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含量对Cu-Fe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avince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真空热压法制备不同Fe含量的Cu-Fe合金坯料.研究Fe含量对热轧和时效处理Cu-Fe合金组织、力学性能和导电率的影响规律和机理.结果表明,当Fe含量<60%(质量分数)时,Cu相和Fe相动态再结晶程度增大;当Fe含量≥60%时,Cu相颗粒均匀分布在Fe相中,合金变形较均匀.随着Fe含量的增加,抗拉强度从Cu-5%Fe合金的305 MPa增加至Cu-70%Fe合金的736 MPa,其断后伸长率则从23%下降至17%,导电率从31%IACS下降至19%IACS.该结果对Cu-Fe合金的成分和加工工艺设计具有指导意义.“,”Cu-Fe alloys with different Fe contents were prepared by vacuum hot pressing. After hot rolling and aging treatment, the effects of Fe content on microstructur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Cu-Fe alloy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w(Fe)<60%, the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extent of both Cu phase and Fe phase increases. When w(Fe)≥60%, Cu phase is uniformly distributed into the Fe phase and the deformation of alloy is more uniform.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Fe content,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Cu-5wt.%Fe alloy increases from 305 MPa to 736 MPa of Cu-70wt.%Fe alloy, the elongation decreases from 23% to 17% and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decreases from 31%IACS to 19%IACS. These results provide a guidance for the composition and processing design of Cu-Fe alloys.
其他文献
采用气相色谱和化学滴定等手段,对不同产地的13个成品沙棘油及3份实验室提取的沙棘油(分籽油、全果油、果油)的酸值、过氧化值和特征指标(相对密度、折光指数、碘值、皂化值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6份沙棘油的酸值和过氧化值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折光指数(n40)、相对密度(d2200)、碘值3个特征指标基本是按籽油、果油、全果油的顺序依次减小,皂化值则较为接近.沙棘籽油以亚油酸、亚麻酸、油酸、棕榈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7.4% ~88.1%;全果油以棕榈酸、棕榈油酸、油酸、亚油
以油莎豆油为研究对象,以大豆油为对照,选择过氧化值、p-茴香胺值、共轭二烯含量、共轭三烯含量为评价指标,考察高温煎炸条件下油莎豆油的稳定性,同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高温煎炸后油莎豆油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通过比较煎炸次数与过氧化值的关系,油莎豆油的煎炸稳定性略优于大豆油;两种油脂的p-茴香胺值均随煎炸次数增加而增大,大豆油的p-茴香胺值高于油莎豆油,大豆油与油莎豆油的p-茴香胺值与煎炸次数呈明显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828和0.9882;随煎炸次数增加,大豆油中共轭二烯、共轭三烯含量均高于油
利用大豆分离蛋白(SPI)与壳聚糖(CS)建立美拉德反应体系,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率、对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的抑菌性作为检测指标,经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分别具有高接枝度、强抗氧化性、强抑菌性的美拉德反应产物(MRPs)的适宜反应温度、相对湿度、反应时间以及SPI与CS质量比.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80℃、相对湿度51.4%、反应时间5 h、SPI与CS质量比1:1时,接枝度最高,为65.13%;当反应温度90℃、相对湿度51.4%、反应时间6 h
为了改善玉米谷蛋白的功能性质,研究了碱性蛋白酶酶解及转谷氨酰胺酶(TGase)催化交联协同作用对玉米谷蛋白功能性质的影响.首先利用碱性蛋白酶酶解玉米谷蛋白制备水解度为5%的酶解产物,随后控制TGase催化交联反应程度(反应时间分别为1、2、3 h)得到3种交联产物(GAT1,GAT2,GAT3),测定了酶解产物和交联产物的结构、功能性质和苦味值,并与玉米谷蛋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相对于玉米谷蛋白,其酶解产物(GA)及交联产物具有更加疏松的结构;酶解产物及交联产物溶解性显著增强,起泡能力、持水性显著增加,
对亚油酸甲酯通过烯烃交叉复分解反应制备长链终端烯烃化合物1-庚烯和9-癸烯酸甲酯进行反应路线探究和工艺优化.通过对比10种底物分别与油酸甲酯和亚油酸甲酯的反应,以及以亚油酸甲酯为原料4种典型的商业烯烃复分解反应催化剂催化效果的对比,确定了反应底物和催化剂.采用单因素实验探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和底物比对亚油酸甲酯烯烃复分解反应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丁香酚是最佳的反应底物,原料转化率均达到95%以上;在4种典型的商业烯烃复分解反应催化剂中,第二代Grubbs催化剂
通过在20~300℃ 下进行单轴拉伸试验,获得5A06-O铝镁合金板材在不同温度、不同应变速率下的真实应力-应变曲线,由此建立5A06-O铝镁合金板材在150~300℃条件下的本构模型.根据上述结果,采用有限元软件MSC.Marc建立5A06铝镁合金温热介质充液成形有限元模拟平台,对典型件的温热介质充液成形进行有限元模拟,建立材料温热介质充液成形的有限元模型.结合实验研究温度场分布规律和载荷条件对板材成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差温温度分布可以显著提升材料的成形性能.随着温度的升高,冲头进给速度对成形的影响
与其他合金系不同,本文通过对定向凝固Sn-Ni包晶合金中枝晶状糊区的观察发现,雀斑缺陷在包晶反应前后的两个不同区域出现.此外,实验结果证明,枝晶形貌受温度梯度区域熔化效应和Gibbs-Tbomson效应的影响.因此,提出考虑上述两种效应及包晶反应的新瑞利数RaP.新瑞利数RaP的计算预测结果证实包晶凝固过程中雀斑在两个不同区域形成,且在较大直径的试样中热溶质对流更显著.“,”Different from other alloys, the observation in this work on the d
为了开发基于功能性脂质1,3-甘油二酯的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研究了以1-月桂酸-3-棕榈酸甘油二酯和葵花籽油分别为固液脂质基质的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对麝香草酚的包埋及缓释特性.结果表明:吐温-80与大豆卵磷脂质量比为1:1时能很好地稳定1-月桂酸-3-棕榈酸甘油二酯与葵花籽油复合的纳米结构脂质载体,1-月桂酸-3-棕榈酸甘油二酯与葵花籽油质量比为4:1、1:1、1:4条件下均能高效包埋麝香草酚,且载药率大于95%,但仅两者质量比4:1条件下能使麝香草酚的载药量达到脂质质量的20%,并具有很好的稳定性;FTIR、
以新鲜大黄鱼为原料,通过石油醚(沸程30~60℃)提取大黄鱼鱼油,并对大黄鱼鱼油的酸值、过氧化值、茴香胺值、共轭二烯值、脂肪酸组成、生育酚、胆固醇、角鲨烯、挥发性成分及磷脂组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大黄鱼鱼油得率为(31.25±3.66)%;大黄鱼鱼油酸值(KOH)为(0.59±0.05)mg/g,过氧化值为(5.50±0.76)mmol/kg,茴香胺值为0.30±0.06,共轭二烯值为22.32±1.09;大黄鱼鱼油中共检出17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67.27%,其中油酸占(31.03±0.10)
采用0.25 mol/L柠檬酸浸渍处理Al-MCM-41后负载Pt制备成新型催化剂,并采用XRD、TEM、XRF、NH3-TPD和Py-IR对改性催化剂进行表征.以麻疯树籽油为原料,在微型高压固定床催化剂反应评价装置上,以空速1.0 h-1、氢油比1000、氢压4 MPa、柠檬酸改性催化剂Pt/Al-MCM-41用量6 mL以及不同温度进行一步加氢催化制备燃油组分,通过GC-MS对产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柠檬酸降低了Al-MCM-41分子筛骨架的有序度,部分Al被脱除,催化剂比表面积降低、但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