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制图表是提高历史学习效率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来源 :青苹果·高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hsk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根据所学知识,绘制从秦至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和发展的简表
  注意事项:
  1.确定绘制表格的项目。一是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分为中央集权的发展、君主专制的演进和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三部分,二是把相关内容与朝代一一对应起来。
  2.具体内容的填写。一是根据课本知识,把相关内容条理化;二是根据教师因教学需要而补充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完善课本知识,形成合理的知识体系。如“七国之乱”、“中朝”制度、刺史制度、知州、转运使、御史台、宣政院、《大明律》、清朝地方行政管理机构、八股取士等;三是中心突出,凝练简约,一目了然,不要拖泥带水,面面俱到。
  二、根据所学知识,把从秦至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和发展的内容图示化
  注意事项:
  1.确定具有代表性的三个朝代。如图所示图一、图二、图三分别代表秦朝、隋唐和明朝的政治制度。图一直观地反映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是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金字塔般的统治机构,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图二反映出隋唐时期君主专制加强的特点是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三省六部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图三反映出明朝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加强。
  2.对应关系要准确无误。由图示可知,皇帝是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掌握政治、经济和军事等一切大权,丞相(宰相)是政府最高行政长官,九卿和六部是中央职能部门,郡守、县令(县长)是地方行政长官。
  3.透过现象看本质。秦朝、隋唐和明朝中央集权的发展情况,反映出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实质,本质上是为了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
  三、根据所学知识,绘制从秦至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和发展的时空定位图
  注意事项:
  1.时空定位准确。准确把握每个朝代或时代的起止时间及其名称。
  2.具体内容准确。具体内容需与时空位置准确对应。
  3.二府三司制是指北宋中央设中书门下、枢密院(“二府”),盐铁、度支和户部(“三司”)。
  四、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的认识
  1.自然地理环境。秦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皇权为核心的官僚政治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贵族政治。这与中国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有重要关系,中国是个半陆半海的国家,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在春秋战国的争霸和割据中逐步形成,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需要强大的中央政权作为保证。
  2.经济基础。随着铁犁牛耕和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小农经济得到发展,成为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基础和根本保障,中央集权制度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直至废除宰相制度;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从西汉至明清,随着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五、通过试题的练习,起到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587年“并无大事可叙”。学者黄仁宇却从此年入手,剖析明朝中后期社会,写成《万历十五年》。该著作涉及的重要人物有:
  时年24岁的万历皇帝。他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后来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的“荒诞奇迹”。
  已经去世五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他生前虽然守住了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绎得有声有色。
  这年去世的名将戚继光。他曾在浙闽粤沿海大败倭寇,保卫了东南海防。
  在内地已成功定居4年多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他从欧洲出发,经过葡萄牙占领的澳门,活跃于广东一带。
  ——据《万历十五年》编写
  阅读材料,联系所学知识,简述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形态,并分析造成政治日益黑暗的重要原因。
  【参考答案】?摇政治形态: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内阁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但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重要原因:皇帝离不开内阁,但又以司礼监太监予以牵制;宦官参政,妨碍阁权,甚至控制内阁,导致政治日益黑暗。
  【解题思路】?摇本题考查明朝君主专制加强的相关知识。在解题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回应题目要求,认真阅读材料,准确理解材料信息,同时,回顾所学课本知识。(2)精准时空定位:“明朝中后期”“1587年”。(3)准确把握材料内容。由材料信息“内阁”“太监”“专制主义君主制”“内阁首辅张居正”“六部百司”“内阁政治”等,可知“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形态”应包括“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内阁的地位及其职能”等内容,这些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不难回答。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黑暗的重要原因可以依据材料信息概括:由万历皇帝“30年不上朝”可知他懈怠政治;“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导致宦官专权,统治腐朽。至于戚继光抗倭、利玛窦传教属于干扰材料,不必理会。?荨
其他文献
秘书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最古老的职业之一,在历史舞台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在当代公共行政领域中占有较重的分量。女性秘书作为秘书队伍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个领域同样做出了巨大贡献,她们理应名垂青史,可由于受“男尊女卑”的封建意识影响,再加上中国古代女性秘书地位模糊、历代记述既不具体又不完整,迄今并无专门的著作考述。我们选取了有“巾帼宰相”之称的上官婉儿为例,希望通过分析秘书心态在婉儿职业生涯
期刊
望我来时的路  一地落英缤纷,十里锦绣  犹记那年春花烂漫  我天真无邪,你正当盛年  乡间路旁,野花藤下  一代情缘悄然铺就  望我来时的路  一地晨光熹微,阳光细碎  回首那年夏光荏苒  我年少轻狂,你日夜操劳  寒窗学堂,书声琅琅  你端坐窗前望我背影渐行渐远  望我来时的路  一地落叶金黄,丹桂飘香  追忆那年秋意蕴凉  我渐入不惑,你星霜屡移  万家灯火,大街小巷  只余岁月微凉,人间仓
期刊
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  1.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确立依据:历史学的本质是对历史的认识,即在一定的历史观的指导下对人类历史的阐释。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重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对历史进行认识,拓展历史视野,发展历史思维,使学生在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历史的正确认识。  2.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  3.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理念:历史学科素养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接受历史教育
期刊
近年高考中的古诗鉴赏题,“分析表现手法”和“分析情感”两类题型呈上升趋势。2013年全国各地的40道古诗评析题中,“分析手法”试题12道(修辞手法5题,其他手法7题),“分析情感”试题19道,这两类试题共占试题总数的78%。这表明在“考纲”规定的形象(包括意象和意境)、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两个方面统称“思想情感”)五个古诗鉴赏考查点中,“手法”与“情感”已成为命题的核心点。
期刊
前人已经总结了几种分析“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系统误差的方法,但都比较抽象或较难理解。本文从函数思想出发,以伏安法为例,对这个实验的系统误差进行分析。
期刊
当代著名诗人、作家雷抒雁的《端午:米粽之忆》是一篇情感炽烈、意蕴深邃的记叙性散文。每当读起它,我们的心中也会涌起一股温馨的情愫。这篇优美的散文,在写作技法上主要有如下几点值得我们借鉴:  结构完整,线索分明本文以“米粽之忆”为线索,文首简要点明端午节来临,“我”沉浸于儿时的回忆中,同时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这回忆是美好而又温馨的;文中,作者围绕“米粽”回忆了家乡包粽插艾的端午习俗及端午节的来历;文尾
期刊
一、重要概念分析  植物激素是一类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植物生命活动受多种植物激素的调节。可将此重要概念分解为以下几个次重要概念。  1.向光性的研究导致植物激素的发现  2.植物激素是一类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期刊
某一天,我在学校办公室听到走廊的声音很大,等了几分钟打闹声还没停,我就从办公室出来,径直往传来声音的走廊尽头走去。看到走廊尽头有四名学生,他们在大声疯闹,全然没有发现我往这边走 ,直到我已经快走到他们跟前了,不知谁说了一句:“主任来了!”他们则呼啦一下跑开了。我一眼就看到了一名学生,他没跑,是某班的班长(袁同学),因为开学初我跟他打过交道。当时是他和另一名同学在一楼闹得很厉害,动起手来了,被校长看
期刊
抽象函数通常是指这样一类函数,我们并没有被告知函数的具体解析式,只知道其他一些条件(如定义域、经过的特殊点、解析递推式、部分图像特征等),它是高中数学函数部分的难点,也是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一个衔接点。因无具体解析式,理解、研究起来往往很抽象。现在我们梳理一下抽象函数的常考题型。  一、抽象函数的定义域问题  1.已知f(x)的定义域,求f[g(x)]的定义域  其解法是:若f(x)的定义域为a≤
期刊
伴随着我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战略转型期,产业转移成为经济发展的新趋势,越来越多地为社会和高考所关注。本专题涉及的课程标准是地理必修3中的“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必修2中的“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和“结合实例说明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思维路径分析  高考试卷中,本专题考查的重心不是产业如何转移,而是产业转移的内涵、造成产业转移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