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pbaqq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世纪学校工作的重要任务,具体体现在各科教学之中,作文教学也是如此。目前,作文教学处于低迷状态,学生写作兴趣不高,作文水平低。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写作指导因循守旧,按部就班:人云变云,众口一词,不重视教法上的创新,更未注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套教法传了几代人,数十年不变,才导致作文教学死水一潭,毫无生气。如果再不在教法上寻求突破,再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就作文教学本身而言,更就新世纪教育工作的任务而言,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都是当务之急。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见解,希望借以引起语文界同仁的重视。
   一、意上的创新
   古人云:文以意为先,意是文章胆。立意新颖的文章才能力挫“群雄”,脱颖而出,才能吸引读者,充满魅力。中学生作文往往喜欢模仿范文,观点陈旧,落入窠臼无新穎感而言,因而学生腔十足,考试时肯定难拿高分。久而久之,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健康形式,创新思维的火花渐渐趋泯来灭。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给文章立意的方式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的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从人们普遍认同的观点上提出不同的观点,如对成语“班门弄斧”的理解本足贬义的,可引导学生得出“弄斧”还需到“班门”的结论,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和求异思维的能力,可以用对同一事例从不同角立意的方式进行训练。比如对寓言“滥竽充数”的分析,可从齐宣王的角度写,可从南郭先生的角度写,也可以从吹竽者的角度写,还可从齐缗王的角度写,立意是不同的,从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立意上的创新,是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高考拿高分的决窍,切不可忽视,要加强之方面的指导和训练。
   二、选材上的创新
   有了好的立意,只是作文成功的开始,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怎样选择材料才是问题的关刍。学生作文往往在这方面缺乏创新意识,选择的材料都是一些“陈谷子、烂芝麻”。雷锋的事例用了几代人,讲崇高品质似乎除了雷锋再也举不出其他例子,同时代联系不紧。我们的学生也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老古董、老学究,可是又缺乏老学究的文学功底,笔下写出的东西当然无人愿看,更谈何拿高分。
   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选材上的创新,让他们关心现实,深入生活,从现实中获得时代气息浓、活生生的材料,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这样既使学生增强了创新意识,又能提高写作水平,在高考拿部分,何乐而不为呢?
   同时,还要善于点铁成金,化腐朽为神奇,对一些老材料(包括教材中的材料),要引导学生发现其创新价值,想人之所想,用人之所未用,使老材料能证明新观点,解决新问题。同充满时代气息、切合社会现实的新颖材料相比,这也是一种新颖,是化腐朽为神奇的新颖,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篇章结构上的创新
   立意有了,材料也选好了,篇章结构方面的问题就是显得重要起来。学生作文在这方面也是守旧有余,创新不足。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而学生写起来一般都是平铺直叙,一竿子打到底,元曲折离奇可言:读起来也就平谈无奇,索然寡味,教师可利用这一情况对学生进行创新训练,培养其创新能力。
   结构上的创新训练可从多方面进行,倒叙插叙和补叙方式的运用,是避免平铺直叙、增加读者阅读兴趣的有效手段:欲扬先抑、欲亵先贬手法的运用,是增加人物形象的魅力。塑造人物形象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有尾呼应,前后照应是使文章结构严谨的得力的措施:悬念式的开头,含蓄性的结尾是激发读者探奇心理和充分想象的保证等等这一切,都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当然,对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来说更是不可或缺的,要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
   需要指出的是,篇章结构上的创新要在学生掌握了文体概念的是基础上进行。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点,不能忽视这些特点来进行所谓的创新。不然的话,学生写出来的东西只能是非驴非马的“四不象”。这种创新是不可取得,后果也是恶劣的。
   四、语言运用上的创新
   新鲜的语言,生动活泼,雅俗共赏的语言,典雅,富有文采的语言是文章成功的基础。学生作文缺乏的正是这些。常常是好的立意,新颖的材料,精巧的结构都毁于语言的干瘪、苍白无力上。不讲究遣词造句,不追求词语的简洁精练,不谋句式的灵活多变,口里怎么说,手上怎么写,甚而至于条理不清,杂乱无章。这种情况在中学生习作中是司空见惯,亟待改进。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在培养学生语言运用上创新能力方面下功夫。
   一方面,引导学生在词语运用上的创新。汉语是世界上词汇最丰富的语言之一,挑选最能反映文章思想内容的词语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能力。同时,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等高度凝炼、生动形象、读者喜闻乐见的词语一旦进入习作,将使得文章言简意赅,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读者面前,使文章增色不少。当然,这种创新要在培养学生养成积累词语的习惯的基础上才能达到目的。
   另一方面,创新还可在句式的选择运用上进行,一篇文章如果句式单一,只能给人呆板凝滞的感觉,影响感染力。应该指导学生进行各种句式变换的训练,在习作中根据内容的需要,恰当地使用常式句或变式句,整句或散句,长句或短句,奇句或偶句。使得文章句式灵活多变,读起来舒缓有致、抑场顿挫,体现其在句式上的新颖来。
   五、写作手法上的创新
   要使得文章的立意新颖,语言的生动形象,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表现手法的运用。而这方面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最佳选择。因为联想、想象能力是任何创新不可缺少的能力。作文课恰好为培养这种能力提供了最好的场所。可以这么说,作文课的教学目的除了传统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之外,最主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即创新能力。
   另外,象征手法的运用,同联想,想象密不可分,也是创新能力的体现。要指导学生在联想、想象的前提下的运用象征手法,力求立意的新颖和构思的精巧。
   为使得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也是必不可少的,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比喻手法的运用,更需用在创新。比喻手法运用得娴熟,不光对于写用,就是说话也获益匪浅,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总之,作文教学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语文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很好地利用这个有利条件,为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探索、而努力。
其他文献
摘要: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学校教育最终要通过塑造和改变每一个学生个人的心理和行为来服务于社会和个人。”这是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观点。本文主要介绍如何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并培养其创新精神。  关键词:语文教学,个性发展,创新精神  Abstract: Education is activity to cultivate people. "The school education will shape a
期刊
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应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培养既有专业技能,又具有良好礼仪修养的合格人才。  一、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文明禮仪教育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需要。文明礼仪教育是一种提高道德修养,健全人格的教育。我们国家自古以来就享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在博大精深的伦理文化遗产中,很多优良传统的礼仪规范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2.文明礼仪教育是
期刊
摘要: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对每一位在职员工非常重要。本文将根据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做出分析和总结,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字:英语;兴趣  Abstract:How to arouse students’ English study interest is very vital for every English teacher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will,
期刊
写作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但是对接受初中教育的很多学生来说,这是一项相当艰难的工作。我们的大多数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相当薄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这就要求我们这些教师要对学生付出更多的努力和爱。在平时的学习中,记单词、学语法都是难关,一提到写作文,更是难上加难的事,写出来的小短文简直是不知所云,全篇文章中只有一两个简单句是对的。面对这种情况,我从本校学生入学时起,就采取一种与课文同步的习作
期刊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则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的多么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的人格力量的作用。”  一、班主任的人格特点及在教学管理中的意义  班级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学生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等工作是通过班来进行的。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教导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学校行
期刊
教育教学工作应当是体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共同提高,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把所有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作为追求的目标。而由于主客观原因的不同,在教育过程中,学生里面出现了“差生”。所谓差生,通常是指那些在遵守纪律、学习成绩、行为表现方面暂时处于落后的学生。但是,差生也是受教育的对象,差生是可以转变的,近年来对“差生”的转化成为每位教师不可忽视的任务,“差生”的转化一直是老师们最费心思的工作,很多人
期刊
充分发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关键。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可以从研究怎样提高非智力因素入手。兴趣是非智力因素的一个方面,而它又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提高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点出了兴趣的重要,要想学生的成绩提高,关键是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自能事半功倍。本人试从数年来从事语文教学的
期刊
观察是指人对周围事物或现象进行全面、深入的察看,按照事物或现象的本来面目,研究和确定它们的性质和关系的一种心理现象。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观察,就是有意识地对事物的数和形的特点进行感知活动,即对符号、字母、数字或文字所表示的数学关系式、命题、几何图形的结构特点进行的察看。 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那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我以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 激发浓厚的观察兴趣学
期刊
中学生厌学是当今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令教师和家长感到非常棘手的问题,也是班级管理中的一个难点。作为班主任如何教育和转化厌学学生,使其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在近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对厌学学生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进行“对症下药,合理诊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调查分析,找出原因  要教育和转化厌学学生,必须对学生产生厌学的原因进行深入地调查分析。因为只有找到了“病因”所在,才能“对症下药
期刊
内容摘要:让孩子真正懂得关爱,学会关爱,首先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则,要将这种爱用实际行动潜移默化的教给幼儿,让孩子学会关爱需要帮助的人。让全世界都充满爱,让你我都永远幸福、快乐。  Abstract: Let children really know love, learn to love, the first is the parents to set an example. They should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