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如何,直接影响到体育课的教学效果。所以通过体育教学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让学生从中体验到参加体育运动的乐趣,是奠定学生终身参加体育的前提。那么应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呢?
一、师生之间建立和谐的氛围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师生间无时不在进行着微妙的情感交流,学生的情感伴随着教学的各个阶段。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表情,或一个眼神,一句话都直接影响和谐的气氛。如学生畏惧新动作或练习动作失败时,教师要用亲切的语言、信任的目光、反复的示范来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找出症结所在,增强他们完成动作的信心。如当他们完成动作稍有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学生在精神上都会感到满足,提高他们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信心。当然,和谐的气氛并不意味着不要上课的严肃性,二者是统一的,有着密切的联系。严肃的组织纪律是组织教学的前提,而和谐的气氛则是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因素。
二、充分利用教学灵活性激发学习兴趣
1.在教学中设置疑问。教师要有目的、有预见地给学生“设置疑问”,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开拓了学生的思路,有效地活跃了课堂气氛。课堂教学中“设疑”的方法较多,如“悬念式设疑”,在上课开始时设置一些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上课,通过亲身体验把问题解决。如在上短跑课时,蹲踞式起跑动作预备时为什么后腿不能蹬直?50米跑是否清楚自己跑多少步才能跑完?这类问题能使学生在探索中一步一步地进行练习,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
2.教学方法要多样化。低年级的学生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要多变,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如走步练习比较枯燥,可采用拍手走、两臂加动作走、前脚掌着地走、听音乐走等多种形式来完成走步的教学任务。同样在跳绳、拍皮球活动中,教师可以在完成规定的任务后,给学生几分钟时间去自由发挥。
3.选择性活动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在体育活动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大学生喜欢的娱乐体育活动和教学竞赛课程安排,突出体育活动课以活动为主的教学特点。在跳绳、球类、运动竞赛、娱乐体育等项目上,学生根据爱好和特长进行多种选择性的活动。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身心,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比如在“贴膏药”游戏中,我先让学生了解游戏的规则,再在游戏进行中发现一些带普遍性的问题,比如有的学生关系好,就一直和好朋友进行游戏,这时老师要及时让学生们了解,这个游戏并不是几个学生的游戏,而是全队、全班的游戏,要让每位学生都玩得开心,游戏者可以不断更换,这样才会更有兴趣。
三、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常娇生惯养,意志薄弱,承受能力差。体育教学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特别是那些爱好体育,又有一定运动专长的学生,要关心和指导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
1.提高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在教学中对学生应积极引导,多进行鼓励。例如,在铅球测验时,对一些因身体素质差或身材矮小、力量差导致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应指导他们要正确面对客观条件,充分正视不足,利用其他优势项目弥补本项的差距。另外,鼓励他们经常锻炼身体,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逐渐提高自己的运动成绩,有意识地调整学生的心理。
2.进行情感教育促进心理相容。体育教师应主动接触学生,深入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运动技术与身体素质状况,和学生建立一种亲密友好的关系。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且能充分挖掘潜能,对身心健康大有裨益,有益于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形成健全人格,促进心理健康。
3.利用比赛形式培养健康心态。课堂练习时可以运用竞赛的教学方法,这样学生们就会互相督促,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进行比赛时,同组的同学就会呐喊助威,从而促使同学间的感情交流,促使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个性发展。(作者单位:九江开发区滨兴小学)
□责任编辑 方 玉
一、师生之间建立和谐的氛围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师生间无时不在进行着微妙的情感交流,学生的情感伴随着教学的各个阶段。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表情,或一个眼神,一句话都直接影响和谐的气氛。如学生畏惧新动作或练习动作失败时,教师要用亲切的语言、信任的目光、反复的示范来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找出症结所在,增强他们完成动作的信心。如当他们完成动作稍有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学生在精神上都会感到满足,提高他们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信心。当然,和谐的气氛并不意味着不要上课的严肃性,二者是统一的,有着密切的联系。严肃的组织纪律是组织教学的前提,而和谐的气氛则是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因素。
二、充分利用教学灵活性激发学习兴趣
1.在教学中设置疑问。教师要有目的、有预见地给学生“设置疑问”,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开拓了学生的思路,有效地活跃了课堂气氛。课堂教学中“设疑”的方法较多,如“悬念式设疑”,在上课开始时设置一些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上课,通过亲身体验把问题解决。如在上短跑课时,蹲踞式起跑动作预备时为什么后腿不能蹬直?50米跑是否清楚自己跑多少步才能跑完?这类问题能使学生在探索中一步一步地进行练习,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
2.教学方法要多样化。低年级的学生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要多变,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如走步练习比较枯燥,可采用拍手走、两臂加动作走、前脚掌着地走、听音乐走等多种形式来完成走步的教学任务。同样在跳绳、拍皮球活动中,教师可以在完成规定的任务后,给学生几分钟时间去自由发挥。
3.选择性活动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在体育活动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大学生喜欢的娱乐体育活动和教学竞赛课程安排,突出体育活动课以活动为主的教学特点。在跳绳、球类、运动竞赛、娱乐体育等项目上,学生根据爱好和特长进行多种选择性的活动。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身心,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比如在“贴膏药”游戏中,我先让学生了解游戏的规则,再在游戏进行中发现一些带普遍性的问题,比如有的学生关系好,就一直和好朋友进行游戏,这时老师要及时让学生们了解,这个游戏并不是几个学生的游戏,而是全队、全班的游戏,要让每位学生都玩得开心,游戏者可以不断更换,这样才会更有兴趣。
三、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常娇生惯养,意志薄弱,承受能力差。体育教学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特别是那些爱好体育,又有一定运动专长的学生,要关心和指导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
1.提高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在教学中对学生应积极引导,多进行鼓励。例如,在铅球测验时,对一些因身体素质差或身材矮小、力量差导致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应指导他们要正确面对客观条件,充分正视不足,利用其他优势项目弥补本项的差距。另外,鼓励他们经常锻炼身体,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逐渐提高自己的运动成绩,有意识地调整学生的心理。
2.进行情感教育促进心理相容。体育教师应主动接触学生,深入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运动技术与身体素质状况,和学生建立一种亲密友好的关系。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且能充分挖掘潜能,对身心健康大有裨益,有益于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形成健全人格,促进心理健康。
3.利用比赛形式培养健康心态。课堂练习时可以运用竞赛的教学方法,这样学生们就会互相督促,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进行比赛时,同组的同学就会呐喊助威,从而促使同学间的感情交流,促使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个性发展。(作者单位:九江开发区滨兴小学)
□责任编辑 方 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