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与戈尔巴乔夫的历史性会见

来源 :新传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c_t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9年5月15日至18日,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戈尔巴乔夫对我国进行了正式访问。邓小平与他举行的会见,宣告了中苏关系正常化的最终实现,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之一。外交官李景贤追忆了这场历史性的会见。
  外长互访为高级会见做准备
  1988年秋天,随着牵制中苏关系正常化的“三大障碍”逐步得到消除,作为这一“正常化”标志的中苏高级会见自然就被双方摆到了议事日程上来。
  中苏双方商定,两国外长于1988年12月初、1989年2月初先行互访,为中苏高级会见做准备。
  1988年12月1日,钱其琛外长到达莫斯科,开始对苏联进行为期三天的正式访问。这是30多年来中国外交部长首次踏上苏联的领土。中苏两国外长着重就早日彻底解决柬埔寨问题交换意见,并达成了一些共识。
  2日,戈尔巴乔夫在克里姆林宫会见了钱其琛外长。在交谈中,戈尔巴乔夫主动说:对于苏中之间过去发生的一些事情,苏方“也有过错”。苏联最高领导人正式向我方承认有过错,这在中苏关系史上是比较少见的。
  谈及中苏高级会见时,戈尔巴乔夫还主动表示,出于种种考虑,他准备前往北京。
  鉴于在这次会见前,双方已就越南从柬埔寨撤军时间表这一关键问题取得了一致意见,钱外长便顺势转达了中国领导人欢迎戈于1989年访华的邀请。就这样,戈尔巴乔夫1989年正式访华一事便正式定了下来。
  1989年2月2日至4日,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对中国进行了回访。这是新中国成立40年以来,到我国进行正式访问的第一位苏联外交部长。中苏两国外长就早日彻底解决柬埔寨问题继续交换意见,又达成了一些新的共识。
  4日,小平同志在上海会见谢瓦尔德纳泽。在会见中,老人家说出了已成为“世纪经典”的八个大字:“结束过去,开辟未来。”
  谢瓦尔德纳泽在交谈中说,戈尔巴乔夫建议5月15日至18日访华,两国外长已经谈了这个问题。他显然是想打个马虎眼,让小平同志先确认戈访华的日期,借此避开苏方感到棘手的柬埔寨问题。小平同志当即识破了这个小计谋,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两位外长的谈话还未结束,希望你们继续工作。老人家还幽默了一句:访问日期由两位来定,“我听你们指挥”。
  2月6日,双方发表了关于柬埔寨问题的声明,同时宣布戈尔巴乔夫将于1989年5月15日至18日正式访问中国。
  两个具有政治含义的礼仪
  在中苏高级会见的准备工作中,让李景贤印象比较深刻的还有两个具有政治含义的礼仪安排:
  其一,对苏联人仍以“同志”相称。
  鉴于中苏关系长期严重恶化,在戈尔巴乔夫来访及此前的两国外长互访时,对苏联人究竟以何种敬语相称,还是作为一个问题提了出来。有些人认为,对苏联人可以称“同志”,因为苏联仍然是个“社会主义国家”。但有些人则指出,中苏对立、对抗了20多年,甚至还兵戎相见过,彼此间毫无“同志”情感可言。
  对苏联人究竟如何称呼,最后是这样定的:在访问日程表、宴会请帖上,称戈尔巴乔夫及其他苏联人为“同志”;在会见、会谈中,不妨也称一两次“同志”,但不可过于频繁;在新闻报道中,对苏联人一般以职务相称。
  其二,与苏联人见面时“不拥抱”。
  谈及与戈尔巴乔夫访华有关的问题时,小平同志曾特别交代:与苏联人见面时,只握手,不拥抱。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礼仪问题,它具有明显的政治色彩。
  小平同志是我党对外关系的决策人之一,对国际共运的历史十分了解。见苏联人时“不拥抱”,这是老人家针对20世纪下半叶那段曲折的国际共运史和中苏关系史有感而发。“不拥抱”这三个字形象地勾勒出中苏关系未来的定位:睦邻友好合作,而不是20世纪50年代的那种结盟“抱团”。
  中方礼宾人员曾把这一提醒特意透露给苏联驻华大使馆,特罗扬诺夫斯基大使又立即将其报告了戈尔巴乔夫本人。1989年5月16日10时,戈尔巴乔夫见到邓小平同志时,确实没有忘记这一“提醒”。
  两个半小时的“超长”会见
  邓小平同志与戈尔巴乔夫的会见定于1989年5月16日10时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开始举行。
  10时差一两分钟,小平同志破例到东大厅正门外迎客。10时整,戈尔巴乔夫来到小平同志跟前,中苏两位最高领导人的手握在了一起。
  小平同志一开始就表示,中国人民真诚地希望中苏关系能够得到改善。他建议利用这个机会宣布两国关系从此实现正常化。接着,小平同志开门见山地指出:“我们这次会见的目的是八个字:结束过去,开辟未来。”他说:现在结束过去,过去的事情完全不讲恐怕也不好,“总得有个交代”。对于中方的看法,“不要求回答,也不要辩论”,“可以各讲各的”。
  小平同志扼要地回顾了列强侵华的历史之后,花了四五十分钟时间,着重谈中俄、中苏关系。小平同志指出:沙俄“侵占”了150多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从中国“得利最大”,“以后延续到苏联”。“真正的实质问题是不平等”,“中国人感到受屈辱”。
  小平同志谈及20世纪60年代的中苏论战时指出,经过20多年的实践,回过头来看,“双方都讲了许多空话”,“现在我们也不认为自己当时说的都是对的”。
  小平同志强调:历史账讲了,这些问题就“一风吹”,“把重点放在未来”。
  在会见中,小平同志花了将近20分钟时间专门谈发展马克思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他指出: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条件”建设社会主义;“固定的模式是没有的,也不可能有”。
  12时30分,中苏高级会见结束,历时2小时又30分钟,比原定的“超长”会见时间还超出了半个小时。
  戈氏犹如拜见长辈,毕恭毕敬
  坐在这位曾震撼过世界的“传奇人物”身旁,戈尔巴乔夫的崇敬之情显而易见。他一直聚精会神地听老人家在讲,不时边听、边记、边点头,连连说:“对”,“是的”,“同意”,“完全赞同”。他偶尔也插插话,比如,当小平同志忆及三年前请人给他带口信时,他“幽默”了这么一句:“三大障碍”———三年时间,正好一年解决一个。
  面对俄中关系三四百年的风风雨雨和苏中关系三四十年的恩恩怨怨,戈爾巴乔夫讲了三层意思,对小平同志有关中俄、中苏关系的谈话做出了回应:一、对俄中、苏中关系中某些问题的成因,苏方有自己的看法;二、对两国间在不太久远的过去所产生的某些问题,苏方“也感到有一定过错和责任”;三、同意过去的问题就讲到此为止。
  谈到中俄、中苏关系的历史时,小平同志虽然从负面角度点了“沙俄”、“苏联”的名,有些话说得还相当重,但戈尔巴乔夫没有进行争论。他这次当着小平同志的面说出了苏方“也感到有一定过错和责任”,这显示出对改善两国关系的某种真诚愿望。
  大约两年过后,一位曾经跟随戈尔巴乔夫到中国访问的苏联朋友在莫斯科对我说:戈尔巴乔夫到北京是去“朝见”邓小平的。他在内部曾说过,邓小平传奇的一生充满着智慧,在邓小平面前,无论从哪方面看,他都是个“小字辈”。
  (《百年潮》2008年第3期)
其他文献
根据我国一项全国性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已确诊的抑郁症患者约有3000多万。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抑郁已成为中国第二大负担疾病,预计在2030年将上升至世界疾病负担首位。  抑郁症归属于“情感障碍”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抑郁症发病率为3.1%,而中国的发病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除了中国,日本精神疾病患者人数也呈持续上升趋势,抑郁症患者增长最为明显。其中,“职场抑郁症”在日本最为普遍。日本
期刊
厚爱植物寄托了古人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上升到治国理政的高度。譬如,孔子爱树,孟子进而把推广植树作为实现“王道理想”的第一个具体措施,主张“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对动物哪怕是猛兽,有见识的古代官员同样主张与之和平共处。东汉法雄到任南郡太守伊始,向所辖十八县下了一道公文:严禁到山林里滥捕猛兽。反观今天,极少数官员饮食陋习令人触目惊心:越珍稀的动植物,越想方设法要吃,以致有人調侃:“天上飞的除了飞
期刊
日前,牛津经济研究院发布了一份全球城市GDP研究报告指出,到2035年,全球城市实力排序将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城市将成为世界经济新重心之一。其中,上海将取代巴黎,成为全球第5大城市;北京紧跟其后,排行第6;广州则将升至第8。  大城市崛起的动力:国内经济崛起和全球化演进  在牛津经济研究院发布了一份全球城市GDP研究报告(以下简称“牛津榜单”)中,到2035年,即在未来18年的时间内,全球崛起的20
期刊
我们总是说要好好爱孩子。可很多父母却不知不觉中变成了溺爱,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不问原则对错。久而久之,孩子觉得被爱是应该的,父母就该这样对我。而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自然不懂得心疼你,这是你无限度给予的结果。  无微不至照顾女儿的妈妈,却每天要接受孩子的责备与挑剔。我们隔壁的女孩上初三,她妈妈在生她时大出血,在手术台上抢救了好久才活过来。自此以后身体就很不好,他们两口子都很在意孩子的教育问题。  那个
期刊
纵观国内外,关于老寿星长寿秘诀的报道很多。他们中不乏一生坎坷、生活艰难者,但有一个共同点是:他们都是乐天派。  乐观的性格确实对健康长寿有益处,良性精神刺激可能改變癌细胞的代谢,同时影响免疫系统。中医理论认为,保持平和的好心态,既不过忧,也不过喜,是长寿基础;从心理学视角来看,乐天派总能更好地处理挫折。  变成乐天派,让长寿不再是梦想,其实很简单。第一,多跟乐观的人在一起。积极的情绪能够“传染”;
期刊
真正厉害的人遇到大事,往往会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先分析心态,再分析事态。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果断、正确、明智地去处理事情。因此,做大事的人应该时刻保持以下的心态:  学会沉默 有时候,你被人误解,你不想争辩,所以选择沉默。本来就不需要所有的人都了解你,因此你也没必要对全世界解释。做真实的自己就好。  保持平静 在你跌入人生谷底的时候,你身边所有的人都告诉你:要坚强,而且要快乐。坚强是绝对需要的
期刊
复兴的中国是一只有正义感、有担当的“功夫熊猫”。“熊猫”决定了中国善良的本质,即“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而“功夫”赋予了这只“熊猫”捍卫主权、正当权益的决心与能力——中国决不可欺。  大国外交:“新型大国关系”超越“修昔底德陷阱”  中共十八大后,中国探索性地提出“中国特色大國外交”理念,其核心内容是中国要在国际上更积极地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并体现中国特色。经过近两年
期刊
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最具活力的精神基因,是中华民族奋斗史上最深刻的文化记忆,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根”和“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使得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顽強发展。  谁最先使用了“中华民族”一词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有着密切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是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形成的,并在中国各民族共同发展中不断巩固、发展、壮大。  早在西周时期,
期刊
“第一个活捉日本俘虏的抗战八路军就是我父亲。”开国上将陈士榘之子陈人康说,“当时,我父亲在门外与他对话的时候一脚踹开了大门,那日本军人的枪就直对着大门,还没等日本人反应过来,我父亲就顺手夺下了他手中的枪。”  陈士榘,1909年生于湖北武昌黄陂。1927年9月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后来随部队到达井冈山,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6月,陈士榘奉命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第一期学习。同年12月
期刊
朱元璋是一代传奇开国皇帝,其立国规模极为恢宏,统治风格极具个人色彩。其中,白话圣旨就是朱氏风格的典型。一直以来,不少人对朱元璋通俗的白话圣旨很感兴趣,并演绎出不少误导性的认识。  朱元璋真实的文化水平  需要明确的是,朱元璋颁发的圣旨(又称诏书、诏令)的确有通俗的大白话,但并非满篇都是。  朱元璋《御制文集》所收280条左右的诏令,只有1篇白话诏令,其余都是文言或半文言体。  一些文章還认为,朱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