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提问的质量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4201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怎样才能提高初中语文提问的质量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不仅要注重开创性思维模式的培养,还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提问质量 开创性思维模式
  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对于课堂氛围的把握与烘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握这种氛围的关键便是问题本身的合适与否。好的问题能带给学生醍醐灌顶的效果,让学生在吸收知识的同时产生创新思维的突破,进入理想学习状态。但一些不当的,比如情感不适合当时的情景,深度不适合学生认知的,内容无意义,让学生乏味的应是要尽量避免的问题。否则会让学生索然无味,并逐渐失去学习热情,老师再怎么声嘶力竭地传授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那么如何有效避开这些误区,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呢?以下是几点建议。
  一、开创思维的能动性
  何为开创思维的能动性?就是要主观地洞见事物的内涵。何为主观?那是学生的一种自我意识。这种主观性的发展会摆脱传统课堂上学习氛围沉闷的尴尬局面,并且开创一种更富于思维活跃性的教学局面。相信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会给学生的自主学习产生无法估量的影响。
  二、理解的多元化
  不同的生活经历、家庭背景造就了不同的人物性格,面对有着丰富个性的年轻人群,既要注重他们认知上的正确性,又要注重他们对于文学作品的不同解读。一千个人虽看到同一片天空,但他们的描述却是不完全一样的,所以,这种多元化的理解不仅让文学本身更具内涵,还让人格更加独立完善。通过对这种观念的注重,学生的个体心理发展将受到极大的鼓舞,在学习上将有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多元化的理解对于文学本身就是一种深入剖析,学生通过这种剖析不断完善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这种互惠互益的学习模式不仅在学生的,人生道路上有着积极影响,对于语文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也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三、老师带给学生的突破
  学生的自主性还不够,这时候老师便承担了一个重要责任,即对于学生容易忽略但又需深思的地方进行引导。一个疑问或者是一个矛盾点又或者是几个关键词,都会使学生受益匪浅。古语云:“拈一叶而知天下秋。”老师便是那个让学生能知天下秋的指路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此点灯之人当真不辱此言了。
  四、对学生学习潜能的挖掘
  学生在课堂上爆发出最大的学习潜能,除了自身的修养造诣外,老师的有力指导也功不可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首先老师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死记硬背、靠成绩定胜负、理解不够深入等问题都会使学生学习起来索然无味,难以体会作品带给他们的乐趣和学习本身的乐趣。所以,逐一突破这些问题的担子便落在了老师身上,老师要学会挖掘作品中真正动人的地方,用有效手法教授给学生,这些手法或许搞笑,或许需要借助道具,等等,但对于学生能更好地接收老师所传达的知识而言是有益的。此外,老师也可以抓住关键点进行提问式教学,更直接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问题如同一个连环炮,一环扣一环,也可以是一张大网集成起来网住要网的大鱼,总之没有固定的模式。开创性的思维引导需要开创性的手法,学生在不断发展开创性思维的同时,其自我突破产生的成功感便会油然而生,这是一种更加自我的精神意识。
  五、不同的引导
  课堂上,老师向学生展示一幅幅画面,通过老师的动情描述和学生的准确理解,才得以完成完美的教学,这其中有三点是要注意的。第一点,学生理解这些文学要以生活为依托,也就是各种各样知识的积淀。随着时代的进步,各种信息化的产物遍布我们四周,越来越多的信息充斥我们的大脑,这些信息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这些信息是需要被认真筛选吸收的,并不都有益于学生。学生要懂得正确地评判这些包罗万象的信息。第二点,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要能充分利用自己了解的知识和独有的情感去解读课堂。对于一份作品而言,学生感受最深的便是自身最能理解的和产生共鸣的。这需要不断挖掘、练习,以将理论与切身体会相结合。第三点,老师的指引。老师在课堂上是绝对的引导者。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感情引领学生理解作品,并让学生在自身的基础上进行思考、解读自己的观念,增强学生自我思考的主动意识。此三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六、思维主动性的培养
  传统的语文课堂从一种一面讲一面听的单一授课模式为主,导致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不够突出。想要跳出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讨论是一剂非常合适的良药,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展开讨论,各抒己见;也可以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辩论会,寓教于乐。这些极具互动性的活动不仅能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学习热情更加高涨,更重要的一点是在学生的心理上培养出了对于知识的探究和渴求精神。
  总之,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是师生之间交流情感的渠道,更是传授知识的桥梁。所以需要我们注重的不仅包含提问者、被提问者,还有问题本身。有效的提问不仅要注意老师提问的时机,更重要的是问题本身是否切合当时情境。而学生作为知识的接收者,更应该开发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模式。于问题本身而言,老师和学生都是它的传输者,能有效把握这一点,语文教学质量将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张建伟.从传统教学观到建构性教学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
  [2]毛乃军.对于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提问策略的思考[J].考试(教研版),2012(11).
  [3]张凌霞.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提问策略浅析[J].现代交际(下半月),2012(10).
其他文献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求教师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广泛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领会语言规律,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传统的阅读教学大多以琐碎的分析、模式化的概括讲解取代学生的体验,教师对文本的多方位解剖取代了学生的智慧型劳动,学生在阅读理解上形成固定思维,造成阅读能力低下,缺乏个性化理解。因此,掌握科学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摘 要: 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文科课程,一直贯穿于我们的整个求学生涯,甚至决定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中语文教师不能只是教授书本上的知识,高中是人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初步定型的时期,因此,语文老师应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认识多姿多彩的世界,合理规划人生。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丰富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面对巨大的高考压力,高中生往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搞好学习。语文
摘 要: 作者就“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运用”这一问题,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的思想观点:挖掘教师自身和校园资源,鼓励学生用笔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组织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培养学生观察、感悟及实践能力;引领学生亲近自然风光、风俗民情等自然及人文资源,增长学生的见识。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程 教学资源 开发 运用  一、引言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教学的改革,已将语文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运用这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