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人这样做慈善

来源 :北方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tian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雅维·李是荷兰AEGON保险集团大中华区的首席执行官。一天,他在电视上看到了河北一个山村小学的相关报道。他被孩子们艰苦的学习环境所震撼,决定要帮助他们。
  通过多方联系,雅维·李将个人的10万元人民币捐献给了这个小学。电视台对雅维·李进行了采访,并邀请他和几个来自他所捐助的那所小学的学生一起录制一档节目,以赞扬他的慈善行为,并借以来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那些需要帮助的学校和孩子。
  制片人以为雅维·李会很乐意参加这个节目。可是雅维·李却一口回绝了。制片人很不理解,按照他的理解,做了像捐资助学,为公益事业做贡献这样的事情,谁不渴望电视台给予报道,自己在屏幕上展示一下自己的高大形象呢?雅维·李的解释是:“帮助那些孩子们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是我心灵的需要,不需要大张旗鼓地报道。更重要的是,不应该让那些孩子出现在镜头中,在电视上曝光对他们的心灵会造成伤害,尽管他们是未成年的孩子,但他们依然有尊严。”
  我想,许多人都会为雅维·李的选择和解释感到惊讶。但若是了解荷兰这个国家、了解荷兰人慈善精神的人是不会为此感到惊讶的。荷兰人热爱慈善公益事业,他们把慈善事业作为自己的一项义务,不需要动员,不需要号召,每个月从工资中拿出一些来捐给慈善基金会成了很多荷兰人的习惯。
  在荷兰,慈善的含义在于只是奉献不求回报,慈善的目的是使接受资助的人从此改变他们的生活和命运,不是良心发现时偶尔的施舍和恩赐,而是每个人从内心深处发出的对他人的同情与关爱。因此,在荷兰,人们自觉地把平等作为慈善捐献的基础,而尊重则是帮助受助人的最高原则。
  在荷兰人心目中,不论身份、地位、贫富,人和人都是平等的,人人都应该尊重他人,同时获得尊重。在捐献者和受助者之间如何实现平等呢?这要源于荷兰人的慈善理念。他们认为做慈善不仅仅是因为受助者需要帮助,更重要的是响应自己心灵的召唤,通过行善可以获得心灵的愉悦感。也就是说,荷兰人把做慈善看成是自己心灵的需要。所以,在助人时获得受助者的感谢后,作为施助者也会向受助者表示感谢,感谢其给了自己行善的机会。正是有了这种理念,在荷兰,即使做了再多再大的好事,也不会四处宣扬,烘托自己的高大形象。那样做只会被公众蔑视,认为他慈善的动机不纯。同样,也不会有受助者在获得帮助后对帮助他的人千恩万谢、感恩涕零。一切都在平等、自然和和谐的状态下进行。
  平等是慈善捐献的基础,正是因为有了平等,尊重这一助人的最高原则才能得以实现。在荷兰最大的慈善机构——荷兰郁金香基金会的总部院子里有一座纪念塑像。塑像的底座刻着一行字:一手给予帮助、一手给予尊重。塑像的形象是一位老人,老人名叫费尔南德。
  在二战期间,荷兰遭到了德国的侵略。战争让许多人流离失所,四处逃难,食不果腹。费而南德一家因为德国后裔的身份得以逃过德军的伤害。尽管,当时家里的经济状况谈不上富有,但费尔南德却还要去帮助那些饥饿的逃难者。每天早晨,费尔南德就会早早地站在自家门前,看到有逃难者经过,他就会走上前请求其帮忙,到自家院子里把一根长木头抬到门口。作为感谢,费而南德就会拿出自家的食物送给逃难者。等逃难者带着食物离开后,费尔南德会再次站到门口等待下一个逃难者,请他把门口的那根长木头帮助他抬到院子里去,同样,费尔南德会拿出食物以示感谢。就这样,一根木头每天都反反复复被抬来抬去,费尔南德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帮助了一个又一个饥饿的逃难者。
  费尔南德这种既给予帮助又呵护了受助者尊严的行善方式受到了荷兰人的推崇。在1964年,在费尔南德逝世一周年后,荷兰郁金香基金会成立,决定为费尔南德建一座塑像以示对他的纪念,并在荷兰大力提倡他这种“一手给予帮助、一手给予尊重”的慈善行为。
  为了保护受助者的尊严,在荷兰,许多慈善活动都不会大张旗鼓地进行,媒体在报道慈善活动时也不会提到某个具体的受助人。记者也不会去采访受助人,报纸上没有受助者的照片,电视上没有受助者的镜头。在荷兰人看来,媒体的曝光会侵犯受助者的隐私权和人格尊严。
  荷兰鹿特丹一家电视台在报道一次慈善活动时,不慎出现了一位受助者的镜头,尽管仅仅是短短的一秒钟,就遭到了这位受助者的起诉,也遭到了观众的谴责。最后,电视台台长不得不在黄金时段发表道歉声明。所以,在荷兰你看不到受助者展示自己“家徒四壁”的苦况;看不到满脸通红、眼含泪光、衣衫不整的孩子在镜头下表示感谢;听不到遭遇灾难的不幸者在公开场合讲述自己的不幸……
  尊严无价,如果伤害了受助者的尊严,给予再多的物质帮助也无法弥补。想一想,我们身边大大小小的慈善活动,有多少人,有几家媒体想到过去呵护受助者的尊严呢?真正的慈善是给予贫弱者物质帮助的同时,也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在这方面,我们不妨学习学习荷兰人,把平等作为慈善捐献的基础。
其他文献
家里只有两个单身汉,我和儿子。每天早上,我先把儿子送到学校,再去公司上班。他总是站在校门口,冲我高高地挥起小手,“海马爸爸,再见!”不知从哪天起,儿子忽然不再叫我“爸爸”,给我起了个外号“海马爸爸”。这让我感到别扭,多次警告无效,渐渐也就习惯了。小家伙才9岁,却人小鬼大,也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恐怕没安什么好心。  或许是因为,儿子仍不能原谅,我跟他妈妈离婚。两年前,前妻搬出去的那天,儿子站在门
期刊
沉默吧,把你的一切情感   和梦想,都藏在自己心间,   就让它们在你的深心,   好似夜空中明亮的星星,   无言地升起,无言地降落,   你可以欣赏它们而沉默。     你的心怎能够吐诉一切?   你又怎能使别人理解?   他怎能知道你心灵的秘密?   说出的思想已经被歪曲。   不如挖掘你内在的源泉,   你可以啜饮它,默默无言。     要学会只在内心里生活——   在你的心里,另有一整个
期刊
每一位来到面前的人,都是生命中的贵人,即使这辈子可能只有一次交会,但相逢自是有缘,我们都应该抱持着欢喜心来响应对方,表达珍惜和感谢之意。  不管熟识程度深浅,朋友到家里拜访,就算是第一次见面,我也会送对方书籍作品或植物盆景等小礼物;有段时间家中雇请外佣帮忙,替我分担家务,为了感谢她的服务,受雇期满准备回菲律宾时,虽然知道日后见面机会渺茫,但除了一些衣物用品之外,我还另外准备一笔教育费送她,让年幼的
期刊
《论语》里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近矣。”讲的其实就是善因与善缘的关系,即所谓:种下善因便得善缘。  没有善因就没有善缘。  春天的时候,农民们用勤劳的双手在田地里撒下种子,没有喧哗,没有躁动,只有安静的耕耘。在这安静的耕耘中,他们播下了希望的种子,这就是一种善因,而秋后的果实就是善缘了。  夏天的时候,有一个残疾的孩子问老师:“什么是残缺?”老师的眼神很亮,他的心中思考什么,他凝重的目光落到
期刊
“回头率”,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简而言之,就是指人们回头的频率。具体地讲是人们在行进中,迎面而来的人虽已经从身边走过,或观察者已经走过被观察者的对象,却仍要回过头来再看看。  “回头率”并不是指同一观察者回头的频率,而是指不同的观察者对同一观察对象回头的频率。  如果就回头看的行为来看,被观察对象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但人们一般意义上的“回头率”仅指被观察对象为人的情形。导致“回头率”高的原因
期刊
在《读卖新闻》上看到筑波大学副教授八木勇治对5·12汶川地震的分析结果:汶川地震的破坏力是阪神大震灾的30倍!阪神大震灾相当于67枚广岛原子弹,那就是说,汶川地震相当于2010枚广岛原子弹在距离地面仅10公里的浅表爆炸!  我的双手再也拿不住报纸,强烈地颤抖了起来。我一直只希望能在心里的黑暗里隐蔽这段潜意识里想忘记掉的可怕回忆,仿佛害病的眼睛避光,破碎的皮肉怕风。  对于5·12汶川地震,我除了捐
期刊
我给学生讲课时,引用了以下资料。  曾经挑起亚洲金融风暴,导致无数人陷入困境的72岁“金融大鳄”索罗斯,因为行善成为第二届“代顿和平奖”得主。得奖的原因是他献出巨款,给波斯尼亚地区的人民在战后重建生活,并成立量子基金会支持慈善活动。索罗斯在许多地方都有捐款,他曾表示,在80岁前,会将所有财富全数捐出。这样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怎么可能和面目可憎的“金融大鳄”联系在一起呢?  所以中国有记者问他,这是你
期刊
小时候,我的父亲母亲,常常带着我们4个兄弟姐妹,做一个游戏,这个游戏的名称是“接故事”。玩的方式,是大家坐成一圈,由一个人起头,说一句话,第二个人接下去说第二句,第三个人接下去说第三句……这样一直接一直接,连续不断,要接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因为每个人的思想不同,故事的发展无法控制,会接出许多意料之外的“笑果”。在我那穷困贫乏的童年里,没有玩具可玩,没有娱乐场可去,“接故事”就是我们最好的家庭消遣,带
期刊
笔耕不辍,久栖文坛,很是收到过一些陌生人写来的信。当弃则弃,应留则留,竟渐渐地由欣然而淡然而漠然。有时,那一种无动于衷,连自己都深觉太愧对认认真真给自己写信的人们了。  但是近日收到的一个陌生女孩的来信,却使我不由地细读数遍,心生几许说不清楚道不明的感动:  尊敬的作家先生:  我是一个女孩子。我向您老老实实地承认,我没读过您的任何一本书。星期六,我和我的3个表姐一个表哥在我们的小六姨家相聚,一边
期刊
现在立志类和发财类的书多得看不过来,那上面描述的世界简直到处都是金币,你上趟厕所没准鞋底儿上还能沾俩,挣钱在人家外国人的书上怎么就跟吹泡泡似的,轻巧极了。你说谁愿意当穷人呢,尤其男人。于是在我的身边出现了很多有志青年,他们的目标远大,说为了让一家人过上富裕生活卖血都成,当然,他们中没一个真去卖血的,因为没时间,他们大都为了宏伟目标卖命去了。  男人们结了婚似乎才开始进入成熟期,一个朋友攥着酒杯无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