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奥运让互联网实现重大飞跃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u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为全球的几十亿观众留下了无数的亮点,同时也成为了一次规模巨大的网络媒体的盛会,在各类传统媒体倾力报道这一重大事件的同时,互联网在奥运史上首次成为独立转播机构,全方位的展露出了自己的传播威力和魅力,为奥运会传播史写下了新的一页,伴随着北京2008“无以伦比”的奥运会,中国网民的奥运热情也在网络上不断进发,在享受网络生活的同时也让网络媒体实现了新的飞跃。
  
  互联网成为仅次于电视的第二大媒体
  
  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开展的《2008奥运媒介行为与奥运营销效果研究报告》显示,在2008年奥运期间,有33.7%的受众增加了对互联网的接触,在公众奥运资讯的获取渠道上,互联网已经成为仅次于电视媒体的第二大媒体。互联网满足了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希望获得最新奥运动态的网民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最快的信息,各大网站都有及时的重大新闻通告渠道,对某项运动有较高关注度的人群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一切详细的、有深度的报道和资料,而随着网民网络应用熟练度的增加,互联网媒体在奥运期间的传播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见图1)。
  


  奥运期间主要网站的惊人流量验证了网络对公众奥运生活的巨大渗透力量,调查显示,公众在2008年奥运逐步升温的各个阶段中对互联网的接触时长持续走高,通过互联网获取奥运资讯的人均接触时长在奥运的不同阶段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从奥运前三个月的3.44小时增加到临近奥运前一周的3.72小时,直线上升至奥运会举办期间的3.93小时。在专家学者奥运前普遍担心电视媒体在奥运期间会对互联网造成巨大冲击的忧虑下,我们惊喜地看到互联网的表现依旧稳健,可谓与赛事转播媒体中的“老大”——电视媒体共生共存、各分天下,改写了中国的媒体格局,奠定了互联网的独特地位(见图2)。
  
  网民通过网络与奥运互动
  
  奥运期间的网络传播不仅是个人简单的获取与阅读的过程,也是个体与他人互动、融入社会的过程。Web2.0时代迅速兴起的多样化个人在线产品在奥运因素刺激下变得异常活跃,奥运传播中的互联网环节相对于传统媒体的单向模式,极大地调动了用户参与社会事件、参与舆论互动和影响传播走向的能量,显示出了互联网的凝聚力和粘性特征。
  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调查发现,41.6%的受访者在奥运期间通过聊天工具与亲友分享过奥运观感,34.1%的人有过通过网络收看赛事直播的行为,22.4%的人阅读过奥运相关题材的博客,20.1%通过网络社区参与讨论奥运话题,另有超过1成的人还在奥运期间用个人博客记录了奥运感受。由此可见,2008年奥运会也是各个互联网公司充分展示网络技术的机会,通过技术展示奥运资讯,让用户可以实现即时的互动和共享,开发新的网络传播形式等等都成为2008年网络奥运的看点,而网络媒体对奥运这样重大赛事的报道能力也越来越成熟,各网站编辑团队与技术团队紧密结合为北京奥运的网络传播注入了鲜明的互联网特点,令人耳目一新的奥运网络媒体传播形式出现在更多网民面前,激发出了滚雪球式或群体化的传播效应,从而进一步放大了互联网的价值(见图3)。
  
  奥运提升互联网广告价值
  
  奥运不仅是体育盛会,也是品牌传播的盛会,各类品牌都借助奥运契机,利用各种媒体大力的向目标消费者展示品牌形象,这也带来了2008年奥运期间广告市场的繁荣。而网站的竞争目标不仅在于吸引眼球,关键还在于要将受众眼球转化为广告收益,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调查发现,2008年奥运会在催生网络影响力的同时,对于提升互联网的广告价值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通过对比奥运前期与奥运期间的调查结果可以发现,与奥运有关的广告到达率呈现出稳定上升的趋势,而且,互联网上与奥运有关的广告的到达率已经接近50%,虽依然不能够与处于强势地位的电视比拟,但是互联网在奥运期间的广告价值已经超过了其他传统媒体。应该说,奥运会这样的重大体育赛事有助于广告主对互联网广告价值的进一步挖掘,从而让互联网的广告价值得到提升(见图4)。
  从调查结果看,互联网在奥运直播史上首次登台即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整个奥运传播周期中网络无论在到达效果还是受众影响力方面均表现出色,不仅凝聚了可观的用户眼球,同时互联网广告的价值和广告效果也有了切实的提升。此外,奥运对于广告主深度的认识互联网的价值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当然,面对急剧变化的媒介市场,互联网还有很多可以挖掘的营销空间,也有着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如何维系奥运带来的用户价值、流量和广告价值,互联网公司还有很多工作需要继续去做。
其他文献
我们必须以生产率和创新这两座灯塔为指标。假如获得利润的代价是降低生产率或者没有创新,那么,这些利润就不是真正的利润,而是在破坏资本。反之,假如能不断改善所有关键资源的生产率并提高我们的创新水平,最终将一定会创造利润。  ——《管理未来》彼得·德鲁克    日本企业又回来了    20世纪80年代,当时正值日本泡沫经济高峰期,对金融形势盲目乐观的日本金融界曾掀起进军美国房地产和金融业的狂潮。著名的圆
期刊
“拥有相关工作经验能够提高工作业绩”这一普通推断已不再成立。    随着终生职业这一概念的淡化以及员工流动性的增加,许多公司开始雇佣技术娴熟且富有经验的人以提高经济效益。然而,沃顿商学院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这些人常常带着上一份工作的习惯,这甚至能够否定他们先前的工作经验。  培训在某一领域毫无经验的新手,公司可能获得更好的回报,因为公司能够更好地指导新员工,使他们融入新公司的发展战略以及企业文化中
期刊
以丰田为代表的日本大型制造企业和供货商之间是一种协作关系,而不是零和博弈。    1999年,美国的前三大汽车制造商之一(姑且称之为ABC汽车公司)决定使其供货商关系转变为汽车业界的标杆,因为ABC汽车公司已经厌烦再听到丰田和本田多么好、多么热心的教导及协助它们的供货商变成精益制造者。多年来,ABC汽车公司致力于改善它和供货商之间的关系,但是,当供货商被问到哪一家汽车公司最能帮助供货商的发展时,它
期刊
抓住质量管理这个中心环节,即可带动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部链条。    杰克·韦尔奇曾说:质量是GE维护顾客忠诚的最佳保证,是对付国外竞争的最好武器和保持增长和盈利的惟一途径。有知情者言,韦尔奇的感悟来源于对日本企业管理模式的思考。的确,对日本企业而言,质量是一种最佳的生存方式。  日本企业界认为,抓住质量管理这个中心环节,即可带动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部链条。的确,日本企业的经营模式是以质量管理为根基的,企
期刊
说句实在话,传统的体育营销模式变得越来越奢侈了。    奥运大幕落下,谁是奥运营销大战的输家,谁是奥运营销大战的赢家?我们这里所谈论的输赢,有两个衡量标准:一是同竞争者相比,企业自身的体育营销效果是否足以消减、甚至超越对手相关活动的影响力;二是同自身相比,是否实现了既定的营销目标。  事实上,输与赢对参与其中的企业而言,业已是无法改变的,但对于参与者自身、对于那些即将进入体育营销领域的企业而言,仔
期刊
思考日本企业为什么能够“度冬”,是基于什么样的能力帮助日本企业抗住长达十几年的寒冬。    经济寒冬来临,中国企业面临的冬天有多久、有多冷,有多少企业能挺过去,我们现在没法做出清晰的判断。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中国企业没有度过冬天的经验。三十年来,中国企业在享受着中国经济高速成长所带来的机会,借用股市的一句话:台风来了猪都会飞。面对商业环境的突然巨变,很多企业不知道该怎么办,或是惊慌失措,或是
期刊
在北京奥运营销大战中,一些企业为我们奉献出了可以称之为经典的大众体育营销案例。    传统体育营销模式认为,体育营销是一种非常容易进入消费者内心的模式,如果一个企业的体育营销做得好,同某一个运动员、某一个运动队、某一个项目结合得很好,消费者可以自然而然地接受这个企业的产品与品牌。  但是,一提起体育营销,我们最先联想到的是:巨额的赞助费、价格不菲的体育明星、大规模的广告传播。从实践效果来看,在新的
期刊
北京奥运期间,常常有一些有意思的小插曲被媒体们关注和报道:  各种肤色、各种口音的老外成群结队,在潘家园、红桥、秀水街“淘宝”,各种中国古玩工艺品吸引了他们。这支淘宝队伍中还“藏着”不少国家元首、元首夫人,他们也会大口杀价,似乎对行情很熟。有的老外热衷于普洱茶,甚至老外们还尝试着北京煎饼果子,竖起了大拇指称赞是“Delicious(美味的)!”。当遥远而充满着神秘的国度在眼前时,老外们流连于对“中
期刊
这种模式一旦实施到位,便能够水银泄地般覆盖并做透目标市场,从而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形成防范竞争对手切入、渗透的壁垒。    在我国广袤的市场上,有不少强势的区域性品牌。它们在区域—一个省或数个省——市场上,占据着绝对优势,并已形成区域竞争屏障:竞争对手难以望其项背。它们的成功经验,对许多尚无资源和条件运作全国市场的中小企业来说,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借鉴意义。事实上,这些区域市场的领先企业,都是从小型、
期刊
今天的日本企业模式已经不同于我们既往的认知,日本企业正在开拓出第三条竞争之路。    20世纪70~80年代,日本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国家。日本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日本公司所倡导的与众不同的管理模式——精益制造。早在20多年前,“日本管理模式”还让日本企业家引以为傲,许多被日本制造业压得喘不过气来的美国企业家也将日本企业管理模式奉为圭臬。上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企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挫折。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