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孔手术治疗合并颅内血肿的前循环破裂动脉瘤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ozds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经锁孔入路手术治疗合并颅内血肿的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2年12月至2015年8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2例合并颅内血肿的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对所有患者经锁孔入路行动脉瘤夹闭术和血肿清除术治疗,意识较差且脑室系统扩大的患者行侧脑室外引流术。术后当天复查头颅CT,术后3 d内复查头颅CT血管成像(CTA)。对所有患者行门诊随访,进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

结果

32例患者共34个颅内动脉瘤均一期夹闭完全,夹闭率为100%。术后当天复查头颅CT,2例血肿扩大,其余血肿均已清除或部分清除。术后3 d内复查头颅CTA,34个颅内动脉瘤均夹闭完全。术后并发血肿扩大2例(6.3%),脑疝形成4例(12.5%),肺部感染11例(34.4%),脑血管痉挛12例(37.5%),脑梗死6例(18.8%),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3.1%),电解质紊乱6例(18.8%),无肺梗死。16例行侧脑室外引流者,颅内感染的发生率为25.0%(4/16),未行外引流者颅内感染发生率为12.5%(2/16),两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6.0±5.4)个月。术后6个月mRS评分为:3例为6分,1例为4分,1例为3分,2例为2分,9例为1分,16例为0分。其中84.4%(27/32)的患者预后良好。

结论

经锁孔入路行手术治疗合并颅内血肿的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的疗效理想,可作为一种有效、安全的选择。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急性期破裂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纳入菏泽市立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应用LVIS支架在急性期辅助栓塞治疗48例(共48枚动脉瘤)破裂颅内宽颈动脉瘤,分析其临床资料、手术相关并发症、动脉瘤栓塞程度以及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结果48例动脉瘤的支架均完全释放(100%)。术后即刻栓塞结果:RaymondⅠ级栓塞25例(52.1%),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先天性皮肤窦道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手术切除病灶的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至2015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神经外科收治的先天性皮肤窦道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且处于活跃期的1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5例患儿术前适当应用抗生素,待感染有所好转后立即手术;另5例感染未控制即行手术治疗。结果10例患儿术后均有效控制感染,病灶无复发。相比感染未控制即行手术的5例患儿,
期刊
目的探讨外伤后颈内动脉闭塞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例外伤后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3例均出现大面积脑梗死,其中行保守治疗1例,行去大骨瓣减压+内减压术2例。结果随访时间为5~12个月。格拉斯哥预后分级Ⅳ级1例,Ⅲ级2例。结论外伤后颈内动脉闭塞的发病率低,易误诊,常导致大面积脑梗死,预后较差。合理应用MR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