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声韵及入声韵的消失

来源 :当代文化与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annie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多媒体教学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罗列了多媒体教学的种种优势,分析了其局限性。并针对其问题,讨论出多媒体教学中应采取的几点对策。展望了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发展方向。最后,谈到了对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学方式的认识和课程整合问题。
  关键词: 教学模式;多媒体; 优势; 问题;对策; 评价
  
  入声韵是音韵学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一般是与阴声韵、阳声韵相对来说的。清代的音韵学者依据韵尾的不同,把中古韵分成三类:无韵尾的韵和以元音收尾的韵合称为阴声韵;以鼻音[-m][-n][-η]收尾的韵称为阳声韵;以塞音[-p][-t][-k]收尾的韵称为入声韵。入声的消失与入声韵的消失有很大的关系。现代汉语共同语中入声消失,入声韵尾脱落,并入舒声韵中。例如:“业”“瞎”“北”中古分别收[-p][-t][-k]塞尾,在普通话中塞音韵尾都脱落,分别读成[ie] [iA] [pei]。那它消失的轨迹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认为有必要弄清楚入声和入声韵的关系。那它们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我们认为入声韵的消失并不代表入声的消失。入声韵虽与入声有很大的关系,但二者并不等同。入声调的归并不是以入声韵的变化为依据的。我们试结合方言实例来看:
  湘语是有入声的方言,但是湘语区的入声全部没有塞音尾。据杨时逢的《湖南方言凋查报告》所言湖南75个点的音系中,有入声的37个点,而37个点中只有1个点平江有[-g][-?]两个塞音尾,而平江方言是属于赣语昌靖片的,也就是说湘语有入声的方言区实际上都没有塞尾韵。
  更能说明问题的是在汉语官话区内,既存在有入声也有入声韵的地区,也存在有入声但无入声韵的地区。前者如山西的太原、大同、文水、平遥、祁县等地入声都收[-?]尾;后者如属于西南官话区的四川省和属于西北官话的山东省,四川有近三分之一的地区有入声,主要分布在南部和西部的西昌、南溪、宜宾、彭县、郫县、华阳等地,山东目前已发现的有入声的利津、章丘、邹平、恒台四点,这两省的入声区的入声调都是没有塞尾韵的。如下表:
  
  (以上四个点前两个是有入声也有入声韵的地区,后两点是有入声但无入声韵的地区)
  
  所以我们在研究中一定要区分清楚入声和入声韵,入声韵的消失不等于入声的消失,但入声的消失就一定意味着入声韵的消失。
  对于入声韵的消失,目前学术界达成一致意见的是:宋代是入声韵发生最大变化的时期,塞音尾[-p][ -t][-k]先脱落,然后随着主元音的变化逐渐合流,在脱落过程中变为喉塞音[-?]在合流。但是从具体过程来说又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是[-t][-k]先合流然后再与-p合流;另一种意见则认为是[-t][-k]先合流然后再与-p合流。
  汉语各大方言由于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等的不同,呈现出各不相同的特点。在这些方言现象中往往保留着古老语言某些成分的残留,也蕴含着语言发展的萌芽,从现时的横向的方言比较中往往可以找到纵向的历时发展的一些线索,所以我们打算结合方言实例来说明我们的观点。
  我们基本倾向于第二种意见,即[-p][-t]先合流,然后再与[-k]合流这一过程。本文拟从各大方言入声韵的合流情况和音理两方面来阐述我们的观点。
  首先从汉语各大方言入声韵的合流情况来看。各大方言代表点入声韵情况如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广州、梅县代表古塞尾韵全部保留;南昌的[-p]并入[-t],属于部分合并;厦门则是古[-t][ -k]白读为[-?];苏州、扬州、太原、张家口代表全部合并为[-?]。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古塞尾云在今汉语方言中的拖累大体上是经历了发音部位后移,合并乃至最后弱化而消失的过程。也就是说是[-p][-t]先合流再与[-k]合流,在合流过程中又经历了喉塞尾[-?]的过程,喉塞尾[-?]再弱化。喉塞尾[-?]?弱化的过程我们还可以拿山西入声区的方言来证明。在山西入声区内一些地区的 音已经开始弱化,读的时候只有短促音而没有了喉部紧缩的现象。比如文水话中某些入声字的 尾已经弱化,喉部紧缩这一过程变得模糊不清。
  其次从音理的分析来看。 是双唇音, 是舌尖中音,两者发音部位都靠前,而 是舌根音,发音部位靠后。在语音的发展过程中一般都是相似相近的音先合并, 先合并符合人类经济省力的发音原则。至于是 合并到 ,还是 合并到 是没有规律可循的,这与发音区人的语言习惯有关。
  由此我们认为入声韵的消失是经历了从 先合流再与 合流,在合流过程中又经历了喉塞尾 的变化,然后再合流这个过程。
  
  参考文献:
  ⑴邵荣芬 《切韵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
  ⑵杨耐思 《中原音韵音系》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1年
   ⑶李如龙 《汉语方言的比较研究》商务印书馆 2003年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主要讲了高中英语阅读理解的解题思路与技巧,并分析了阅读理解能力测试的要求、题型、特征、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与方法。  关键词:阅读理解;高中英语教学    在高中2000级的二年教学中,我大胆尝试了英语阅读理解方面的教学,摸索出了一些高中英语阅读理解的思路和方法,并用此方法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帮助他们学会获取信息,效果较好。在此,我与同仁们分享,以达到抛砖引玉,进一步提高这方面的教学能力
期刊
摘要:一种语法现象如果从不同角度分析会有全新的理解,从而扩大我们的视野。动态动词和静态动词是英语语法中的两个重要概念。本文从动词的动态意义与静态意义角度入手,以独特的视角全面分析动态动词和静态动词的意义、语法特征及其实际用法,旨在为英语动词的更深入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动词;动态;静态;英语语法    一、动词的动态与静态意义    英语动词根据其语义特征,可分为动态动词(dynamic
期刊
摘要:本文以倾诉的口吻记述了作者在英国的留学生活,包括她的生活、学习及友谊、爱情。  关键词:留学;生活;学习;友谊;爱情    时不我待,8月的日历已悄悄地翻开了我在英国第11个月的新篇章。短短的300多天里却有太多太多的故事,让我的留学收获异常的沉甸:初到Stirling时的恐惧和紧张,期末考试的疯狂备战,周末教堂心灵的洗浴,困惑时朋友间推心置腹的交谈……    生活 简单的生活,生活的简单 
期刊
摘要:本文探询了该小说四个主要人物的象征意义。丁梅斯代尔、海丝特、齐灵渥斯和珠儿象征着表达错综复杂的人的不同方面,丁梅斯代尔象征着人的宗教性的一面,海丝特象征着人的天性一面,齐灵渥斯象征着清教主义伦理道德以及由此而衍生的道德观念,珠儿是经过充分发展后的未来的完美的人。剖析了各自其象征意义本身的矛盾性,并揭示了这一现象的深刻思想根源。  关键词:《红字》;主要人物;象征意义    象征,是借助于具体
期刊
摘要:我校各专业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力学系列课程的体系结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教学手段、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实践,力求符合时代要求,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全面理解、综合运用的能力,形成合理的知识体系,培养具有时代特点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水产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    “水产工程类力学课程的改革与实践”项目于2001年4月立项,为此,土木工程学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包括主管教学的副院长
期刊
摘要:本文介绍了班级管理中民主的性质、范围和操作,从而证明了班级管理越民主,人心越齐,班务活动越迅速,管理效率越高。  关键词:民主管理;班主任;工作方法    民主,在班级管理中是指班主任引导全班学生发扬主人翁精神,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切实让全班学生当家作主,实现学生集体的自我管理与自我教育。这种民主,既包括班主任对班级管理与教育的民主,也包括学生集体自我管理的民主。    一、班级管
期刊
摘要:本文从语言功能的角度分析双关语的翻译策略。双关语美学功能贯穿始终,双关语还可以传达信息,表达说话者的感情,甚至可以让受话人采取某种行动。这种复杂性决定了双关语的翻译应从其在具体语境中的功能出发,进行灵活变通,而没有必要盲目照顾双关。  关键词:英语翻译;双关语;语言功能    一、引言    列宁曾经说过“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可以说这句话言简意赅地道出了语言的本质。人们使用语言总会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了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了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大学英语; 教学改革; 方向 。    2005年2月底,教育部宣布对目前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进行重大改革,突出加强对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测试,新办法将从2005年6月开始在180多所院校全面试点,此举在社会上掀起轩然大波,也必将在某种程度上更好地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引导改革的
期刊
摘 要: 本文论述了青年大学生思想演变的状况及其特点,提出了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使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青年大学生;思想特点;政治思想教育    一、 思想特点的演变    (一)小学阶段  当代青年大学生进入小学时,恰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在思想政治上进行了拨乱反正,思想政治教育得到了新发展。面对新的形势,党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期刊
摘 要: 学习动机的研究一直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点之一,近年来,其研究更是走向和成熟和细致化。本文试图揭示学习动机研究的基本发展趋势,探讨这些发展趋势给我们进一步研究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 学习动机;发展趋势;启示    动机是一个较古老的研究课题,其科学研究开始于1930年左右,已经有七十年的研究历史(1)。而学习动机的研究是随着动机的研究而开展起来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