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艺术共通性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ming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戏曲艺术和书法艺术在很多方面具有相近性,二者形态各异,都在对现实生活中美的形象的反映方面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本文着重比较分析戏曲艺术和书法艺术在艺术特征、美学原则方面的性进行,着重分析书法艺术对于戏曲艺术的借鉴意义,以此推进二者的共同提高与发展。
  【关键词】戏曲;书法;起源;美学原则;写意;传神;气韵
  书法艺术与戏曲艺术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代表,二者形态各异,本质上又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在对社会现实生活中美的形象的反映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书法艺术运用各种不同的书写媒介工具和技法语言,传达出自身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审美信息。戏曲艺术则是通过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等艺术手法实现其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
  一、书法艺术与戏曲艺术在艺术特征上的一致性
  1.取自于万象
  艺术的起源中有一种说法叫“模仿说”,“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唱歌。”
  书法艺术的创作取自于自然物态,书法家从万物中汲取美感,通过对汉字线条的多种构思和对毛笔的灵活运用,创作出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书家从汉字的起源中获得灵感,开始注意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等万物的形象,并从中琢磨出关于书法如何书写的奥秘和诀窍。戏曲家在大自然的熏陶下,对自然万象也会有感性化的认识,从而构成艺术再创造的感性资源。戏曲中的四功五法,就是对自然和社会景象的描绘和塑造。
  2.源自于生活
  从书法与戏曲的起源中,我们可以看出,二者都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艺术,是与生活相融的艺术。商朝的甲骨文已经是成熟的文字,能够反映出熟练地技巧和一定的审美追求,具备书法艺术的基本要素。到汉代,人们将文字的线条结构和自身的精神需求结合在一起。同时,隶书的成熟使汉字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丰富了线条的表现力,至此书法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
  3.成之于性情
  一幅完整的书法作品,出处渗透着书家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意识。欣赏者在欣赏这些艺术时,往往能够感受到创作者所想表达的精神,甚至可以透过作品本身去窥探当时历史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风气和审美趋向。性格爽朗直率的人写出的字,潇洒豪迈;淡泊名利的人写出来的字,稳重大气。如鲁迅先生的书法,师从钟繇,他通过自身对书法的理解,创作出的作品呈现出一种质朴之美,可谓文如其人,字如其人。
  戏曲艺术家善于从美学角度出发去创作,反映生活中的故事。他们从戏曲人物的性格出发,结合自己对戏中人物的理解来塑造人物形象。孙菊仙先生,早年间的经历造就了他正直、不拘小节的性格,他的唱腔唱法以大气磅礴、不拘细节为主要特色。不求花哨,简洁痛快,豪迈苍劲,荡气回肠。又如著名艺术家王瑶卿,他唱功明丽刚健,遒勁爽脆。他善创新腔,表演细腻入微,形神兼备,栩栩如生,这正和他本人爽快细心的性格相映。
  二、书法艺术与戏曲艺术在美学原则上的一致性
  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讲求“写意”“传神”,主要是源于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封闭,中华民族不像洋人们那样向外探求,而是寻求内心的安宁。为了更好地凝聚中华民族人民的智慧,书法家和戏曲家们不约而同地提出相同的美学原则——讲究风骨气韵、写意传神,力求作品能够形神兼备,重在意境。
  1.写意传神
  书法的意境是抽象的。书法创作追求“意在笔先、笔随意行、以意传神”。书法从其独立成为艺术那刻起,就具备了抽象艺术的各种元素和特质。人们评价书法作品时经常会说:“这个人把字写‘活’了”,或者说:“这个字写得不够生动。”这些表达指的就是书法中的“写意”与“传神”,书法家在作品中是否投入了情感,欣赏者一眼就能够感受到。
  戏曲的传情写意是有度的。梅兰芳先生一方面强调演员要深入角色,被角色的感情打动;另一方面,他又主张当悲痛的情绪到了极点,演员要适当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管理好自身情绪,不让它过火,留给观众想象的空间。
  2.风骨气韵
  书法作品的成功,不在于形体上是否与名家相似,而在于能否领悟名家风骨神韵,自成一派。“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著名书法艺术家赵朴初先生的书法作品就胜在神韵,他的作品中既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技法,又独出心裁,不落古人窠臼,给人一种沉稳大气、从容不迫之感,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戏曲作为一门综合性表演艺术,需要演员通过“四功五法”等艺术手法来塑造角色的风骨神韵。作为程派传人之一,张火丁执着于把程派最精彩的一面展现出来。于是,她苦练基本功。在演出剧目《锁麟囊》时,她把薛湘灵的灵巧娇气、养尊处优,和落难后的快速成长表现得淋漓尽致,举手投足间尽显程派沉稳、庄重的风格。
  书法和戏曲在很多方面都具有相近性,二者虽然表现方式不同,但是,在艺术特征和美学原则方面有一致性。二者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代表,应努力与时代接轨,在传承和创新的过程中向世人展示自身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审美信息。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2]王镛《中国书法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2016.12重印)
  [3]王镇远《中国书法理论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5(2017.2重印)
  [4]梁佶中《戏曲与书法的同源同根性》,当代戏剧,2005年第4期.
  [5]周爱华《戏曲美学导论》,中国戏剧出版社,2012年.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其他文献
【摘要】今天的幼儿是未来的主人,他们的品质、道德与素养决定着未来社会的文明度,幼儿时期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对幼儿的智力发展、心灵塑造、性情都有重要作用。幼儿园实施美育教育,是促进幼儿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 因素,也在幼儿全面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美育教育;幼儿;全面发展;想象;创造  幼儿美育教育是幼儿充分自我表达与宣泄情感的机会。顺应了幼儿的个性发展,培养幼儿对美的认识与
期刊
【摘要】高中留守学生长期和家长处于分离状态,会导致心理方面存在情感缺失问题,极易引发不良行为习惯的产生,做事情常常不计后果,导致学业荒废,激发师生矛盾问题,现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教育问题。高中班主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核心,然而高中留守后进生的思想日益复杂叛逆,以致在教学管理中师生冲突时有发生。基于此,本文以高中留守后进生的问题表现为研究起始,目的是为了找出合理的班主任心理辅导策略,提出导完善建议
期刊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现代化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通过运用现代化技术,小学语文教师能够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新阅读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并且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基于此,文章以“互联网+”为着手点,深入分析“互联网+”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与创新对策,以供小学语文教师交流与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语文;
期刊
【摘要】每年的9月我们都会迎来新生入园,此时也是小班幼儿教师感到最头疼的一个阶段,因为很多宝宝都会有一个入园适应期,在这段时期内出现哭闹、打人踢人的情况屡见不鲜,这說明幼儿产生了很强烈的不良反应,这些消极的情绪不利于他们心理健康发展。为了帮助小班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我们需要创设适宜的心理环境,通过环境教育来创新小班新生入园适应工作,并能从这个阶段的学习特点以及幼儿的兴趣爱好出发,不断提
期刊
【摘要】学生在了解绘画形式的过程中,就可以从不同的学习角度中,进行学习内容的有效归类,并且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进行版画知识内容的合理解读,学生在使用不同的刻刀的过程中,也需要确保自己的安全,从而让学生的操作学习能力,可以得到全面的发展与学习,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课堂中,就可以多让学生进行艺术的创作,并且在尝试的过程中,找到不同的灵感,因此,本文就打开学生思维,促进小学美术版画创作,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期刊
【摘要】“读”“写”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两大要素,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阅读教学中渗透读写结合是一个系统工程,还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实践,真正落实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教学模式  语文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小学是奠基的时候,学生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期刊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快乐教学法与实际课堂相结合,能够快速激起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并让学生在遨游语文知识海洋的同时感受到快乐与幸福感。本文结合了笔者多年的语文实践教学经验,总结了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方法,希望对小学语文的课堂改革以及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快乐教学法;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学习应该是一件让学生能够感受愉快的事情,因为人类
期刊
【摘要】协作学习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方法,可以充分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和学习。物理不同于核心课程,例如语文和数学。初中的物理更多地关注实验,并且对学生的实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许多省份,进行物理实验的能力是入读高中的必要内容。物理实验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学生实践技能发展的要求,物理实验将学生带入一个充满自然的世界,使学习物理更加有趣。同时,物理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理论研究,而理论则是实践的基础
期刊
【摘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朗读是十分重要也是基本的阅读训练方式。语文教师在朗读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丰富实践,不断创新,不断完善朗读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朗读的帮助下爱上阅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阅读方法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朗读是十分重要也是基本的阅读训练方式。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课文都是词藻优美,启发性极强的文章,也是学生积累语言的良好素材。对于积累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活动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而微课程就是以多媒体设备为硬件支撑,利用视频、图片、文档等多种相互交叉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将其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能够有效的改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关键词】微课语文课堂激发兴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