肌肉放松训练,每次半小时左右。每天睡觉之前或感到紧张时做放松训练,不仅能降低焦虑情绪,还会使注意力得以集中、思维敏捷,学习效率得以提高,考试期间就会正常发挥,甚至超水平发挥也是很有可能的。
  通过两个月的辅导和训练,小杰彻底摆脱了考试焦虑的烦恼。在当年的中考中,他发挥正常,被上海一所重点中学录取。祝他高中生活快乐!
  【编辑:陈彤】
其他文献
安全感是儿童的基本需求,拥有安全感的孩子情绪稳定,性格平和,而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性格敏感,情绪容易波动。有的父母看到孩子的行为不符合自己的认知标准,就会强行纠正,殊不知,孩子正是因为缺乏安全感才会表现出反常的行为。  案例一:  5个多月的宝宝多多特别爱吸吮手指,白天醒时吸吮,晚上睡觉前也吸吮。每次妈妈看见他吸吮手指,都会强行把他的手指从小嘴里抽出来。  分析:  半歲左右的婴儿吸吮手指,是非常普遍
喜欢的班主任调走,儿子闹情绪要转学  一天下午,张女士如约来到我的咨询室。刚刚坐定,她就迫不及待地诉说起儿子帅帅的棘手事情来。  张女士的儿子帅帅在一所重点初中读初三,再过几个月就要走上中考考场了,儿子学习成绩一向不错,能排在年级前20名。可秋季开学后,儿子发现他们的班主任换了,原来的班主任李老师调走了。这原本是一件普通的事,没想到给了儿子很大的打击。  对于儿子原来的班主任李老师,张女士比较熟悉
第一个最佳学习时间:清晨起床后  大脑经过一夜的休息,消除了前一天的疲劳,处于新的活动状态,比较清醒。此时,无论认字还是记忆,印象都会很清晰。孩子趁这个时候学习一些难记忆但必须记忆的知识较为合适,如英語单词、数学公式、语文词句等。  第二个最佳学习时间:上午8点至10点  此时人的精力充沛,大脑容易兴奋,思考能力状态最佳。这个时间段是用脑的最佳时段,是攻克难题的大好时机,应充分利用。由于孩子刚刚到
问:我休完产假回到公司上班,公司允许我每个工作日提前一小时下班用于哺乳,但因为工作忙,我基本没有使用。请问,没有使用的哺乳时间,企业应该支付加班费吗?  顾女士(江苏镇江)  律师意见:女职工的产期、孕期和哺乳期,作为特殊生理需要,受到劳动法律法规特别保护。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对哺乳未滿1周岁婴儿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用人单位应当在每天的劳动时间内为哺乳期女职工安排1小
距离汶川地震发生已经一月时间,惊魂甫定的国人在经历一场场心灵震撼之后,开始思考,重建汶川需要如何行动。  让我们从突变之初的高层、灾难中的民众以及地震后迅速集结的几十万志愿者这三大利益攸关者的行动力来寻找汶川重建的希望和方向。  由此,本刊三位特约撰稿人将从各自专业化的视角,给出他们的判断。他们是——  华中科技大学现代领导科学与艺术研究中心陈海春教授;北京大学心理系谢晓非教授;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早熟是教育成功的标志,甚至一些电视、网络媒体图谋经济利益,争相推出各类“童星”。至于孩子所受到的伤害,往往不为人知。本期,我们邀请儿童教育专家、教育心理学教授鲍伟国先生,與家长朋友们一起聊聊这个话题。  不值得羡慕的童星,不值得夸耀的小大人儿  顾文岩(9岁女孩的妈妈):每次在电视上看到童星表演,我都羡慕得不行。唱京剧的、演小品的、耍枪棒的、跳交谊舞的、练书法的……五花八门,孩子们
驾车上路,如果第一个路口碰到红灯,那么接下来的几个路口往往碰到的也是红灯。假如在遇到第一个红灯后改变行车路线或行车速度,就有可能避开接下来的一连串红灯  一天儿子放学回来埋怨:“蔡老师真是的,哪壶不开提哪壶!”我一问才知道,语文课上蔡老师要求同学们背古诗词,每天背三首,而且要求四人一组组成学习小组,儿子是小组长,负责监督组员背,然后再由班长监督组长背。  儿子最怕背古诗词,用他的话说:“读到嗓子冒
被老师批评,他情绪失控,以头撞墙  小涛,今年8岁,上小学二年级。他在学校被老师批评后,情绪失控,以头撞墙。老师吓了一跳,赶紧联系小涛的父母,说孩子的心理似乎出了问题,请他们来学校,把孩子接回去。  小涛的父母都是生意人,忙得很。接到老师的电话,两人顿时慌了手脚,赶紧将手头事务推掉,赶到学校。见到小涛,他们询问小涛怎么了,可小涛就是不说话。无奈,他们只好带小涛来到我的心理咨询室。他们来之前,小涛的
家里没有一本作文书,从来不报课外班,想看啥书看啥书,想玩儿啥玩儿啥……这样的孩子却考入清华大学,获得了美国名校全额奖学金直读博士的资格。是不是觉得有点不可思议?来看看这位妈妈的育儿经验——  故事一 四岁半脱盲  我儿子叫小A,生于1995年。我是个做事前习惯自己先做准备的人,孩子出生前,我就开始在市面上找育儿书,结果找到冯德全教授的《零岁方案》,如获至宝。  冯德全,中国著名早教专家。他主导的“
我有一位在建筑工地上工作的朋友,他曾教给我一个拆墙的方法。他说:“垒过很多墙之后,我发现其实每堵墙都有一个弱点——那就是它们都会有一块松动的砖。”  和青春期孩子沟通,很多家长无从下手,感觉太难了。因为那些孩子总是习惯性地把自己包裹起来,拒绝家长走近。家长如果想走近他,了解他,就必须找到他的薄弱点,也就是那块“松动的砖”。那块“砖”可能是孩子的兴趣、爱好、理想,也可能是激发他潜能的某种东西,比如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