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儿童生活,着力文道统一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k08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分析】
  《我不能失信》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中唯一一篇以革命文化为题材的课文,承载了“诚信”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文讲述了宋庆龄小时候的一个故事:一个早晨,宋庆龄全家准备到朋友家做客。临出门时,小庆龄想到了当天要教小珍叠花篮的约定。虽然父母都劝她改天再教,可她还是决定留下来,履行自己的诺言。教材选编此文,一是引导学生感受童年时期的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品质;二是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引导学生自主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从学情看,对于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来说,理解课文内容并不难,难在根据阅读提示,默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明白课文结尾处小庆龄说的一番话的含义。学生通过对本单元前几篇精读课文的学习,已经初步习得了理解句子的不同方法。由于《我不能失信》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去理解难懂的句子。
  本课寻找到了语文学习与价值观教育的契合点——课题中的关键词“信”,设计了四个环节,立足儿童,通过创设情境、揣摩内心、联系生活等多种方式,渗透“诚信”教育。
  【教学目标】
  1.学习默读课文,通过梳理人物关系,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抓住人物言行,通过揣摩人物内心、有感情朗读等方式,感受伟人的诚信品质。
  3.通过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说文解“信”
  1.紧扣“信”字,理解意思。
  (1)拆解汉字,把握字理。
  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与“信”字有关。(板书:信)“信”这个字很有意思,左边一个“单人旁”,右边一个“言”。谁能通过这个字的结构,说说它的意思?(指名交流,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意思:一个人要对说出的话负责,兑现自己的承诺,一定要守信用)
  (2)指名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诚信”的名言。
  (3)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受“诚信”的重要性。(引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和“诚信”有关。(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从课题入手,紧扣文眼“信”字,层层推进。首先,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分析字理”的方法理解“信”的字面意思,快速把握文章的主题;其次,基于学情,引导学生联系阅读经验,交流有关“诚信”的名言;最后,引导学生联系社会生活,从而自然地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主题。整个导入环节立足儿童的兴趣、经验与生活,遵循语文教学原则,促使学生利用多种方法理解“诚信”的意思,打破了革命文化題材类课文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壁垒,引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识人知“信”
  1.朗读课文,了解人物。
  (1)引发思考:课题中的“我”指的是谁?文章中还出现了哪些人物?自由朗读课文,圈出主要人物。
  (2)指名交流。
  引导学生梳理出主要人物:宋庆龄、爸爸、妈妈、伯伯、小珍。(板贴)
  2.默读课文,梳理人物关系。
  (1)引发思考: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请默读课文,完成人物关系图。
  (2)指名交流,梳理人物关系,初步把握主要内容。
  (3)教师小结:把握人物关系,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聚焦文章中心。
  (1)引发思考:看着这张关系图,你有什么疑问吗?(引导学生聚焦课文结尾处的句子,并出示该句子)
  庆龄仰起脸回答道:“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
  (2)提出问题:宋庆龄的这番话中,有一对看似矛盾的词,你能找到吗?(引导学生聚焦关键词“很没劲”“不后悔”,相机板书)
  (3)引导学生质疑:既然觉得“很没劲”,庆龄为什么“并不后悔”呢?
  (设计意图:教师从课题“我”字入手,进一步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帮助学生初步把握文本内容。首先,遵循三年级下学期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导学生梳理人物,借助“人物关系图”这一学习支架来概括主要内容,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提升了学生的思维,使其初步感受到革命伟人的精神品质。其次,引导学生质疑,聚焦文本结尾处小庆龄的一番话,抓住关键词“很没劲”“不后悔”,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为深入感悟革命伟人的品质做好铺垫。)
  三、抓住言行,品词论“信”
  1.默读课文,按提示学习。
  默读课文,用“____”画出宋庆龄感到“很没劲”的句子,用“
其他文献
啾啾先生:  您好!我在讀四年级时参加过班干部竞选,当时竞选的是纪律委员,我比竞争对手李同学少一票。现在还是原来的班主任,班上也不再调换班干部了。问题是现在我都放下了,不想做班干部了,但是李同学还是处处以我为敌。我考试一次考得不好,他就对我冷嘲热讽;现在班主任似乎对我印象不太好,我很怀疑是李同学到老师那说我的坏话。说句实话,我很讨厌他,可是我也不想跟谁结仇。我该怎么办?   雷奕宸  奕宸同学: 
公交车又到一站了。  前面那位老太太搖摇晃晃地站起身,我这才看清楚她:一双疲惫的眼睛,脸上坑坑洼洼,灰白的头发乱蓬蓬的……她颤巍巍地走向车门,手中还提着一袋药—那虚弱的身体,似乎连风吹都经受不起。  正当我为准备下车的老太太担忧时,一位40岁左右的大叔快速跑到司机旁。在对司机耳语了几句后,大叔片刻不耽搁地跑到老太太身边。他弓下腰,轻轻接过老太太手中的袋子,慢慢地、小心翼翼地搀扶着老太太下车。看到老
低年级的语文课堂和中高年级的语文课堂有着很大的区别。低年级侧重认字识词,而中年级起开始侧重对文字的理解、运用、表达。三年级正是这两个不同学习形态的过渡阶段,教师教学时既不能如之前那样停留在识字层面,也不能拔高到一味地理解运用。怎样的教学既包含低年级的基础知识,同时又融入对文本结构、句子表达方式等初步的理解,让学生在无形之中完成学习方式的转变呢?现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为例
爸爸問:“你认识多少字了?”  豆豆说:“就认识阿拉伯数字1到7。”  爸爸又问:“长大该怎么办?”  豆豆说:“没关系。长大我可以当作曲家,作曲家只写7个数字,连8都用不上。”
【訓练主题】  每个汉字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个汉字(如“甜”“乐”“泪”“暖”……)写一篇习作。可以写生活中发生过的事情,也可以写想象故事。想清楚自己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注意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写。写之前,可以拟个提纲,看看选择的材料是不是能够表达中心意思。  【指点迷津】  本次训练的主要目标是体会怎样围绕中心意思写,学习从不同的方面或选择不同的事例表达中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这是一部充满爱与温馨的童话,讲述的是一只小鹿成长的故事。童话从小鹿蹒跚学步讲起,讲述了它与森林里的小伙伴们经历季节变换,在一点点了解外部世界的同时,心灵和情感也在不断地受到冲击和洗礼,对动物自己、大自然和屠杀它们的人类进行着艰难的认识和思考。作者笔触极其细腻,字里行间流淌着充满伤感的观察。作品中对朋友之爱、亲人之爱、动物与大自然之爱的描述,必将触动读者心中那一方最
勤奋者( )时间 懒惰者( )时间  积极者( )时间 消极者( )时间  有志者( )时间 无为者( )时间  诚实者( )时间 聪明者( )时间  求知者( )时间 好学者( )时间  怕苦者( )时间 上进者( )时间  后退者( )时间 谦虚者( )时间  骄傲者( )时间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房村镇郝湾小学 温溪 供稿  (答案本期找)  《在“时间”前面填上适当的词》参考答案  勤奋者
学校开展公益活动,老师给大家作动员报告。  第二天早上,豆豆在班上大声说:“好消息,好消息,我爸爸明天过来慷慨解狼(囊)。”  老师赶紧说:“你爸爸的心意,我们收下,请他把‘狼’管好。”  同学们捧腹大笑。
我的姐姐可不一般,如果用“五星”来评价她,那她就是一位“五星上将”了。  第一星是孝顺星。姐姐在我们家出了名地孝顺。奶奶生病后,每天躺在病床上,只能吃流食。姐姐见奶奶一天天消瘦下去,在家里转来转去,紧皱眉头,紧握拳头,嘴里不停地念道:“我该怎么办?”平时节俭的姐姐去超市里买了昂贵的“蛋白针”。在姐姐的悉心照顾下,奶奶的病情渐渐好转了。  第二星是爱妹星。打我记事以来,姐姐就特别疼我,在家总陪我玩。
媽妈从学校接豆豆回家,快到家时,下起了雨。  妈妈说:“豆豆,快跑。”  豆豆说:“妈妈,还是别跑了。”  妈妈问:“为什么?”  豆豆说:“前面也是雨,跑了也会淋雨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