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骨形成发生蛋白-2壳聚糖缓释微体促进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6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制备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SDF-1)/骨形成发生蛋白-2(BMP4)壳聚糖缓释体,联合体外分离培养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探讨其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兔BMSCs,观察不同代次细胞的生长情况,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绘制生长曲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干细胞表面标志CD44、CD90的表达,体外诱导成软骨分化,甲苯胺蓝染色鉴定,Transwell法检测SDF-1对兔BMSCs的趋化作用,用冷冻干燥及乳化交联法制备SDF-1/BMP-2壳聚糖缓释体,扫描电镜观察缓释体性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其细胞因子缓释作用,接种兔BMSCs,检测缓释体对兔BMSCs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比较成骨相关指标碱性磷酸酶(ALP)、骨桥蛋白(OPN)、Ⅰ型胶原等蛋白的分泌差异.结果 密度梯度离心法联合差速贴壁法可获得高纯度、增殖能力强并具有分化潜能的兔BMSCs,第3代兔BMSCs CD44表达率为(86.3±6.5)%,090表达率为(73.50±4.85)%,SDF-1可趋化兔BMSCs向壳聚糖缓释体迁移,并促进其黏附生长,SDF-1/BMP-2复合壳聚糖支架构成缓释体可促进兔BMSCs成骨及其相关蛋白分泌增加.结论 SDF-1/BMP-2壳聚糖缓释体可作为理想的组织工程骨修复材料。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96序列相似的家庭成员B(FAM96B)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以及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FAM96B在42例肝癌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HepG2和L-02细胞中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比较其差异.构建pcDNA3.1-myc-FAM96B真核表达载体,并通过脂质体质粒转染HepG2细
目的 观察曲古抑菌素A(TSA)和卡介苗(BCG)及两者联合对人膀胱癌BIU-87细胞周期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的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p27kip1、细胞周期素(Cyclin) D1 mRNA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细胞p27kip1、Cyclin D1蛋白水平
目的 检测微小RNA(miRNA,miR)-500在丙型肝炎肝硬化到肝癌病程中的动态表达,探讨miR-500表达变化在丙型肝炎肝硬化再到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病变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8例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肝硬化组,8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性肝癌患者为肝癌组,另选取8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利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法测定上述3组人群血浆中miR-500的含量
目的 建立大鼠脑胶质瘤模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反义RNA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rAAV-AsiNOS)在体内抑制大鼠脑C6胶质瘤生长增殖以及对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将C6胶质瘤细胞接种于SD大鼠的右侧尾状核区,建立大鼠脑胶质瘤模型,造模7d后根据注入肿瘤内物质不同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rAAV-LacZ组(重组腺相关病毒载
目的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颞叶癫痫大鼠与正常大鼠海马的基因表达差异,从基因水平探讨癫痫的发病机制.方法 应用立体定向技术建立大鼠颞叶癫痫模型,行电生理及超微结构检测.提取大鼠海马RNA,进行基因芯片杂交,获取芯片数据.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获取差异表达的基因.按照基因功能分类方法,将差异基因进行功能分类.结果 癫痫大鼠模型的脑电及超微结构出现相应的异常改变.按癫痫组与对照组的基因转录产物表达比值>1
目的 比较地塞米松、托烷司琼单独或联合应用预防患者乳腺癌根治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效果.方法 将89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Ⅰ组,25例),地塞米松10 mg组(Ⅱ组,19例),托烷司琼2 mg组(Ⅲ组,20例)和地塞米松10 mg+托烷司琼2 mg组(Ⅳ组,25例).评估4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结果 Ⅰ、Ⅱ、Ⅲ、Ⅳ组的恶心发生率分别为32%、21%、20%、16%;呕吐发生率分别为24%、
目的 观察阮蛋白(PrPC)在结直肠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结直肠癌细胞株HCT-116、SW480、Lovo中PrPC的表达,然后构建prpC慢病毒小干扰RNA(siRNA)载体,转染Lovo及SW480细胞株,对照组转染空白质粒,采用噻唑蓝(MTT)法和侵袭小室实验检测PrPC表达下调后
目的 观察小鼠脑损伤后Ephrin-B2配体在脑内的表达规律及Ephrin-B2信号传导在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培育Ephrin-B2基因敲除(KO)小鼠,将KO和C57BL/6野生型(WT)小鼠各116只建立可控性皮层损伤模型,且随机分为4组,于损伤后3、7、14、21 d4个时间点采集标本,进行以下检测: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脑损伤后Ephrin-B2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
目的 比较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和经椎间隙截骨治疗胸腰段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采用截骨矫形术治疗胸腰段后凸畸形的患者23例(男14例,女9例),随访时间为6~24个月.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组共13例,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为33 ~ 58岁;经椎间隙截骨矫形组共10例,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为36~62岁.测量术前术后后凸Cobb角,
目的 观察几丁质酶-3样蛋白-1(CHI3L1)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HI3L1蛋白与胆囊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65例胆囊癌患者CHI3L1蛋白表达,比较CHI3L1蛋白表达与胆囊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有无胆囊结石、生长方式、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血管、淋巴管、神经侵犯及TNM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 胆囊癌患者中C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