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有效指导 提高科学探求能力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v_lo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活动区正在逐步成为幼儿的主要活动区域。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运用自己的感官,感知事物的关系和变化。作为幼儿的教师,在启蒙和指导的同时,应该用心善待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提高科学的探究力。
  关键字:科学活动区;探求能力;幼儿
  
   科学活动区是幼儿非常喜欢的区域,在活动区中,幼儿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和愿望,自由选择活动材料,自己确定活动内容,选用活动方式、活动方法进行操作活动,用自己的感官去感知、发现事物特征,了解事物间的关系。
  实践中发现,小班的孩子已能积极运用各种感官,开始探究和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和变化,并且进行初步的分类比较,尤其是平时沉默寡言、缺乏表达主动性的幼儿在活动区表现更为突出。作为老师,应立足启蒙,真心呵护幼儿的好奇心,用心创设孩子们喜欢的科学活动区。
  一、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新《纲要》科学领域的目标中提出:“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在科学区域活动中,满足幼儿好奇心并产生探究的愿望是需要环境和材料为依托的。因此,我们为幼儿提供的既要有合适的环境,又要有适宜的材料。
  1.材料的准备贴近生活
  材料是物质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活动的物质支柱。皮亚杰认为,只有主动地与材料互动,才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从中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使幼儿的探索活动更加深入,获取丰富的科学知识经验。因此,教师要帮助幼儿置身于能产生探索行为的环境中,及时提供丰富的、操作性强的、符合幼儿探索需要的材料,支持和引发幼儿积极主动地与材料相互作用。
  首先,活动的主题应联系课程与生活。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是探索未知的基础,因此要在科学活动区中提供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感知过的、触摸过的材料,引发和保持幼儿对材料的探索欲望。
  其次,材料的投放要适宜适量。小班幼儿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还不会与同伴合作玩,他们往往想独自占有玩具,材料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幼儿探索的效果。
  2. 活动的空间相对独立
  良好的活动空间,不仅能维护幼儿愉快的探索心态,还能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使幼儿在丰富的科学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有关的科学知识,主动去探索、发现,获得成功的喜悦,逐渐形成专注科学探索的品质。
  3.活动的时间保证充足。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正规的科学活动时间总是有限的,我们必须保证幼儿在科学活动区有充足的探索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操作材料的作用,使幼儿在反复的操作中完成探索过程,疏理出相关经验。
  二、给予恰当的能力支持,提高幼儿的探究水平
  科学区活动是幼儿自主自愿的活动,在活动区中,幼儿一般都是以自己理解的活动方法进行操作活动,如果没有成人的支持,是不可能顺利进行的。教师在幼儿探索活动中的角色和地位应该是:探索活动环境的创设者;探索活动过程的观察者、引导者;探索活动进展的支持者。在科学区活动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两种能力支持的方式。
  一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师幼互动提高探究水平。
  我们教师应以引导者、支持者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与幼儿互动,帮助幼儿获得最佳的早期科学探索经验。教师和孩子共同操作时,教师可以不断地向幼儿提出一些思考问题,启发幼儿去仔细观察理解,培养幼儿的操作意识和能力,克服活动中的盲目性。
  二是利用幼儿的自身优势,生生互动增强活动兴趣。
  全面发展的幼儿毕竟只是少数,而他们中的大多数或观察仔细,或擅长表达,或乐于操作,或喜欢尝试新事物……,他们往往各有所长,教师应充分挖掘他们身上的优势,形成互补作用,让孩子和同伴一起分享科学活动的快乐,使他们都能对科学探索产生浓厚的兴趣,并逐渐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索品质。
  三、鼓励自主的创造精神,发展幼儿的探究能力
  没有创新,科学操作活动便会逐渐失去活力。因此,教师应注意分析幼儿的不同发展规律和水平,为孩子营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氛围、主动学习的情境,让他们按自己的发展水平、速度,创造性的进行科学区活动。
  面对幼儿的创造,教师应尊重幼儿、根据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进行不同的适当评价。对能力强的幼儿,评价是为了下次更高层次的活动,因此,需要教师多激励其创造性的发挥,使其永远不满足于现状,追求更好的。
   而集体评价,除了让幼儿展现各自的作品与个性外,更多的则是引起幼儿的共鸣、分享成功的快乐,开放性地展开一些讨论,激发幼儿继续在活动中探索的欲望,自然生成出他们自己的活动内容、方式方法。
  爱因斯坦曾把科学定义为一种“探求意义的经历”,在科学区活动中,教师只要科学地提供各种材料,科学地利用各种方法引导、支持,鼓励幼儿主动探索、主动学习,就一定能引导其向深层次完善地发展,从而促使幼儿全面素质的提高。
其他文献
星海小学位于中国·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的窗口,毗邻美丽的金鸡湖,是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直属的一所知名公立小学。学校占地约4.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01万平方米。现有52个
一堂《科学课》是有多个实验活动一问题一实验活动组成的,实验是学科学的最有效的手段。动手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有效地帮助学生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呢?    一、明确目的是实验的前提    在观察事物、做一件事前,只有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具体的任务,才能使他们注意力集中到所要做的事上,才能使他们深入细致地去观察去做。因此,每次实验前都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也就是让
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强调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组织方式,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多样;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和参与;注重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教学组织形式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使每个学生真正置身其中,在与教师交往,与同学的交往中做到经验共享、学会合作和发现自我。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才能更好
俗话说“铁树开花,哑人说话”!可是在我们的校园内有这样一棵“铁树”开花了!案例描述小明(化名),男,11岁。该生性格内向、孤僻、成默寡言,不善于和同学交往,与班中同学之间的人际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