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文入情,沿波讨源

来源 :青苹果·高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om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所谓“诗言志”,诗歌大多是为表达作者的主观思想情感而作。对诗歌思想情感的感悟是诗歌鉴赏的重点,也是高考古诗词鉴赏考查的核心,阅读近三年全国高考题,关于诗歌思想情感的考查在命题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多是含蓄的、隐晦的,少有直白的。尤其是写景诗,要仔细品味诗歌意象中蕴含的情感;作者借用典故抒发的感情也往往是含蓄的。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时特别注意。
  2.多是复杂的、丰富的,少有单一的。诗歌是最凝练的语言,寥寥数笔中蕴含着作者细腻而丰富的情感。同学们要仔细阅读,逐句分析,细细探究,准确描述作者的情感。同时还要注意情感的多样性。
  3.有些作品中,作者的情感是发展、变化的,而不是静止的。理解这类诗歌,就要抓住作者情感变化的脉络和阶段,不能只抓住一点,不顾其余。
  同学们如何才能科学、有效地把握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呢?
  一、巧分类
  不同诗歌所表现的主旨虽然各异,但同一类别的诗歌往往有着相同或类似的情感表达。因此,分清诗歌类别往往是理解和鉴赏作者思想情感的一个突破口。诗歌按内容可分为赠友送别诗、羁旅行役诗、咏物抒怀诗、咏史抒怀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等。因此,掌握了每一类别诗歌的情感规律,就更容易把握作者的情感。如:咏史抒怀诗,往往将所咏史实在题目中点明。根据咏史抒怀诗或借古讽今或借古消个人胸中块垒的基本特点,抓住题目和诗文所涉及的历史事实,再联系作者的人生经历,就容易揣摩并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作品的思想情感了。
  【例1】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 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 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思路点拨】 从题目上可以判断这是一首怀古诗,自然可以联想到怀古伤今的情感。诗的首句统摄全篇,奠定了极其哀愁的感情基调,接着描绘眼前荒郊的景象,最后两句点明怀古伤今之情。
  【参考答案】 表现了诗人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二、明意象
  在诗词中,有一些特定的意象代表特定的含义,寄托着特定的情感。同学们在把握诗词思想情感时,有时还要以解读诗词的意象为突破口。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如“杜鹃”、“夕阳”、“残荷”、“浮云”、“鸿雁”、“梅兰竹菊”等,都有相对固定的含意。因此,考生要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利用自己的知识积累。此外,要注意对某一具体意象的解读。如“杨柳”,一般是别离的象征,但有时又表现为柔美、灵活等意义,倘若脱离具体语境,就无法领会作者真正的思想情感。
  【例2】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江城子
  秦 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①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②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 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便做:纵使。
  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思路点拨】 尽管在诗词中“杨柳”、“飞絮”大多表示“留别”、“飘忽”之意,但我们还要依据词作的情境进行具体分析。从词作内容与其中的“动离忧,泪难收”、“人不见,水空流”、“流不尽,许多愁”等字眼,可见本词“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还有对春光易逝的感伤之情。
  【参考答案】 “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既表春景逝去,又表漂泊无依、离愁别绪。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暮春伤别之情及愁情别恨。
  三、抓字词
  诗歌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能生动传神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我们称之为“情感关键字”。我们解题时如能抓住这些字词,便抓住了解读诗歌主旨的钥匙,从而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例3】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晚春严少尹与诸公见过
  王?摇维
  松菊荒三径,图书共五车。
  烹葵邀上客,看竹到贫家。
  鹊乳先春草,莺啼过落花。
  自怜黄发暮,一倍惜年华。
  “莺啼过落花”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思路点拨】 此题可从抓关键字词的角度进行突破。“过”,直接描写鸣叫着的黄莺,显其动态;黄莺“过”落花,既点明季节特征,又平添惜春之感。以一“过”字连接两个意象,有声有色,动静结合,构成鲜明生动的场景,其中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情感。以一平常字眼,巧妙传达丰富的思想情感,正所谓“看似平常却奇崛”。
  【参考答案】 表达了诗人伤春惜时的感慨。通过一个“过”字,将“黄莺”、“啼叫声”、“落花”组合在一起,给读者带来多重想象空间,进而引发诗人伤春惜时的感慨。
  四、析尾句
  诗歌的结尾方式是多样的:以景作结、以情作结、以理作结、以问作结,等等。但不论以什么形式结尾,诗人都喜欢在结尾用点心思,因为他们懂得结尾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鉴赏诗歌的时候,要仔细分析结尾,以便很快掌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如常见的以景作结的诗歌,我们就应从结句所描写的景物中,揣摩景物所蕴含的言外之意,从中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   【例4】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虚?摇 堂
  寇 准①
  虚堂寂寂草虫鸣,欹枕难忘是旧情。
  斜月半轩疏树影,夜深风露更凄清。
  【注】 ①寇准(961—1023),北宋政治家、诗人。因刚直不阿,两次罢相。
  本诗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试简要分析。
  【思路点拨】 “一切景语皆情语”,“斜月”照“半轩”,映“疏树”,“夜深风露更凄清”,结合注释可知,环境的凄清是作者心境凄然的折射。
  【参考答案】 表达了诗人暮年迁谪,难忘旧情的凄楚之感。月光斜照在半截窗户上,又把稀疏的树影投在堂屋的地上,夜半更深时风露渐浓,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意境,而这凄清的环境正是作者心境凄然的折射。
  五、看技法
  表达技巧是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情感时所采取的特殊方式,有时从诗歌的技法入手,也能迅速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例5】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 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①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 ①惊残:惊醒。②故山:即家乡。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思路点拨】 此题的思想情感分析可从表达技法的角度入手。①这首词运用了“起兴”手法,先写杜鹃的鸣叫,从而引出羁旅之人的愁思和感慨;②运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以夜阑人静,林莺巢燕无声,衬托杜鹃的啼鸣,突出了由杜鹃鸣叫传递出来的悲凉。③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借春夜风雨淋漓、人静灯暗、莺燕无声,唯有杜鹃悲鸣的自然之景,抒发了羁旅之人的悲情。
  【参考答案】 表达了羁旅之人身世渺茫、半生飘零的悲凉、寂寞之情。
  此外,在鉴赏诗歌思想情感时,还要全面准确地把握全诗,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能满足于空泛的理解,不能浅尝辄止。
  总之,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在于长期的文学知识积累,同学们要多读、多背经典诗词,多感悟,多积累,这样,鉴赏诗歌时才能信手拈来,运用自如。
其他文献
前人已经总结了几种分析“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系统误差的方法,但都比较抽象或较难理解。本文从函数思想出发,以伏安法为例,对这个实验的系统误差进行分析。
期刊
当代著名诗人、作家雷抒雁的《端午:米粽之忆》是一篇情感炽烈、意蕴深邃的记叙性散文。每当读起它,我们的心中也会涌起一股温馨的情愫。这篇优美的散文,在写作技法上主要有如下几点值得我们借鉴:  结构完整,线索分明本文以“米粽之忆”为线索,文首简要点明端午节来临,“我”沉浸于儿时的回忆中,同时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这回忆是美好而又温馨的;文中,作者围绕“米粽”回忆了家乡包粽插艾的端午习俗及端午节的来历;文尾
期刊
一、重要概念分析  植物激素是一类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植物生命活动受多种植物激素的调节。可将此重要概念分解为以下几个次重要概念。  1.向光性的研究导致植物激素的发现  2.植物激素是一类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期刊
某一天,我在学校办公室听到走廊的声音很大,等了几分钟打闹声还没停,我就从办公室出来,径直往传来声音的走廊尽头走去。看到走廊尽头有四名学生,他们在大声疯闹,全然没有发现我往这边走 ,直到我已经快走到他们跟前了,不知谁说了一句:“主任来了!”他们则呼啦一下跑开了。我一眼就看到了一名学生,他没跑,是某班的班长(袁同学),因为开学初我跟他打过交道。当时是他和另一名同学在一楼闹得很厉害,动起手来了,被校长看
期刊
抽象函数通常是指这样一类函数,我们并没有被告知函数的具体解析式,只知道其他一些条件(如定义域、经过的特殊点、解析递推式、部分图像特征等),它是高中数学函数部分的难点,也是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一个衔接点。因无具体解析式,理解、研究起来往往很抽象。现在我们梳理一下抽象函数的常考题型。  一、抽象函数的定义域问题  1.已知f(x)的定义域,求f[g(x)]的定义域  其解法是:若f(x)的定义域为a≤
期刊
伴随着我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战略转型期,产业转移成为经济发展的新趋势,越来越多地为社会和高考所关注。本专题涉及的课程标准是地理必修3中的“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必修2中的“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和“结合实例说明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思维路径分析  高考试卷中,本专题考查的重心不是产业如何转移,而是产业转移的内涵、造成产业转移的
期刊
一、根据所学知识,绘制从秦至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和发展的简表  注意事项:  1.确定绘制表格的项目。一是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分为中央集权的发展、君主专制的演进和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三部分,二是把相关内容与朝代一一对应起来。  2.具体内容的填写。一是根据课本知识,把相关内容条理化;二是根据教师因教学需要而补充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完善课本知识,形成合理的知识体系。如“七国之乱”、“中朝”制度
期刊
走进大渡口中学,放置在楼顶的一幅大字标语就映入了眼帘——“奋发进取,立志成才”。适逢体育课期间,漂亮的操场上,同学们三五成群,进行着各种文体活动。夏日的阳光洒满整个校园,照耀着一个个活泼的身影。阳光下运动着鲜活的生命,此刻是那样的美丽动人。李清瑶,就是这鲜活生命中的一员。李清瑶出生在大渡口镇的一个小村庄里。因为父亲耳朵不好,母亲又体弱多病,家中还有一个腿脚不便的奶奶,所以她从小就知道自己和别的孩子
期刊
一、试题呈现  如图1所示,竖直平面内的轨道Ⅰ和Ⅱ都由两段细直杆连接而成,两轨道长度相等。用相同的水平恒力将穿在轨道上的处于最低点B的静止小球,分别沿Ⅰ和Ⅱ推至最高点A,所需时间分别为t 、t ;动能增量分别为ΔE 、ΔE ,假定小球在经过轨道转折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且小球与Ⅰ、Ⅱ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则( )。
期刊
一篇文章的内容是由立意和选材决定的。其中,立意是内容的核心、灵魂,起主导作用,选材、定体、安排结构等都要受立意的指导和制约。  一、立意是文章成功的前提  要使文思畅通,关键在于立意。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作文之初,头脑里往往是混沌的,想来想去,总觉得“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难下一字;有时似乎想出了一点眉目,可刚写了一段话,又觉得写不下去。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作文的“意”未立,或虽立而不甚明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