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相关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smoonh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TBI)患者治疗期间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14例重型TBI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过程中37例患者行气管插管,其中24例在插管后行气管切开术;4例直接行气管切开术。根据气管切开时间,将患者分为早切开组(损伤时间≤7 d,18例)和晚切开组(损伤时间>7 d,10例)。所有患者出院时行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统计治疗期间HAP的发生率,分析影响重型TBI患者发生HAP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分析气管早切开与晚切开对患者疗效的影响。

结果

114例患者中,23.7%(27/114)诊断为HAP。经治疗后73.7%(84/114)的患者预后较好(GOS Ⅲ~Ⅴ级),26.3%(30/114)预后不良(GOS Ⅰ~Ⅱ级)。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既往合并肺部疾病、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伴有颅内感染及弥漫性轴索损伤是发生HAP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伤后行气管早切开组的患者在颅骨骨折比例、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方面显著优于晚切开组(均P<0.05)。

结论

既往合并肺部疾病、气道方面操作、颅内感染及弥漫性轴索损伤可增加重型TBI患者HAP的发生率,且损伤后7 d内行气管切开术,可减少患者的颅骨骨折比例、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经锁孔入路手术治疗合并颅内血肿的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12月至2015年8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2例合并颅内血肿的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对所有患者经锁孔入路行动脉瘤夹闭术和血肿清除术治疗,意识较差且脑室系统扩大的患者行侧脑室外引流术。术后当天复查头颅CT,术后3 d内复查头颅CT血管成像(CTA)。对所有患者行门诊随访,进行改良Ran
目的探究靶向转铁蛋白受体的荧光探针在原位胶质瘤动物模型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将人胶质瘤细胞株U87转染表达荧光素酶的慢病毒H113,构建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U87-MG H113稳定细胞株。在15只小鼠尾状核头部接种U87-MG H113细胞。接种3周后,腹腔注射荧光素酶底物,在小动物活体成像仪上采用荧光素酶专用检测通道检测确定成瘤。将确定成瘤的12只动物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PBS组、Cy5-CR
期刊
目的探讨临时阻断夹短暂误夹动脉瘤周围毗邻分支导致脑梗死的可能原因,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临时阻断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6年12月福州总医院神经外科因临时阻断夹误夹载瘤动脉分支或穿支的1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显微镜下观察分支、穿支血管被损伤的情况和术中操作过程以及术后相应供血区不同程度的脑梗死情况。2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和2例颈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均发现床突上段动脉外膜有不同程度的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原发性脊髓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4例原发性脊髓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总结其临床特征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14例患者中,近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5例,活检5例。9例术后接受放、化疗,3例仅行化疗,2例未行放、化疗。中位随访时间为15个月(5~26个月),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79%(1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