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脊髓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ir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原发性脊髓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4例原发性脊髓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总结其临床特征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

结果

14例患者中,近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5例,活检5例。9例术后接受放、化疗,3例仅行化疗,2例未行放、化疗。中位随访时间为15个月(5~26个月),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79%(11/14)和7%(1/14)。中位总生存期(OS)为15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8个月。单因素Log-rank分析显示,年龄以及是否进行术后放疗均为OS和PFS的影响因素(均P<0.05);术前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为OS的影响因素(P=0.033),但并非PFS的影响因素(P=0.106);性别、肿瘤切除程度以及病理学结果均非OS及PFS的影响因素(均P>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术后是否放疗均影响OS和PFS(均P<0.05);而术前KPS仅影响OS(P=0.046)。多因素Cox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术后是否放疗为影响OS和PFS的惟一因素(均P<0.05),放疗者较未放疗者的生存期长。

结论

原发性脊髓胶质母细胞瘤临床罕见且预后极差。肿瘤切除程度与患者的预后无关,术后联合放疗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外伤后颈内动脉闭塞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例外伤后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3例均出现大面积脑梗死,其中行保守治疗1例,行去大骨瓣减压+内减压术2例。结果随访时间为5~12个月。格拉斯哥预后分级Ⅳ级1例,Ⅲ级2例。结论外伤后颈内动脉闭塞的发病率低,易误诊,常导致大面积脑梗死,预后较差。合理应用MR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经锁孔入路手术治疗合并颅内血肿的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12月至2015年8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2例合并颅内血肿的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对所有患者经锁孔入路行动脉瘤夹闭术和血肿清除术治疗,意识较差且脑室系统扩大的患者行侧脑室外引流术。术后当天复查头颅CT,术后3 d内复查头颅CT血管成像(CTA)。对所有患者行门诊随访,进行改良Ran
目的探究靶向转铁蛋白受体的荧光探针在原位胶质瘤动物模型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将人胶质瘤细胞株U87转染表达荧光素酶的慢病毒H113,构建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U87-MG H113稳定细胞株。在15只小鼠尾状核头部接种U87-MG H113细胞。接种3周后,腹腔注射荧光素酶底物,在小动物活体成像仪上采用荧光素酶专用检测通道检测确定成瘤。将确定成瘤的12只动物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PBS组、Cy5-CR
期刊
目的探讨临时阻断夹短暂误夹动脉瘤周围毗邻分支导致脑梗死的可能原因,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临时阻断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6年12月福州总医院神经外科因临时阻断夹误夹载瘤动脉分支或穿支的1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显微镜下观察分支、穿支血管被损伤的情况和术中操作过程以及术后相应供血区不同程度的脑梗死情况。2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和2例颈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均发现床突上段动脉外膜有不同程度的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