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VS伊利:同城冤家或许双赢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换一个角度看,伊利、蒙牛其实是双赢的。
  
  奥运大幕落下之后,伊利、蒙牛这对同城冤家依然是业内外谈论的焦点。公众感兴趣的是,伊利与蒙牛,谁是这场耗时数年的奥运营销大战的胜利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纵览二者这几年运作的全过程,也许会让我们更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占得先机,伊利高举高打
  
  当北京奥组委在2005年11月16日下午4点正式宣布伊利成为2008年奥运赞助商的那一刻,伊利所有区域销售终端的业务人员立即把早已准备好的海报张贴到销售点。海报的主题是:热烈祝贺伊利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赞助商。晚上6点,在央视等电视媒体开始播放相同主题的伊利的广告,自此,伊利开始进行高密度“轰炸”。
  2005年11月18日,伊利以4000,万元的价格拿下央视A特段广告全年第一标,接着将2006年全年A特段的正数第一条广告通吃,投标总额共计2.04亿元,成为“标王”宝洁之后的“榜眼”。在线上广告投放方面,中央电视台是伊利投放的重中之重。从2005年到2008年,伊利一直不惜重金,坚持购买中央电视台的黄金资源广告产品,其广告产品的购买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第一,伊利对招标段广告的批量性购买;第二,伊利对中央电视台开发的特殊奥运广告产品的购买。
  2006年2月27日,伊利与刘翔正式签约,宣布从即日起刘翔在3年内成为该公司形象代言人。之后,伊利连续签约郭晶晶、易建联、国家羽毛球队、国家乒乓球队、国家跳水队、艺术体操队等奥运冠军和体育明星作为其品牌代言人。伊利所聘用的这些奥运冠军和体育明星个个身价不菲,显示出一种舍我其谁的气势。
  不难看出,伊利成为北京奥运赞助商之后的近两年时间中,选择了高举高打的策略,一方面将传播资源集中在央视等电视媒体上,一方面,签约了众多一线体育明星。
  在伊利频频亮出大手笔之时,同城竞争对手蒙牛却显得异常低调。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央视2005年11月18日招标会上,蒙牛仅投入了8000多万元的竞标额,这和伊利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不过业内外专业人士大多感觉到,近些年出尽风头的蒙牛,一向善于造势、借势的蒙牛,虽然没能获得奥运赞助商这一平台,但在伊利咄咄逼人的态势前,不会就此退让,一定会有惊人的大手笔。
  越是沉默的蒙牛,越让人恐怖,一位业内资深职业经理人这样认为。果不其然,在2007年,蒙牛祭出了娱乐营销、公益营销、事件营销三大利器,掀起了大众体育运营销的风暴。这一风暴势头之猛,一度盖过了手握奥运平台的伊利。
  
  后发制人,蒙牛迂回发力
  
  结盟央视体育频道,主打大众体育营销,是蒙牛在2008年奥运会大背景下的一次战略选择。2006年6月8日,蒙牛乳业与央视体育频道在京共同宣布正式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新闻发布会上,蒙牛与央视体育频道共同打造的全新大型体育电视栏目《城市之间》也同时亮相。《城市之间》是一档起源于法国、具有40多年历史的老牌体育娱乐电视节目,1998年中央电视台首次将其引入中国。其别出心裁的游戏设计、紧张激烈的比赛氛围、趣味欢快的搞笑场面吸引着众多的观众。
  在与央视体育频道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并独家冠名《城市之间》栏目后,蒙牛与央视体育频道对《城市之间》进行了自创办以来最大规模的改版:把“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主题作为《城市之间》的栏目主题,其广告语也有意识地和北京奥运的关键词相联系:“集结14亿中国队员的力量,奔向北京”、“健康蒙牛,鼓动08”等。
  2006年,蒙牛在全国80个城市运作了城市之间的相关活动。根据资料显示,在第一年“城市之间”的5个月的活动过程中,举行了320场城市海选、20场南北区域复赛以及10场全国总决赛。直接参与该活动的消费者达到了600万人,11903万人次通过央视体育频道观看了12场复赛和决赛,其中决赛部分的收视率稳居央视5套的前两名。
  在城市之间进行的如火如荼之际,蒙牛又顺势推出了公益活动,再次吸引了公众的视线。2006年9月1日,蒙牛发起了“一斤奶长征”献爱心活动,向全国500所小学的孩子们每人每天捐助一斤牛奶。同时,在媒体传播上高调打出了“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的口号。在这个全国性的活动中,蒙牛精心选择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担任爱心大使,其中相当部分是体育界的知名人士,比如,上海的爱心大使是前中国女足名将孙雯,长沙的爱心大使是中国第一个女子体操冠军奎媛媛,福建的爱心大使是世界举重冠军王国华和万建辉,另外羽毛球奥运冠军龚睿娜、跳水奥运冠军肖海亮等也是蒙牛不同地区的送奶大使。这些体育界的爱心大使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新闻性,十分容易形成新闻点,同时,这些体育界的爱心大使和奥运会的关联度非常高,使得不少消费者将蒙牛与奥运会联系了起来。
  
  战略跟随,伊利步步紧逼
  
  2007年,蒙牛大众体育营销的主题是扩大规模。蒙牛把“城市之间”的活动范围扩大到了113个城市,在这些城市举行了多场海选活动与社区活动。同时,将公益赠奶活动升级为“中国牛奶爱心行动”,捐赠规模也扩大了1000所小学校。
  在坚持把公益营销、娱乐营销做深做透的同时,长袖善舞的蒙牛不断制造新的话题来吸引公众注意力。2007年1月蒙牛与NBA结成官方合作伙伴;2007年6月,蒙牛牛奶全面进入星巴克;2007年10月,肯德基与蒙牛结成策略联盟。这一系列运作极大地提升了蒙牛品牌的人气。 在高空传播上,蒙牛也一改2006年的低调,在2006年11月18日的央视招标会上,在伊利以8008万元拿下奥运广告产品“圣火耀星途”后,在随后的A特段广告招标中,蒙牛开始全面出击,对伊利参与的几乎每个标的物出价。最终蒙牛购买到12个月的A特段广告,并以1.004亿元中标2007年上半年电视剧特约剧场独家特约。
  蒙牛的“三板斧”显然给伊利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各种调研数据也显示,蒙牛的全民营销、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运作非常成功,效果好于伊利的“高举高打”。伊利似乎也意识到了自己与消费者的距离,占据奥运赞助商营销高点的伊利开始调转“枪口”,举办了一系列有公众参与的推广活动以对抗蒙牛的影响力。
  2007年4月,“伊利奥运健康中国行”大型奥运主题活动在全国展开。“伊利奥运健康中国行”是伊利与CCTV-2及12家省市电视台共同主办、旨在推动全民健身运动、普及全民奥运与全民健康文化的一次奥运营销活动。活动设置了奥运社区行、奥运主题体育公园、万人健步走等多个 板块。在各大板块下,奥运是最为重要的元素,并为此设计了众多的“奥运环节”,比如MINI奥运项目体验、挑战奥运冠军赛、民间体育运动记录挑战等多项体验活动。“伊利奥运健康中国行”活动覆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660个城镇,近2千个社区,路演场次高达2300场。
  2007年11月,伊利集团推出了“有我中国强——寻找我的奥运坐标”大型网络签名活动。同时“有我中国强”也成为伊利奥运计的阶段性品牌口号,“全民参与互动”的奥运精神是伊利设定的内涵。但是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这句品牌宣告同蒙牛的“强壮中国人”实在是没有什么区别。
  在推出一系列全民营销的奥运推广的同时,伊利也亮出了自己的公益活动:将伊利原有的“梦想基金”升级计划为“蒲公英计划”。从2008年奥运会开始,中国代表团在奥运会上每拿到一块金牌,伊利梦想基金就向该公益计划注入20万元人民币,用以支持青少年教育和发展事业,伊利奥运公益计划在今后更长远的时期内将与奥运时刻同步,每4年注资一次。
  有专家评论说,伊利一系列的公众导向的营销活动,在一定程度分散、消减了蒙牛相关活动的影响力,但是蒙牛拥有先发优势,同时伊利本身的活动也欠缺让公众参与的兴奋点,因此伊利并没有完全实现既定的目标。一项广受关注的调查也侧面证实了这一判断。殊途同归,同城冤家双赢
  在2008北京奥运会倒记时一周年之际,益普索(Ipsos)市场调研机构做了一项中国公众对企业奥运营销认知度的调研。调查显示,蒙牛成为误认率最高的非奥运赞助商品牌。在此次益普索(Ipsos)调查的11个品类中,共涉及了42个非奥运赞助商,结果显示,蒙牛、伊利都获得了比较高的认可,但蒙牛误认率却略高于伊利的识别率,蒙牛误认率达到了57%,是误认率最高的非奥运赞助商品牌。
  但是,当时间进入奥运年之后,伊利、蒙牛的双雄之争渐渐演化为伊利的独角戏。蒙牛成为陪衬者。并非蒙牛运作不利,而是运作的环境发生了变化。
  在2007年9月,北京奥组委叫停蒙牛在《城市之间》广告中使用类似奥运五环标识等违规行为。2008年6月,北京市奥组委、中国广告协会发出《防范奥运隐性市场广告行为倡议书》。协议大体内容是,为了规避和杜绝奥运期间可能出现的奥运隐性市场广告行为,按照《奥林匹克宪章》规定,在2008年8月1日至8月27日期间,任何未经授权和批准使用本届奥运会参赛运动员、教练员、官员等作为形象代言人的广告将暂停刊播,否则将视作违规侵权。这一倡议书实质上属于必须遵守的官方规范。
  在这样严格的业内外运作环境下,伊利如鱼得水,高举高打的策略威力开始显现,越来越多的普通消费者将伊利与奥运紧紧联系到了一起。第七轮奥运传播效果统计证实了这一点。统计显示:在最受消费者认可的奥运会赞助品牌调查中,可口可乐以37%的提及率领先,接下来的依次是海尔、联想、伊利和中国移动。2008年6月2日,世界权威品牌价值评估机构“世界品牌实验室”公布了最新的“2008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评选结果。伊利集团的品牌价值由2007年的167.29亿升至201.35亿,蝉联乳品行业首位。
  奥运大幕落下之后,伊利、蒙牛这对同城冤家依然是业内外谈论的焦点。公众感兴趣的是,伊利与蒙牛,谁是这场耗时数年的奥运营销大战的胜利者。
  多数评论者倾向于蒙牛。他们的依据是,蒙牛在销售与品牌影响力两个主要衡量指标方面都将伊利甩在了后面。由中国商务广告协会和中国传媒大学共同主办的“2008中国消费者理想品牌大调查”结果显示,在含乳饮料品类的理想品牌的提及率中,蒙牛成为第一理想品牌,提及率达28.4%,而伊利则是第二品牌,提及率达21%。从双方公布的2007年报来看,蒙牛拉大了双方之间的差距。伊利2007年实现主营收入192.08亿元,同比增长17.56%;蒙牛2007年实现营业收入213.181亿元,较上年增长50.717亿元,增幅为31.2%。
  但笔者以为,如果换一个角度看,伊利、蒙牛其实是双赢的。蒙牛与伊利的这场奥运之争,最大程度地拉开了同其他品牌的差距,位居第三的光明乳业2007年乳品主营收入只有64亿元,已经同蒙牛、伊利不在同一个量级上了。另外,奥运赞助商的品牌背书会在很长时间内起作用,奥运会对赞助企业赞助产品的选择标准非常严格,绝大部分消费者也认可这一点,伊利能够成为奥运赞助商,在未来仍然会提升伊利品牌的价值,这对伊利追赶蒙牛无疑是非常有利的。
  蒙牛的“三板斧”显然给伊利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伊利似乎也意识到了自己与消费者的距离。
其他文献
说句实在话,传统的体育营销模式变得越来越奢侈了。    奥运大幕落下,谁是奥运营销大战的输家,谁是奥运营销大战的赢家?我们这里所谈论的输赢,有两个衡量标准:一是同竞争者相比,企业自身的体育营销效果是否足以消减、甚至超越对手相关活动的影响力;二是同自身相比,是否实现了既定的营销目标。  事实上,输与赢对参与其中的企业而言,业已是无法改变的,但对于参与者自身、对于那些即将进入体育营销领域的企业而言,仔
期刊
思考日本企业为什么能够“度冬”,是基于什么样的能力帮助日本企业抗住长达十几年的寒冬。    经济寒冬来临,中国企业面临的冬天有多久、有多冷,有多少企业能挺过去,我们现在没法做出清晰的判断。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中国企业没有度过冬天的经验。三十年来,中国企业在享受着中国经济高速成长所带来的机会,借用股市的一句话:台风来了猪都会飞。面对商业环境的突然巨变,很多企业不知道该怎么办,或是惊慌失措,或是
期刊
在北京奥运营销大战中,一些企业为我们奉献出了可以称之为经典的大众体育营销案例。    传统体育营销模式认为,体育营销是一种非常容易进入消费者内心的模式,如果一个企业的体育营销做得好,同某一个运动员、某一个运动队、某一个项目结合得很好,消费者可以自然而然地接受这个企业的产品与品牌。  但是,一提起体育营销,我们最先联想到的是:巨额的赞助费、价格不菲的体育明星、大规模的广告传播。从实践效果来看,在新的
期刊
北京奥运期间,常常有一些有意思的小插曲被媒体们关注和报道:  各种肤色、各种口音的老外成群结队,在潘家园、红桥、秀水街“淘宝”,各种中国古玩工艺品吸引了他们。这支淘宝队伍中还“藏着”不少国家元首、元首夫人,他们也会大口杀价,似乎对行情很熟。有的老外热衷于普洱茶,甚至老外们还尝试着北京煎饼果子,竖起了大拇指称赞是“Delicious(美味的)!”。当遥远而充满着神秘的国度在眼前时,老外们流连于对“中
期刊
这种模式一旦实施到位,便能够水银泄地般覆盖并做透目标市场,从而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形成防范竞争对手切入、渗透的壁垒。    在我国广袤的市场上,有不少强势的区域性品牌。它们在区域—一个省或数个省——市场上,占据着绝对优势,并已形成区域竞争屏障:竞争对手难以望其项背。它们的成功经验,对许多尚无资源和条件运作全国市场的中小企业来说,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借鉴意义。事实上,这些区域市场的领先企业,都是从小型、
期刊
今天的日本企业模式已经不同于我们既往的认知,日本企业正在开拓出第三条竞争之路。    20世纪70~80年代,日本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国家。日本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日本公司所倡导的与众不同的管理模式——精益制造。早在20多年前,“日本管理模式”还让日本企业家引以为傲,许多被日本制造业压得喘不过气来的美国企业家也将日本企业管理模式奉为圭臬。上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企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挫折。日
期刊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为全球的几十亿观众留下了无数的亮点,同时也成为了一次规模巨大的网络媒体的盛会,在各类传统媒体倾力报道这一重大事件的同时,互联网在奥运史上首次成为独立转播机构,全方位的展露出了自己的传播威力和魅力,为奥运会传播史写下了新的一页,伴随着北京2008“无以伦比”的奥运会,中国网民的奥运热情也在网络上不断进发,在享受网络生活的同时也让网络媒体实现了新的飞跃。    互联网成为仅次于电
期刊
销售人员与客户建立和谐关系是销售是最重要、最关键的部分但不幸往往也是最容易被忽略、最难以快速达成的步骤。    销售、服务过程中,企业工作人员经常会遇到各种令他们不知所措的场景。  ——“我最害怕特别冷漠的客户。当我主动跟对方打招呼时,对方却对我不理不睬,这让我很难开展工作。”  ——“我最头疼的是不知道如何跟那些刁蛮的客户打交道。他们往往会提出各种出人意料的、刁钻古怪的要求,或者对于价格、付款方
期刊
企业文化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但是在相同的生命周期,不同企业的文化的导向、倾向性还是非常一致的。    很少有专家对企业文化进行分类,原因在于不同企业具有不同的文化渊源与个性。根据我们多年为企业服务的经验,虽然不同企业拥有不同的企业文化,但是还是归纳出四种清晰的文化导向。推动企业成长的四种动力为:行动力、创新力、规范力、整合力,在企业不同成长阶段,企业的主动力是不同的。与此相适应,企业文化可以分为四
期刊
从A公司出来,阮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将此刻复杂的心情散了出去。他辞职了,下月初就去B公司上班。B公司是一家外国企业,里面的制度与提供的成长空间让他很认可,当然待遇也不错。B公司也认可他的市场开拓能力,双方交流多次,最终合拍。  对A公司,阮巍还是有比较深的情感的。这是一家提供金融产品服务的企业,其主要活动就是向社会大众销售他们的金融理财产品。当年,从大学刚出来的阮巍,正为找工作多路奔波而犯愁时,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