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话巴山细雨

来源 :作文周刊·高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klsdjflkaf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夜话巴山细雨”作为题目,显然契合度欠佳,而且文题表意不明,无法很好地体现中心。】
  如果风景只剩低头所见的那一隅角落,我们为何还要前行?如果生命只剩冰冷的自我应答,我们为什么还要在奋斗?如果未来不再抬头,我们将失去多少美好?我想说,你失去的远比得到的多,你以牺牲身边细小的美好为代价,换来短暂空洞的欢愉,却没有记住什么。请抬起你一直低下的眼睛,你会看到美好就在眼前。
  只要我们不再依赖于科技带来的虚幻世界,愿意看向眼前的美好,未来就在看得见的远方。【这是很多同学都喜欢用的排比式开头,其实要表达的意思无非是“你总是低着头,忽略抬头即见的美好”,但这种大众化修辞显得冗长,有时开门见山不需要繁笔,简笔反而更容易见山。】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用手机约好一起到江边散步,却变成了我们一起坐在长椅上各自低着头玩手机。便捷的通讯工具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隔开了心与心之间的距离,一如坐在各自身旁却又被各自忽视的我们。
  不知从何时起,我说我想你了。你说,开视频吧。看着屏幕中的你,我伸手,却感受不到你的温度,只有静寂与冰冷。我看着你,就像看着电视里的人,霎时无语,只能呵呵两声,关掉视频。
  便捷的通讯工具带给我们的是:圈子多了,情却薄了。
  你可曾记得少时的我们一起捉迷藏,爬在树上,躲在草丛,还有的在河边芦苇里卧着。那时的天很蓝,云很白,偶尔会有几只鸟儿悠闲地飞过。那时的我们享受着最美的自然,而现在却死盯着电脑屏幕打游戏,却不再和小伙伴们游戏。【此段情境在层次上如果不做文意上的提炼,较前文就有低效重复之感。】
  科技的发展给我们创造了很多的玩具,却带走了在自然界嬉戏的欢笑和快乐。【这句总结力度不够。】
  每每读起古诗,我都为他们的相思而感动。闺中的妇人对远在边疆为保卫国土而抗战的夫君的思念;只身在外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戍边的战士对家人的思念……如此刻骨铭心,却又如此美丽多情。
  美丽的思念中有对那封家书的期盼,有雁自来时的喜悦,是那么动人心弦,这种期盼,这种喜悦,也许在这个信息时代再难体会。
  听听那冷雨吧。细雨打在梧桐叶上,点点滴滴,美丽凄婉,打在屋檐上,叮叮咚咚,感受时间缓慢的流淌,飘落在田间的叶上,无声地润泽着万物。
  我们低头的瞬间,冰冷的屏幕已将我们的心隔开。我们丢失了太多,丢失了享受自然的逸致,丢失了雁自来时的期盼、家书万金的珍贵,丢失了细雨敲打梧桐的美丽和闲花铺地的美好。抬起头来吧!请让我们携手共游美丽的大好山河,共享巴山夜雨时的款款深情。
  问题诊断
  本文作者有很好的延展材料的能力,创设情境来诠释由材料提炼的中心,运用排比句后引出中心论点,这是提出问题。接着,拓开一笔谈及手机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挤占了我们大量的时间,从而使我们成了手机的“奴隸”,身体已经失去感知世界的本能,这是在分析问题。然后,作者进一步展开联想,创设情境:人与人情感的交流十分美好,这是手机永远无法代替的,这是解决问题。文章结尾再一次发出呼吁,点出中心论点。整篇文章结构是不错的,是一类文。但是,“成也情境,败也情境”,情境的设置显得有些凌乱,且有些地方“点睛”之笔不够。
  升格策略
  调整创设情境的技巧,以收到更好的效果。围绕中心重新理清情境之间的关系,提炼出情境各自的层次,并分别作收束,解决问题会更明朗。用“点睛”之笔让情境不是显得杂乱无章。
其他文献
文学类文本的“理解”层级包括“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两个考点。不管是词语理解题还是句子理解题,都离不开“字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从文本出发,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词语和句子。同时,要精研文本,挖掘词义句意的深层含意。  一、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作为散文阅读的一个能力点,也是一个常考点。散文阅读中要重点把握以下五类词语:体现作者情感
期刊
谭超跑完今天最后一单货时已经是深夜了。天空中黑云密布,远处雷声阵阵,不一会儿便下起了倾盆大雨。  谭超熟练地拿出车内的塑料布,里一层外一层,把车上剩余的货物包裹得严严密密,这才放心地回到了驾驶座上。他一边用干毛巾抹去脸上的雨水,一边从座位下拿出中午准备好的饭盒。饭菜早已冰冷,但谭超依旧狼吞虎咽,吃得很香。  “滴滴……”手机响了。谭超盖上饭盒,抹了抹嘴巴,拿出了手机。发现是母亲日常问候的信息。谭超
期刊
小说阅读中的人物作为小说主要构成部分,其考点主要有人物形象概括或分析、人(物)形象的作用。  一、人物形象概括与分析  1.常见设问方式  (1)×××是一个怎样的人?  (2)×××具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请结合文本分析。  (3)文中×××性格特征怎样?请简要概括。  (4)文中几处画线的句子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状态?请简要分析。  2.常用解题思路  要寻找概括分析的切入点,常从以下几个方面
期刊
新一期“神笔沙龙”如约而至。只见陈老师神采奕奕地走上讲台,同学们在台下一个个翘首以待,今天,陈老师要让大家讨论些什么呢?  文题齐分析  “请同学们看电子白板上的作文题目。我们今天来讨论一下‘弘扬传统礼文化 ’这一话题。我们先来看一个作文题。”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重视文明礼节是一个人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文明礼节绝不是个人的事,
期刊
“有多少城市可以重来?”年已古稀的阮仪三教授的发问声声撞击人们的心灵。  重来,往往被赋予“从零开始”的“起点”之意,可阮教授的发问却激起人们对城市开发、发展的新思考。  从前的古镇啊,可真是讨人喜欢。周庄的温润从容,让张爱玲离别时热泪盈眶——“周庄,我还会回来的”;同里的淡然安详,让余秋雨感慨“大隐隐于市,最好就是隐在这江南小镇”;水乡的一弯双桥的巧笑弯眉,让陈逸飞身在美国仍不忘画那幅《故乡的回
期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每当回家,我便有一种踏实的感觉,那感觉牢牢地贴在心口。家里的门是一种呵护。记得幼时,妈妈就经常唠叨:在家千般好,出门一时难。当时,对这话总是似懂非懂,也就充耳不闻了。现在想来,真是年少不识愁滋味。没有想到的是,这种踏实感,坚守了几十年的精神依偎,却在偶然之间,被一缕细风轻轻颠覆。  风从窗口吹进,礼貌而轻柔。风是无意的,不应该对我有敌意,也不会给我带来什么痛苦,只
期刊
古诗词阅读除了考查作品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外,还要求鉴赏、评价作者在诗作中表现出来的进步性或局限性。  鉴赏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常用方法有:一、知人论“诗”。所谓“知人论‘诗’”,即联系作者的生平及其时代,更好地认识作品的价值和意义;二、以意逆志。所谓“以意逆志”,就是读者以“己意”去“逆”(迎受、接纳,考证、探究,追溯、反求)作者作品之“志”。  1.先说知人论“诗”  
期刊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用手机约好一起到江边散步,却变成了我们一起坐在长椅上各自低着头玩手机。便捷的通讯工具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隔开了心与心之间的距离,一如坐在各自身旁却又被各自忽视的我们。  不知从何时起,我说我想你了。你说,开视频吧。看着屏幕中的你,我伸手,却感受不到你的温度,只有静寂与冰冷。我看著你,就像看着电视里的人,霎时无语,只能呵
期刊
每当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对未知的征途时,我们都要做出选择。而这些选择,能显现一个人人生追求的端倪。  每个人的追求不尽相同。有的人千方百计地想活出“样儿”,有的人甘愿平凡,只图“味儿”,人生价值的厚重与否也从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正所谓“心有所愿,行而成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纵观历史,且不论那斩蛇起义的刘邦、创作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司马迁,就是那些不问出处的英雄豪杰,或仗剑天涯,或退
期刊
我们形容某某先生全无收入而过得舒服,事实上“全无收入”的意思就是“来路不明的收入”,也就是说这位先生居然能够开销这么一个家庭,简直使我们莫名其妙。我们的朋友克劳莱上校对于各种赌博,像玩纸牌,掷骰子,打弹子,没一样不擅长,而且他经过长期练习,自然比偶然赌一两场的人厉害得多。打弹子也和写字、击小剑、吹德国笛子一般,不但需要天赋的才能,而且应该有不懈的研究和练习,才能专精。克劳莱对于打弹子一道,本来是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