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心脏性猝死的预防

来源 :实用心电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ows3656661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入式心脏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作为预防缺血性心肌病血运重建后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的主要手段,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临床医生仍不能准确把握其应用的时机以及适应证.本文就冠心病患者血运重建后SCD的发生情况以及ICD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强调ICD的正确及合理应用,以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Lorenz-RR散点图的形态特征及形成机制.方法 选取经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为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的73例患者,其中,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7例,房性扑动(简称房扑)32例,不纯性房扑13例,房扑-房颤21例.采用DMS公司12导联动态心电图记录仪及分析软件,对全部心搏Lorenz-RR散点图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对各分组病例的散点图特征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各类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FF间期、心房频率、F波形态种类、是否存在等电位线,及其与Lorenz-RR散点图图形特征的
随着多种致病基因的出现及变异,相应遗传性疾病的流行率也在逐年升高.潜在致病性变异的外显性往往不典型或仅在患者晚年才表现出来,导致遗传性心脏病的诊断趋于复杂化和延迟化.随着机器学习等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人工智能成为个性化医学、医学成像和疾病诊断等诸多领域的有力工具.其中,人工智能心电图能特异性分析并总结遗传性心律失常患者心电图的特征性表现,有助于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本文综述了人工智能心电图用于遗传性心律失常(主要包括先天性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速)诊断的最新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