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的教育功能

来源 :教师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swang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教育在漫长的教育史中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特別是它的潜移默化作用和对性情的陶冶功能更是不容忽视。音乐的教育功能主要表现在可以启迪人的智慧,培养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激励人们奋发向上,促进入的身心健康。加强对音乐教育功能的研究,有利于实现我党提出的以人力资源强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标,推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
  [关键词]音乐教育;素质教育;潜移默化;教育功能
  
  音乐是一种富有强烈感染力的艺术。著名音乐家贺绿汀说:“音乐是培养人民高尚道德品质、思想情感的重要手段,一首优秀的歌曲常使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音乐的教育功能是由音乐本身的艺术特点决定的。它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对性情的陶冶等方式,实现提高人的素质能力、培养人的情操,强化人的审美感知,促进入的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胡主席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因此,有必要正视音乐教育的作用,加强对音乐教育功能的研究。
  
  1 音乐教育对人的道德情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音乐的德育功能,主要是指音乐在对人的道德情操的培养方面所起的有益作用。通过音乐教育渗透德育,可以将人的审美情感内化为道德情感,并作用于人的道德行动,最终达到一定的德育目的,对现实社会产生一定作用。中国古代素有以“乐”进行道德教化的传统。西汉的《乐记》中就明确提出了“乐教”、“德教”的思想:“乐者,通伦理者也。”(《乐本篇》);“德成而上,艺成而下。”(《乐情篇》)等等。这充分说明“乐”有对人们施行教化的作用。音乐教育中的德育作用不同于一般的论理说教,而是以音乐艺术为媒介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其形象性、愉悦性、感染力都将大大改善思想道德教育那种抽象说教的形式,提高受教育者的接受兴趣。例如歌咏比赛和业余合唱、合奏等活动,都是以集体形式参与的大型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有利于培养受教育者的整体意识与协作关系,有利于培养受教育者的集体主义精神。尤其是优秀的合唱作品,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极大的吸引力和巨大的凝聚力,具有内在结构严谨、材料统一、音响和谐等特点。合唱艺术以鲜活的音乐作品、具体的感知形式在人际间直接传播,对于开拓思维境界、陶冶高尚情操、造就健全人格、培植团队精神等,具有特殊的教育功用。合唱艺术的美不仅源于演唱者的声音与情感,也源于全体合唱团员之间的亲密合作。只有每一位团员加强自身修养,完美地表达自己的声部,同时又处理、协调好与其它声部的关系,才能完整地、艺术地表现出作品的内涵。这种要求自然而然地给人以人格的深层触动:作为整体中的个体,只有不断完善自身,并与他人协同合作,将个体融入整体之中,才能促进整体的发展;合唱艺术就是合作的艺术,参与者必须懂得协作配合的重要性。可见,这种教学的过程又是道德规范教育、团结友爱教育的过程。
  
  2 音乐教育对人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有促进作用
  
  雨果曾经说过:“开启人类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是数字,二是文字,三是音符。”大量科学实验表明,音乐可以提高人的智力。比如音乐中的巴洛克音乐,它的拍点是60拍左右,恰和人的生命运行节奏相吻合,使它们相互产生共振现象,使突触不断生长,使信息存留长久。同时人的潜能的开发,不仅包括对于智力因素的开发,还应该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如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精神力量的充分发展。音乐教育通过运用诸如演唱、演奏、欣赏等各种不同方式,极大地促进受教育者非智力因素的完善。音乐以其物质材料一乐音的运动作用于人,对人的个性、态度和意志锻炼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比如气势磅礴的音乐能培养人们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进取精神,委婉悠扬的曲调可以抚慰人的心灵,令人宁静平和。欣赏各种体裁的音乐,有利于培养人丰富的情趣。进行曲给人以振奋、圆舞曲给人以舒心、摇篮曲给人以温馨、小夜曲则给人以无限的缠绵。音乐不是雨露,却沐浴着人类的心灵。通过音乐教育发展人的感官功能,提高听觉的敏锐性及直觉,开发想象力,培养审美判断能力。
  
  3 音乐教育对人的心理健康具有调节作用
  
  健康的心理要求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具备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群体心理品质,培养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音乐作为一门情感的艺术,对人的情感,作用比较直接迅速。因为音乐具有培养人的情感体验、调节能力和情感传递能力的作用。情感是人的心理知、情、意三位结构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人的认识和行为,对于整个人类生活都有重要的意义。因而音乐作为与人类情感息息相关的一种精神活动,必然使人们的情感体验能力、调节能力和传达能力得到培养、提高和发展。一个具有较强的情感体验调节和传达能力的人不仅是聪慧的,而且是健全的。沈心工在《学校唱歌集》中说道:“乐歌的作用,最足以发起精神,激扬思想,故念东西各国均以为注重之科目,”“专以陶融学生之性情为宗旨。”可见音乐艺术对形成健康的心理具有重要作用。
  身心的健康不仅要求个体内部心理得到和谐发展,还要能够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能够将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有效地应用到工作和事业上。蔡元培先生认为,音乐教育能使学生养成彼此间和睦友爱的良好品德。他说:“吾国古代,礼、乐并重。当知乐与德育大有关系。盖乐者,所谓美德教育也。古人每称乐以和众,今学校唱歌,全班学生合和,亲爱和乐之意,油然而生,此亦发扬公德之一作用也。”音乐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它可以以沟通交流的方式,拉近人心的距离,缓解紧张的人际矛盾,增强人的群体意识和认同作用,有助于实现人际关系的艺术化和美感化。合理利用音乐教育的这一功能,有助于受教育者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身心健康良好的外部环境。
  
  4 音乐教育有助于开发人的创造性思维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思维方式、观念等急需要用全新的方式加以补充,社会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有创造性劳动和创造性思维的人才。创新教育是时代的需要,它不仅要培养人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更主要的是要培养人们形成创造性的人格特征。从音乐教育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看,十分有利于创造精神的培养。“创作是艺术的生命!”不论西方重和声复调的音乐,还是中国重旋律线条的音乐,都表达着人类丰富而细腻的情感。这些情感通过不同的节奏、曲调、和声、音色等要素来表现。演唱、欣赏音乐作品,都需要注意还包括速度、力度、音区、复调、曲式、织体等在内的要素特点。有人把音乐的表演称之为二度创作,把欣赏、感受音乐称之为三度创作。“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千个演奏、演唱或欣赏者,由于兴趣、经历、知识、阅历等等的不同,对音乐也会有多种多样的理解。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受教育者把握音乐形象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个性,大胆展开联想、想象,进行二度、三度创作。这对于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品质是极其有益的。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是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的魅力是无穷无尽的,音乐的育人功能也是多方面的,同时音乐教育潜移默化的效果也是其它任何学科不可替代的。因此,我们应当加强对音乐教育的研究,坚持走素质教育的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
其他文献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要是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及其它读物,总字数不少于150万字”,江苏省等省市在高考中也已经把名著、名篇阅读列进了考试内容,但令人忧虑的是中学生课外阅读,尤其是经典名著的阅读状况却不容乐观,笔者曾对所教班级学生做过调查,结果显示一名中学生平均阅读都达不到一本名著,
期刊
作者简介:龙太洪,男,汉,(1965.1~),小学一级教师  [摘要]在传统的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是机械教学,这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还把学习当成了一种负担。在新课标的倡导下,实施了快乐写字教学,收效很大。  [关键词]快乐体验教学感受  在传统的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是机械教学,这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还把学习当成了一种负担。在新课标的倡导下,实施了快乐写字教学,收效很大。    1 借助故事、儿歌,为学
期刊
江泽民同志说:“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主,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包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要在教学中营造这种环境,就要实行民主的教育方法。杜威认为民主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制度,而且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它包含着自由、平等、宽容等精神营养。实行民主的教育方法,就是在教学中贯彻民主思想。实践证明,民主的教育方法能
期刊
本人简介:赵彩娣,出生1970年2月,1988年8月参加工作,在宜兴市分水中学任教,2005年8月调入宜兴市实验中学,一直教授初中数学,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2004年8聘任为中学一级教师。  [摘要]数学证明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数学证明的教学价值是什么?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证明题的教学中如何选题、选怎样的题、怎样进行数学证明的教学?本文将通过几个教学中的实例加以阐述。  [关键词]数学证明;
期刊
[摘要]为了培养心理健康的学生,商中语文老师应深入挖掘课文中的德育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爱情观,树立自尊心、自信心,克服“自我意识”,正确对待挫折。  [关键词]课文;渗透;心理    中学时期是人生的花季,是人身心发展的最佳时期,抓住了这一时期,等于为将来奠好了基石,为社会育好了幼苗。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竞争的日益激烈;随着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
期刊
作者简介:方克明,男,1964年9月生,本科学历,曾任初中、高中语文教师,现为浙江省宁波市郑州四明职业中学教师。  [摘要]语文教学改革要求落实学生的主体性无疑是正确的,但对中职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主体性意识有待发掘和培养,必须夯实主体性的基础。  [关键词]语文教改;主体性;培养    目前,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正轰轰烈烈地开展着,可以归结为两点:一、由关注教到关注学。二、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
期刊
作者简历:刘怀山,男,生于1962年12月,系河南省博爱县孝敬中心校教师。1980年参加教育工作,大专学历,从事中小学英语教学工作28年。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工作认真,成绩显著。多次被评为乡镇、县、市级优秀教师和先进工作者。  [摘要广听、说、读、写”是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基本的技能训练。而目前农村中小学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听、说、读、写等技能方面较差的问题。本文试从几个方面
期刊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新课程下的品德与社会课堂应该是怎样的课堂呢?笔者认为,新课堂应该是充满活力、学生积极参与、动态生成的课堂,应该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那么,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如何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呢?    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学习的革命——通向21世纪的个人护照》一书中,总结的学得更快、更好、更轻松的七个关键原则中,首当其冲的就是营造最佳的学习状态,使学习
期刊
[摘要]抓好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首先要求班主任老师转变思想观念,具备主动意识、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管理工作中,力避空洞的说教,用扎实的“身教”代替肤浅的“言教”,从管理细节入手,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面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处理矛盾和问题一碗水尽量端平。对学生的发展给以立体评价和随机评价。  [关键词]主动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重“身教”;令行禁止;全面评价    学校中的每一个班级,犹如一只
期刊
1 问题的提    体育课堂教学一味追求“快乐、比赛”的形式不可取,目前一些“吵、乱、慢”式的课堂秩序,既不完全符合中国的文化教育环境,也不符合班级人数众多的实际情况。参与教学活动的各种因素要按照有效的机制来运行,要在规则约束下产生相互作用。有序的体育课堂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参与、互动、共鸣,让合理有序、主动和谐成为课堂新秩序的要素。    2 体育课堂新秩序的内涵分析    新秩序是相对于旧秩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