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信息技术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已成为需要关注的重点研究课题,利用文献分析的方法对信息技术教师专业能力要求详细分析,结合信息技术教师专业能力的现状,在校本培训的需求结构模型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校本培训的优势构建了一系列的校本培训内容和校本培训活动设计的流程图,为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校本培训的实施提出了详细说明,最后叙述了论文研究的局限。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专业能力;校本培训
一、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这一名称最早来源于美国和英国,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是针对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教师培训方式提出来的。“校本教师培训,是指基于学校发展和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需要,由学校发起和规划、将本校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基地并立足于本校的教育教学实际的培训活动。”
“校本”三要素: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校本培训最主要的特征是“改进”,为了学校,指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这样它既解决学校存在的种种问题,又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及教育教学质量。“校本”与一般的培训的区别:第一,在于它关注的是学校管理者及教师们日常遇到和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因此,它一般解决的是劣构问题,是实际问题。第二,主动吸纳和利用经验、知识、方法、技术和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来提高学校质量,所以它不会局限于某一学科的主张或某一种理论;第三,它解决问题的过程是由具体特殊问题然后到一般普遍问题的过程,不会囿于一般的笼统的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模式,会利用实践来检验已有的抽象的理论。
二、信息技术教师专业能力
信息技术教师作为中小学的一线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几种能力:
1.信息技术教学能力
信息技术教學能力是保障信息技术教师要有效地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所具备的基本能力,主要包括教学设计能力、多种媒体教材编制能力、教学组织管理调控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软硬件操作能力、资源利用能力、学习指导能力、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学研究与创新能力。
2.促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促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能力:
首先,应该具有资源开发与管理能力,我国现实国情决定了信息技术教师除了教授信息技术课,还兼任多项工作,如电教设备管理和维护、校园网建设等。其次,为了提高学校其他教师和员工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还应具有宣传和组织能力。最后,信息技术教师要具有教育技术领导能力和高度的宏观规划能力,来促进学校信息化的实现。
3.一般能力
一般能力包括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审美能力等,是从事一般人际交往工作所需的能力。
4.较高层次能力
这是信息技术教师专业能力不断得到发展的重要保证,包括自我适应能力、创新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反思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生涯规划能力等。
三、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现状
根据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要求我们发现我国现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师存在许多问题,在这里我们重点从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这两个维度两个方面来描述。
1.信息技术教师专业能力现状
首先信息技术教学能力关系到这一教师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怎样引导学生,关系到这一教师设计的课程是否受到学生的喜爱,这门课的教学结果怎样。但是在现实情况中信息技术课的设计实施与传统的课程差异不大,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信息技术教学能力尽快提高。
其次信息技术教师促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参差不齐,需要重点培训来提高。因为我国的现实情况下,每个学校的机构设置不一样,这样对于信息技术教师的应用能力的要求也不近相同,所以我们应根据具体情况来具体分析。
再次信息技术教师的较高层次能力极为欠缺,现阶段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较杂,信息技术教师缺乏自我提升发展的知识和意识,更欠缺较高层次自我发展能力,这样对于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就会缺乏许多理论和实践的成果,对于这门课程的发展研究是极为不利的。
四、利用校本培训促进信息技术专业能力发展
教师培训目前都以理论、经验为依托的培训为主,指望教师“听了就能懂,懂了就会用”。但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听了未必接受”信息技术教师总是回避同自己原有认知要素对立的不协调信息。“接受了未必会用”信息技术教师所具有的知识很多是缄默(不能解释)的、个性化的,而且镶嵌于情境活动之中(需要“做中学”)才能学会。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和困惑笔者决定采用校本培训的形式来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1.信息技术教师专业能力培训需求设计
既然我们要用校本培训来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那么我们就要立足于实践,立足于学校的基本实际状况,立足于信息技术教师的实际需求来设计整个培训。所以我们决定用图1的步骤来分析学校和信息技术教师的需求。这是校本培训本身特征所要求的,也是起与以往的培训最大区别的体现。
需求分析这一首要步骤有时候会被传统的教学培训所忽视或者草率地想当然的认为,要做好教师教育培训我们必须首先分析现状与目标的差距,仔细分析出我们的培训要完成的任务,可以说需求分析这一步的成败直接关系着整个校本培训的成败。
<D:\书\排版\速读·上旬201512\速读排版12上定稿打包\Image\1.png>
(图1)
2.信息技术教师专业能力培训内容设计
在经过需求分析后我们要决定校本培训内容的设计,具体的设计流程如下如图2所示:
<D:\书\排版\速读·上旬201512\速读排版12上定稿打包\Image\2.png>
(图2) 整个培训内容设计按照以上图所示的流程来设计,首先通过需求分析这一模块来分析汇总出学校发展与教师发展的问题与困惑,接着由专家小组来分析看这样的实际问题需要怎样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来解决。这里的专家小组包括信息技术的学科专家、学校的课程负责人、信息技术的经验反思型教师这三方人员。经过专家小组讨论和分析,把要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梳理归纳成为系统的知识,最后专家小组再把分析出来的专业知识和其相关的知识分类整理,整体的确定这个学校校本培训所需要的整体知识。
图2中并没有列出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的所有类型的知识,每个学校的具体情况也不近相同,所以仅是表示一个流程的指向并不完备。
3.信息技术教师专业能力的培训活动设计
根据前两个模块的分析确定了校本培训的内容后,就要根据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和培训人员来设计不同的培训活动。
<D:\书\排版\速读·上旬201512\速读排版12上定稿打包\Image\3.png>
(图3)
这里我们仅是列举了几种不同类型的培训活动,当我们具体实施时,我们再综合考虑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人员、受训人员的自身发展阶段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一种或者几种培训活动来进行培训。这里特别要说明的一点是我要记录每次培训的效果,并用效果来反馈给培训人员,以期望下次对这样的方式的培训有一个整体的评价。这样我们就构建了一个动态的、有反馈的体系培训结构。
五、结论
由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能力要求和我国目前信息技术教师专业能力的现状比较中我们发现我国的信息技术教师紧迫地需要培訓,但是以往的培训一般立足于理论经验,效果不甚理想,而校本培训有立足于实践的巨大优势,所以笔者把校本培训引入到信息技术教师培中,最后着重构建了促进信息技术专业能力的校本培训的需求分析流程、内容设计流程和活动设计流程。由于自己的能力有限,构建的流程图结构有待于完备。在国内信息技术的培训已经展开,怎样将信息技术的培训和校本培训更好的结合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郑金洲.走向“校本”[J].《教育理论与实践》.太原.2000,(06):11~14
[2]傅建明.教师知识分类学[J].《教育发展研究》.2002(9)
[3]郭广民.信息技木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J].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6:27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专业能力;校本培训
一、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这一名称最早来源于美国和英国,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是针对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教师培训方式提出来的。“校本教师培训,是指基于学校发展和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需要,由学校发起和规划、将本校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基地并立足于本校的教育教学实际的培训活动。”
“校本”三要素: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校本培训最主要的特征是“改进”,为了学校,指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这样它既解决学校存在的种种问题,又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及教育教学质量。“校本”与一般的培训的区别:第一,在于它关注的是学校管理者及教师们日常遇到和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因此,它一般解决的是劣构问题,是实际问题。第二,主动吸纳和利用经验、知识、方法、技术和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来提高学校质量,所以它不会局限于某一学科的主张或某一种理论;第三,它解决问题的过程是由具体特殊问题然后到一般普遍问题的过程,不会囿于一般的笼统的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模式,会利用实践来检验已有的抽象的理论。
二、信息技术教师专业能力
信息技术教师作为中小学的一线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几种能力:
1.信息技术教学能力
信息技术教學能力是保障信息技术教师要有效地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所具备的基本能力,主要包括教学设计能力、多种媒体教材编制能力、教学组织管理调控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软硬件操作能力、资源利用能力、学习指导能力、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学研究与创新能力。
2.促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促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能力:
首先,应该具有资源开发与管理能力,我国现实国情决定了信息技术教师除了教授信息技术课,还兼任多项工作,如电教设备管理和维护、校园网建设等。其次,为了提高学校其他教师和员工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还应具有宣传和组织能力。最后,信息技术教师要具有教育技术领导能力和高度的宏观规划能力,来促进学校信息化的实现。
3.一般能力
一般能力包括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审美能力等,是从事一般人际交往工作所需的能力。
4.较高层次能力
这是信息技术教师专业能力不断得到发展的重要保证,包括自我适应能力、创新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反思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生涯规划能力等。
三、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现状
根据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要求我们发现我国现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师存在许多问题,在这里我们重点从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这两个维度两个方面来描述。
1.信息技术教师专业能力现状
首先信息技术教学能力关系到这一教师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怎样引导学生,关系到这一教师设计的课程是否受到学生的喜爱,这门课的教学结果怎样。但是在现实情况中信息技术课的设计实施与传统的课程差异不大,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信息技术教学能力尽快提高。
其次信息技术教师促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参差不齐,需要重点培训来提高。因为我国的现实情况下,每个学校的机构设置不一样,这样对于信息技术教师的应用能力的要求也不近相同,所以我们应根据具体情况来具体分析。
再次信息技术教师的较高层次能力极为欠缺,现阶段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较杂,信息技术教师缺乏自我提升发展的知识和意识,更欠缺较高层次自我发展能力,这样对于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就会缺乏许多理论和实践的成果,对于这门课程的发展研究是极为不利的。
四、利用校本培训促进信息技术专业能力发展
教师培训目前都以理论、经验为依托的培训为主,指望教师“听了就能懂,懂了就会用”。但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听了未必接受”信息技术教师总是回避同自己原有认知要素对立的不协调信息。“接受了未必会用”信息技术教师所具有的知识很多是缄默(不能解释)的、个性化的,而且镶嵌于情境活动之中(需要“做中学”)才能学会。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和困惑笔者决定采用校本培训的形式来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1.信息技术教师专业能力培训需求设计
既然我们要用校本培训来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那么我们就要立足于实践,立足于学校的基本实际状况,立足于信息技术教师的实际需求来设计整个培训。所以我们决定用图1的步骤来分析学校和信息技术教师的需求。这是校本培训本身特征所要求的,也是起与以往的培训最大区别的体现。
需求分析这一首要步骤有时候会被传统的教学培训所忽视或者草率地想当然的认为,要做好教师教育培训我们必须首先分析现状与目标的差距,仔细分析出我们的培训要完成的任务,可以说需求分析这一步的成败直接关系着整个校本培训的成败。
<D:\书\排版\速读·上旬201512\速读排版12上定稿打包\Image\1.png>
(图1)
2.信息技术教师专业能力培训内容设计
在经过需求分析后我们要决定校本培训内容的设计,具体的设计流程如下如图2所示:
<D:\书\排版\速读·上旬201512\速读排版12上定稿打包\Image\2.png>
(图2) 整个培训内容设计按照以上图所示的流程来设计,首先通过需求分析这一模块来分析汇总出学校发展与教师发展的问题与困惑,接着由专家小组来分析看这样的实际问题需要怎样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来解决。这里的专家小组包括信息技术的学科专家、学校的课程负责人、信息技术的经验反思型教师这三方人员。经过专家小组讨论和分析,把要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梳理归纳成为系统的知识,最后专家小组再把分析出来的专业知识和其相关的知识分类整理,整体的确定这个学校校本培训所需要的整体知识。
图2中并没有列出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的所有类型的知识,每个学校的具体情况也不近相同,所以仅是表示一个流程的指向并不完备。
3.信息技术教师专业能力的培训活动设计
根据前两个模块的分析确定了校本培训的内容后,就要根据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和培训人员来设计不同的培训活动。
<D:\书\排版\速读·上旬201512\速读排版12上定稿打包\Image\3.png>
(图3)
这里我们仅是列举了几种不同类型的培训活动,当我们具体实施时,我们再综合考虑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人员、受训人员的自身发展阶段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一种或者几种培训活动来进行培训。这里特别要说明的一点是我要记录每次培训的效果,并用效果来反馈给培训人员,以期望下次对这样的方式的培训有一个整体的评价。这样我们就构建了一个动态的、有反馈的体系培训结构。
五、结论
由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能力要求和我国目前信息技术教师专业能力的现状比较中我们发现我国的信息技术教师紧迫地需要培訓,但是以往的培训一般立足于理论经验,效果不甚理想,而校本培训有立足于实践的巨大优势,所以笔者把校本培训引入到信息技术教师培中,最后着重构建了促进信息技术专业能力的校本培训的需求分析流程、内容设计流程和活动设计流程。由于自己的能力有限,构建的流程图结构有待于完备。在国内信息技术的培训已经展开,怎样将信息技术的培训和校本培训更好的结合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郑金洲.走向“校本”[J].《教育理论与实践》.太原.2000,(06):11~14
[2]傅建明.教师知识分类学[J].《教育发展研究》.2002(9)
[3]郭广民.信息技木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J].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