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辅导经验探讨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he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还存在很大的欠缺,手段也不成熟,导致高校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进展较为缓慢。文章深入探讨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循序渐进、长期坚持才能够推动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深入开展。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辅导
  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大学生心理问题,采取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帮助大学生缓解压力、解决心理问题、指导大学生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已经成为了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重点内容。文章就我校大学生心理辅导经验进行交流和探讨。
  一、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
  高校大学生辅导工作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心理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从目前国内高校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现状调查来看,还存在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高校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人员素质较低,水平有限。国内高校心理健康辅导老师一般由哲学老师或者临床医师兼任,辅导内容随意性较高,缺乏专业性。而且大部分高校的辅导员、团委等兼职思政工作和心理辅导职位,负责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这些心理辅导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培养,辅导能力较差,不能够达到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要求。同时,由于高校心理咨询室规模较小,心理咨询老师数量不多,根本满足不了高校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要求。
  其次,高校大学生心理辅导方法和手段欠缺。大部分高校心理咨询方法以学生心理动力理论取向为主要分析对象,重点对学生进行诊断和评估,方法和手段僵化,不能够适时调整策略。在对学生进行心理治疗时,一味进行谈话治疗和疏导,忽视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和学生实际问题的解决。因此,单一的心理辅导方法和手段对改善大学生心理问题效果不够显著。
  再次,高校大学生心理辅导内容缺乏发展性辅导。随着大学生活对学生的不断影响,学生的心理也在不断变化,当然年龄也是学生心理变换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学生不同心理发展阶段的特点和规律,实施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是十分有必要的。就大多数高校的大学生心理辅导人员来说,要将发展性辅导融入实际操作中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有效实施途径。
  最后,高校大学生心理辅导资源缺乏。目前国内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以公共选修课、社团活动、公开讲座等形式进行,受课学生数量有限,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效果较差。心理咨询应该是一对一的师生辅导,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以目前高校对大学生心理辅导的重视程度和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进展程度来看,高校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受资源限制较大,难以在短时间内形成有效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体系。
  二、大学生心理辅导有效途径分析
  总体来看大学生心理辅导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素质的全方面发展。高校心理辅导所面临的学生多为遇到心理困惑或出现心理障碍的正常学生,因此,将预防、治疗和发展结合起来,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心理辅导是十分有必要的。重问题而轻发展、重特殊而轻一般的理念是不正确的,这种思想只会将高校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引入狭隘和局限。实现高校大学生心理辅导的有效性,更需要针对高校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从高薪聘请专业心理辅导人员、提高高校辅导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构建高校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体系、丰富高校心理辅导工作方法和手段、完善高校心理辅导工作的内容、提高高校心理辅导工作的质量。当然,增加高校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资源投入也是推动高校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重要保障。
  根据大学生的需要与面临的心理问题,高校大学生心理辅导主要依据四个原则:支持性原则、治疗性原则、预防性原则与教育发展原则。支持性原则主要是指针对学生阶段性心理问题,给予精神和资源的支持,帮助学生重拾信息,获得解决问题的基础;治疗性原则主要是通过专业人员开展学生心理工作,协助学生面对心理障碍和挑战,解决学生个人问题、生活困扰以及心理问题等;预防性原则主要是指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预防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教育和发展原则主要是指,帮助学生不断成熟和成长,不断挖掘自身潜能,培养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目前,国内高校大学生心理辅导形式主要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团体辅导以及一对一辅导集中。其中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通过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知识讲座等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问题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学会如何发现自身的心理问题,如何面对心理障碍,解决自己的问题;团体辅导主要是消除学生自卑等负面形态,让学生能够重拾信心,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独立自主的学习和生活;而一对一辅导则是针对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进行深入心理辅导治疗,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协助学生解决心理障碍,明确生活目标。一对一辅导是高校心理辅导的主要方式。
  从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辅导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要求。深入研究高校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选取有效途径是解决高校大学生心理辅导问题的主要手段。
  (作者简介:廖 芳(1981-),女,四川仁寿人,法学学士学位,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原理、思想政治。)
其他文献
摘要:信息爆炸时代,新的媒介环境孕育出一种特殊生活——“蛋壳生活”,它实质是新媒介重塑人类的生活方式、文化结构和价值观念的时代产物。  关键词:蛋壳生活;新媒介;麦克卢汉  一、新媒体时代下的“蛋壳生活”  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提到:一切媒介技术都是肉体和神经系统的增加力量和速度的延伸,人体任何一部分的延伸,不论是手、脚或皮肤都会影响到整个心灵与社会。如今,作为手部延伸的传统印刷排
期刊
摘要: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将讨论式教学法应用在商务英语课堂教学中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趣味性和积极性,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及其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从教学实践角度来看,讨论式教学具有相当的活力,所以教师都有必要了解并熟练使用这种教学方法。  关键词:课堂教学;讨论式教学法;商务英语  一、“讨论式教学法”的含义及其在教学中的意义  讨论式教学方法是指经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教师的指导
期刊
摘要:会展业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其涉及工业、农业、商贸等诸多产业,对结构调整、开拓市场、促进消费、加强合作交流、扩大产品出口、推动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等具有重要作用。更重要作用是表现在城市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构建中显示出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并日益显现出来。  关键词:会展;视觉;系统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工业化的发展,企业加速了优化组合的进程,其规模越来越大、组织机构越来越复杂、产品越来越多、
期刊
摘要: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企业落实一切工作的落脚点,是企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 结合宝光的企业实际,并通过分析研究,说明通过企业工会组织开展的,具有鲜明主题的 “六好班组”建设职工读书学习活动,可以有效提升和加强企业管理基础,提升企业文化内涵,建设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班组,保持企业发展旺盛的生命力。特别是在当前企业面对金融危机这一严峻的形势下,通过学习提炼,通过进一步塑造强化企业班组建设,为企业的
期刊
摘要:礼是一种限制,从文本创作角度来看,礼限制着主体对感情的抒发,主要表现在文体的限制上,而文学的本质永远在于生命体验的冲动,惟有从此突破,注重情感和内容,打破文体限制,才能找到出路。  关键词:发乎情不止乎礼义;文体变迁;突破文体  “发乎情止乎礼义”语出《毛诗序》,其本义在孔颖达的注疏里被理解为:  “作诗者皆晓达于世事之变,而私怀旧时之风俗,见时世政事,变易旧章,即作诗以旧法诫之,欲使之合于
期刊
摘要:反垄断法所体现的公平是社会的公平,实质的公平,在我国,反垄断法通过规制垄断和限制竞争行为,从而维护正常的竞争秩序,保护消费者利益,保护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从根本上讲,就是实现了社会整体效率和社会公平。  关键词:反垄断法;实质公平;社会的公平  一、实质公平的含义  公平,从词语的角度看包含有“正义”和“平等”两重意思。正义是指人们追求社会生活公正合理的实质、质量和理想,在伦理意义上是
期刊
摘要:我国中小学作文批改长期以来处于单向的“学生写——教师改”模式之中。教师虽然费心劳力批改作文,但学生进步缓慢。因此,改革作文批改方式成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应当将教师批改与学生自批自改结合起来,搭建师生交流的平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提高中小学写作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小学;写作教学;作文批改;批改方法  作文教学是中小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课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期刊
摘要:在当前的平面构成的教学中,教师主要侧重于理论上的讲解,向学生展示部分典型的设计作品,同时也会给出课堂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练习。这种常用的教学方式它能有效的辅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但同时学生的设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参考作品的限制,并滞留在技法的练习层面,导致学生丧失独立的创新意识。立足于平面构成现存的教学弊病,并分别从四个方面着手,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有意识的革新教学手段,开发学
期刊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未来发展和兴衰。各大高校都开始重视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提出系统、个性化的指导方案,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以目前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为切入点,对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思考  近年来,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学生可以接受高等教育,与此同时,大学生就业也成为社会普遍
期刊
摘要:社会工作作为服务发展于社会的有益事业,是小康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社会工作的开展可以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消除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当前,赣南老区迎来苏区振兴计划的大好机遇,社会工作的开展应以此为契机,使之与传统的红色苏区精神相结合,共同指导服务老区,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关键词:赣南原中央苏区;社会工作  二0一二年六月,针对赣南地区经济发展明显滞后,国务院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