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方案的变革与高中语文课堂的革新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zhi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语文的课程内容、考察的侧重點、教学的方式方法都发生着变革,这是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的需要。所以,综合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分析全国卷的命题变化,总结高考改革试行区的经验,我以为,高考改革的新取向及高中课堂的革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立德树人为本,知识能力兼备
  培养合格的公民是教育的根本,所以教育要立德树人。2017年高考大纲修订中反复提及“立德树人”,高考要“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育人功能和历史使命。除此之外,“语文考察将更倾向于语文能力的考察”,这已经成为共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适应未来社会不断变化发展的重要能力,这些一定要建立在学生强大的基础知识储备,通用知识熟练的基础上。所以新高考要求基础知识与能力兼备。例如2015年湖北卷,给定构字部件让学生组成双音词,又如2015年北京卷,考查汉字的笔顺,都体现了高考在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同时,兼顾基础知识的思想。
  根据这种变化,高中课堂要更加开放自由,宽严有度,营造一种学生能以基础为基本,以能力锻炼为提升的课堂理念,有严谨的思考和训练,也有畅所欲言的激烈,师生一起阅读、感悟、评论,让学生充分体验民主、平等、自由、尊重与信任。培养一个品质纯正、人格高尚的人,是语文教育的责任担当。如学习《五人墓碑记》,要教育学生善养浩然之气,缅怀先贤义士;《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要延伸到他的政治之路、学术之路;学《我与地坛》就要母爱的伟大无私,要让语文课肩负起立德树人为本和知识能力兼备两大任务。
  二、开放性、时效性、创新性、生活化
  新高考更加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考察,要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快速处理信息,掌握主要观点,形成个人见解。2015年北京卷试题,把语言运用和积累融入到阅读题目中,全卷由两大块组成——阅读和写作,整张试卷文字量达到了8500多字。同时,我们也看到试题取材上更加开放,富有时代性,题目设计富有创新精神。高考语文素材选材上的这四个特点,将会有效地改善这一现状。命题向课外延伸,选取更具时代感的素材,材料覆盖面涉及到文学、哲学、历史、科技、经济、时政等各方面,生活化特点也更加突出,题目设计破除模型化等都是高考变革的主要方向。
  语文的功夫在课外。在新形势下,学校一定要开设一定量的阅读课和组建阅读兴趣社团,老师要精心规划学生的阅读,阅读要成为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环,这样才能适应高考选材上的“开放性、时效性、创新性、生活化”特点。学生的阅读由最初的美文文字、人物传记,到时政评论、专业文章,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概括的能力、认知社会评论时事的能力。
  三、作文强化理性思辨。文言文注重文化承载
  温儒敏认为当下的高考作文题目设计,有的过于“文艺范”,有的过于“小清新”,存在着严重的为情造文。因此,温儒敏提出,今后的高考作文应向考察理性分析和思辨能力上靠拢,摒弃考试的套试训练,让高考作文回归理性,摒弃宿构、套作、模式化和文艺腔。作文课要摆脱套路作文,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作文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保证学生的阅读量,倡导作文内容的生活化,鼓励学生走出模板作文,注重积累,把读书和读书笔记作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引领学生关注时代,积极思考,鼓励学生把平时的生活见闻,社会热点,用自己的观点评述出来,积少成多,便是新思想,便是思维能力的锻炼。
  高考改革方案中数次提及传统文化,很多人预测古诗文的地位将会在高考中大幅度的提升。但正如考试专家指出的,如果高考文言文再增加分值,就会加剧语文教学厚此薄彼的失衡态势,所以,文言文比重不会也不应该增加。文言文的考察,断句和翻译会增多,虚词、句式等的考察相应减少,更突出文言文的对传统文化的承载作用。
  任何一项改革都是在不断的探索中前进的,新一轮的高考改革能不能探索出一条更加适合我国教育现状的路子,需要自上而下的思考和探索。作为课堂的引领者,一线教师是改革的主力军,只有深刻体会改革要义,掌握高考改革的大方向、高考试题的新取向,才能在课堂中落实,才能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引领学生。
其他文献
文学作品的创作离不开想象虚构。我们所说的虚构主要指的是作家在创作中自觉地运用的虚构手法。万事有其源,那么,在漫长的文学长河中,谁是文学虚构的开创者?对此问题的回答,有助于中国文学的深入研究,也有助于中学语文教学对学生想象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  上古歌谣、原始神话是不自觉的文学虚构的结果。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关于这些诗歌的来源,班固说:“孟春三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
作业是课堂的延伸,也是巩固和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初中语文作业涉及的内容和问题非常广,其中,有效的作业评价,与高水平的作业设计一样,都是作业的一部分。在初中作业设计方面,许多教师都具有一定了经验,但是在作业评价中,许多人都存在手段单一、范围狭窄等问题。如何提高作业评价的有效性,也成为广大语文教师关注的重要问题。那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作业评价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秉承
<正> COULTER Ac.T diff血细胞分析仪是美国贝克曼&#183;库尔特公司生产的全自动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该机器性能稳定、结果准确、重复性好、用血量少、故障率低、易于保养维
一、缘起:透视中学生现状——生命意识淡薄  近年来,中学生因学业压力等原因导致的自杀事件屡有发生。这些现象表明:正确的生命意识与生命信念的缺乏是当前中学生中存在的一个普遍而严峻的现实问题。生命教育已经是现代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我们必需引导学生珍惜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死,正确对待生命中的苦难和挫折,养成一种对生命的敬畏。由此希求中学生拥有积极的人生观,在积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台湾岛内成本上升,市场局限,加之大陆改革开放和吸引外资政策的深化,台湾电子资讯开始向大陆地区转移.最初规模较少,进入2000年以后,进程突然加快,并
诗歌是中华民族的优秀瑰宝,也是初中语文的重要内容,对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有着重要作用。但在语文教学课堂,不少教师没有抓住诗歌的特点,导致抽象化的语言阻碍了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佳。由于诗歌的语言表达比较独特,蕴含的意义比较深刻,教师如何认真研究诗歌的特点,紧扣初中生的学习水平,有效引领学生理解诗歌,提升文学素养?  一、巧妙构建趣味课堂,引发学习兴趣  培养兴趣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高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