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体变迁看主体创作的“发乎情不止乎礼义”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dlyiw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礼是一种限制,从文本创作角度来看,礼限制着主体对感情的抒发,主要表现在文体的限制上,而文学的本质永远在于生命体验的冲动,惟有从此突破,注重情感和内容,打破文体限制,才能找到出路。
  关键词:发乎情不止乎礼义;文体变迁;突破文体
  “发乎情止乎礼义”语出《毛诗序》,其本义在孔颖达的注疏里被理解为:
  “作诗者皆晓达于世事之变,而私怀旧时之风俗,见时世政事,变易旧章,即作诗以旧法诫之,欲使之合于礼义。故变风之诗,皆发于民情,止于礼义,言各出民之情性而皆合于礼义也。又重说发情、止礼之意。发乎情者,民之性,言其民性不同,故各言其志也;止乎礼义者,先王之泽,言俱被先王遗泽,故得皆止礼义也。①”
  这是儒家对诗歌创作和文学批评提出的要求,以儒家这种文艺思想推广开来,“发乎情止乎礼义”的观念不止限制着诗歌创作,礼也不只是封建伦理道德的象征。《释名》曰:“礼,体也。言得事之体也。”在中国古代,礼被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宽泛而言,礼是一种限制、约束或是规范。从文本的产生、创作以及读者接受的全过程,礼一直限制着我们。从文本创作角度来看,礼限制着主体对感情的抒发,主要表现在文体的限制上。
  一、文体对感情抒发的限制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因对象、情境等不同,作者为了更好的沟通,就会选择有利于准确传达具体题旨的言语方式,这就产生了不同的文体。因此文体会约束感情的抒发。
  回顾历史,明清统治者以“八股文”取士,根据《四书》《五经》命题,格式固定,字数限制,人们无法自由表达感情和想法,这种钳制也进一步影响到诗等其他文体创作,诗的社会地位也因此而江河日下,更能自由表情达意且适应了市民阶层审美享受和精神消费需要的小说发展却呈现出特别繁荣的景象。虽然明代徐师曾在《文体明辨序》中提出:“夫文章之有体裁,犹宫室之有制度,器皿之有法式也,②”如果舍弃这种制度法式, 率意行文,就将失体害文。但同时也应承认:文体规范的限制压抑并规范了情感,这不能不说是“发乎情止乎礼义”的负面影响。
  二、创作主体需要“发乎情不止乎礼”,突破文体的限制
  1.从哲学角度看,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于内容。文体作为创作主体所要抒发感情的表现形式,是次要的。受传统旧观念束缚,大家总认为文体各有章法,动笔先想格式。然而古人也曾云:“文无定法,文成法定”,“设文之体有方, 变文之数无方” ③,“文所文、非常文”。文章并无绝对固定的章法, 一篇文章一个样, 文章写好了,写法也就由自身表现出来。
  2.从历史发展角度看,文体一直在变化,越来越适宜于抒情,和人们的精神要求和审美兴趣越来越适应。
  (1)中国有所谓“质文代变”,所谓“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古代除了诗文这两种“正宗的”言志明道文体以外,其他文学样式都不被重视。然而虽然官方统治阶层大力提倡的是诗文,社会所流行的却是越来越俗化的文体。宋代词创作达到顶峰,话本流行,明清戏曲小说缤纷多彩。这类词曲、小说的文体是更自由更利于普通人来抒发感情的,因而小说的发展越来越兴盛,有着严格格律要求的诗歌创作却逐渐式微。
  (2)从某一类文体看,限制越来越少,变得更利于人们表情达意。在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诗歌(包括诗、赋、词、曲等)曾取得很高的成就,但到了近代,古典诗歌的创作逐渐走向僵化,因此“五四”新文学运动开始新诗革命,主张白话俗语入诗,以表现诗人的真情实感为主要内容,综合吸取中国古典诗歌、民歌和外国诗歌的有益营养,使得新诗逐渐成为中国现代诗歌的主体。
  3.文学的本质永远在于生命体验的冲动,惟有从此突破,注重情感和内容,才能找到出路。
  随着文学分工的日趋精细, 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文体纷纷独立门户, 各行其道, 不断地确立、完善自己的体内规训和中心型范。这种分类及要求的越发精细狭窄, 使其在相对封闭的格局中日趋僵化,无法满足我们传情达意、表现生活的需求。同时,人的情感和欲望本来没有固定模式,被文体规范后最初的激情和灵性失去了感性、朦胧的信息, 难再保持本真状态。而文学的本质永远在于生命体验的冲动,惟有从此突破,不拘泥于文体规范,注重情感和内容,才能找到出路。
  注释:
  ①孔颖达:《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5页。
  ②(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序》,罗根泽校点,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③(梁)刘勰《文心雕龙·通变篇》,王志彬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2
  参考文献:
  [1]《诗大序》,见郭绍虞、王文生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一册第63-76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2]杨明.魏晋文学批评对情感的重视和魏晋人的情感观[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
  [3]金振邦.论文体变异[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1).
  [4]高旭东.中国文体意识的中和特征[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
  [5]罗振亚.悖论与焦虑:新文学中的“文体互渗”[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2010级人文科学试验班)
其他文献
摘要:认真贯彻《纲要》精神,对于提高老年人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加快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办好老年大学正是落实中央精神的重要途径。结合老年大学的实际现状,对提高老年教育认识、校园文化建设和构建和谐校园进行了一系列阐述。试就如何加强老年大学教育发表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老年教育;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教学环境  一、提高对老年教育的认识。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难题。我
期刊
摘要:新媒体技术模式不仅体现了转变教学思想,更新音乐教学观念的理念,而且提高了音乐专业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该文基于对高等院校新媒体技术的特点,提出了以面向高等院校师生,应用新媒体技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构建高等院校音乐教学新模式的若干设想,论述新媒体技术对创新能力发展意义和对创新能力培养途径的实践与突破。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教学模式;实
期刊
摘要:网络恶搞在带给人们欢乐的同时却又不可避免地侵犯了一部分人的合法权利。我们要宽容的、理性的看待网络恶搞,不应该是强制性的打压,而是加以净化,通过适当的方式加以正确引导,发挥其正面的娱乐功能,同时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监管监督机制,让网络恶搞真正成为一个充分发挥网民幽默创意,展现自己才能的互动娱乐方式。  关键词:网络恶搞;法律;规范  网络“恶搞”在带给人们欢声笑语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侵犯了一部分人
期刊
摘要:家庭暴力是一种危害性极为严重的民事纠纷,不仅使广大妇女身心健康和权益受到严重侵害,甚至会影响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因此,寻求家庭暴力的多元化解决办法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  关键词:家庭暴力;危害;多元化;解决机制  一、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社会中各种利益和需求的多元化,导致纠纷的发生日渐增多,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我们不能固守一种思维模式,一定要从各个方面来考虑事情的特点。考虑
期刊
摘要:我国对于行政特许的性质认定应该走出传统的公私法理念框架。从权利的取得、内容、以及行使这些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行政特许是一种在公权力调整下的类私权。首先应确定其具有私权的属性,再由行政机关应地适宜的对其进行适当的干预与监督,来处理权利主体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与矛盾。  关键词:排污权 ;行政特许  一、我国排污权交易的困境  所谓的排污权交易就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在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允许
期刊
摘要:为应对造船专业学生就业难问题,从四个方面创新培养理念和指导方针,并结合本专业的特色,从九个方面开展学生干部培养的探索,希望以点带面开创船舶专业就业新局面。  关键词:学生干部;项目管理;企业化管理  一、引言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到现在还没有结束,而且有越来越严重的迹象,2012年国家的一份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现有的5000多家船厂到2013年将只有300家左右幸存,同时许多造船企业
期刊
摘要:信息爆炸时代,新的媒介环境孕育出一种特殊生活——“蛋壳生活”,它实质是新媒介重塑人类的生活方式、文化结构和价值观念的时代产物。  关键词:蛋壳生活;新媒介;麦克卢汉  一、新媒体时代下的“蛋壳生活”  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提到:一切媒介技术都是肉体和神经系统的增加力量和速度的延伸,人体任何一部分的延伸,不论是手、脚或皮肤都会影响到整个心灵与社会。如今,作为手部延伸的传统印刷排
期刊
摘要: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将讨论式教学法应用在商务英语课堂教学中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趣味性和积极性,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及其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从教学实践角度来看,讨论式教学具有相当的活力,所以教师都有必要了解并熟练使用这种教学方法。  关键词:课堂教学;讨论式教学法;商务英语  一、“讨论式教学法”的含义及其在教学中的意义  讨论式教学方法是指经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教师的指导
期刊
摘要:会展业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其涉及工业、农业、商贸等诸多产业,对结构调整、开拓市场、促进消费、加强合作交流、扩大产品出口、推动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等具有重要作用。更重要作用是表现在城市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构建中显示出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并日益显现出来。  关键词:会展;视觉;系统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工业化的发展,企业加速了优化组合的进程,其规模越来越大、组织机构越来越复杂、产品越来越多、
期刊
摘要: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企业落实一切工作的落脚点,是企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 结合宝光的企业实际,并通过分析研究,说明通过企业工会组织开展的,具有鲜明主题的 “六好班组”建设职工读书学习活动,可以有效提升和加强企业管理基础,提升企业文化内涵,建设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班组,保持企业发展旺盛的生命力。特别是在当前企业面对金融危机这一严峻的形势下,通过学习提炼,通过进一步塑造强化企业班组建设,为企业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