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为初中英语教学注入催化剂

来源 :语数外学习·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背景下,英语教学运用任务型教学法,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将课堂还给学生,课堂显得更为和谐轻松,生机盎然。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课堂不能仅仅停留于表面的热闹,更重要的是应唤起学生热情,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与主动探究。而让同学们围绕问题学习,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活动,增强问题意识,则是激活课堂,培养学生创造意识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提问教学,讲究提问艺术,为英语学习注入催化剂。
  一、明确提问目的,发展思维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若教师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提问,便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他们积极思维,加深知识理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需按照教学实际需求,多角度、多层次的提问,让学生既学会知识,也发展思维能力。
  第一,利用发散式问题,锻炼学生灵活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课堂上好像都听明白了,但一到做题则束手无策。其根本原因是学生思维不够灵活。因此,在平时教学中,英语教师可有目的设置发散式问题,让学生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使思维更为灵活。如教学8AUnit 6 Natural disasters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关于地震的新闻或图片,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思考问题:①What happened in an earthquake?②What do people do in an earthquake?③How can people survive in an earthquake?Please to give me some ideas.通过这些问题,可发散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经过思考后,学生提出了多种方法,从而达到了教师提问的目的。
  第二,可利用情境式问题,诱发学生积极思维。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创设具有启发性、关联性的问题,以旧促新,激发学生对新知学习的欲望。根据教师所设的层层问题,学生以自身思维去主动发现与探究新知识。这样,有助于学生温故而知新,并发展了积极思维。
  此外,还可利用探究式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在新课标英语学习中,学生既要学习知识,还需学会收集与处理信息,提高应变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创造思维,使其学运用所学知识与经验进行创造性的思考,有效解决问题。对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可创设系列性的探究问题,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把握提问时机,提高教学质量
  有效课堂需精心预设,并围绕着问题而进行。虽然有些问题是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尤其是在英语交际活动中。然而,注意问题的生成性,不是说教师不需要预设,相反,教师更应精心预设,既预设学习过程,也需预设活动过程中学生会形成的问题。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怎样才能不留痕迹的预设,充分发挥的学生主体性与创造性。依笔者之见,教学过程中,若想实现有效提问,教师需在动态课堂中找出提问的切入点,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学习。
  第一,预习时设置问题。预习是学生整体把握文章,了解知识的重要途径。因而,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预习的好习惯。另外,教授学生预习方法,为学生提供提纲,引导学生依照提纲进行预习。同时,边预习边思考与质疑,大胆提问,以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如教学9AUnit 6 Detective stories的Reading 时,引导学生课前自学,1)自读课文,回答问题:①Who was murdered last night?②Where was the body of the young man found?③ Was there any blood?2)画出重要的语言知识点,如词汇、短语、语法、句型等,查阅词典与有关资料解释其含义与用法,并试着举例句。
  第二,新知识引入时创设问题。在新课教学中,利用问题导入,可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心理,使其主动探知。如教学Unit 5 Going shopping一文时,提问:Your mother’s birthday is coming, you want to buy her a birthday present. What do you want to buy?why?Where can you to buy these things?然后教师呈现一张超市购物的图片,提问:What is she /he dong?这样利用问题情境,将学生引入新课学习之中,同时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各抒己见,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另外,教师还可在重难点处设置问题,以帮助学生把握知识本质,突破思维障碍,有效分析与解决问题。
  第三,结尾处创设疑问。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小结归纳,同时设置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深化知识。如学习Unit 6 A charity walk 一课时,其语法结构与用法主要如下:It’s adj. to do ;It’s adj. that clause;It’s adj. for sb. to do.在教学完这些语法知识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加以归纳总结,以建立知识体系。同时,教师还可选择一些典型例题让学生进行练习,以巩固知识。如用“It is...for sb. to do sth. ”转换句型:To learn team spirit is an excellent chance for people;To start training a few months before the walk is necessary for you.等。用“It is + adj. + for sb. to do sth. ” 连接句子: necessary/ children / sleep/ for eight hours every night;difficult/ me / understand/ this book等。这样,既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其他文献
【摘要】教师要注意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反思,这种反思可以达到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教学反思 内容 过程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013-0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的话,它表明了思考和反思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