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hrin-B2基因敲除小鼠脑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增强的研究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dongyan900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小鼠脑损伤后Ephrin-B2配体在脑内的表达规律及Ephrin-B2信号传导在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培育Ephrin-B2基因敲除(KO)小鼠,将KO和C57BL/6野生型(WT)小鼠各116只建立可控性皮层损伤模型,且随机分为4组,于损伤后3、7、14、21 d4个时间点采集标本,进行以下检测: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脑损伤后Ephrin-B2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损伤周围Ephrin-B2、磷酸化Ephrin-B2(pEphrin-B2)和GFAP的表达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损伤周围及损伤同侧海马区域GFAP mRNA水平;尼氏染色检测损伤后21 d时损伤空洞体积.平衡木行走试验进行运动协调及平衡功能评分.体外划痕试验检测KO星形胶质细胞长入损伤区域的数量.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WT小鼠脑损伤后21d内,Ephrin-B2和pEphrin-B2蛋白在损伤周围表达明显增加,主要表达于活化的星形胶质细胞膜和突起上.在脑损伤后早期(3 d),KO小鼠活化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较WT小鼠明显增加,GFAP的表达上调;FQ-PCR检测显示KO小鼠损伤周围及同侧海马区域GFAP mRNA水平均较WT小鼠呈明显增高.尼氏染色显示KO小鼠在脑损伤后21d时形成的损伤空洞较小.划痕试验显示KO组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数量较WT组显著增多.行为学评分示KO小鼠在脑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较好.结论 Ephrin-B2反向信号传导在脑外伤后调控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中起关键作用。

其他文献
实验外科是外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外科学发展的技术先导和理论依据.而在许多外科医生的潜意识中,实验外科带有浓厚的“动物外科”、“实验室外科”和“基础研究”的色彩,这种意识,圈禁了实验外科的发展.究其原因,这种认识有着历史的背景,前两者(即“动物外科”和“实验室外科”意识)多半来源于20世纪实验外科的主体对象,乃至实验外科的起源,后者(即“基础研究”)则与近年来实验外科的导向不无关系.随着医学的发展,
期刊
目的 探讨埃兹蛋白(Ezrin)和肺癌肿瘤抑制物1(TSLC1)在原发性肝癌(P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两者与PLC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6例PLC、30例肝硬化和15例正常肝组织中Ezrin和TSLC1表达水平.结果 Ezrin蛋白在PLC、肝硬化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1.82% (54/66) 、60.00% (18/30)和26.67% (4/15)
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及已广泛用于临床.它具有创伤小、康复快等优点.我们对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74例,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74例,其中男34例,女40例,年龄35 ~ 65岁,平均年龄为48.5岁;病程4个月~10年;主要症状为腹痛、发热等;均无腹部手术史;术前B超检查均提示胆总管及肝内胆管无结石,胆总管无
期刊
目的 探讨96序列相似的家庭成员B(FAM96B)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以及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FAM96B在42例肝癌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HepG2和L-02细胞中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比较其差异.构建pcDNA3.1-myc-FAM96B真核表达载体,并通过脂质体质粒转染HepG2细
目的 观察曲古抑菌素A(TSA)和卡介苗(BCG)及两者联合对人膀胱癌BIU-87细胞周期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的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p27kip1、细胞周期素(Cyclin) D1 mRNA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细胞p27kip1、Cyclin D1蛋白水平
目的 检测微小RNA(miRNA,miR)-500在丙型肝炎肝硬化到肝癌病程中的动态表达,探讨miR-500表达变化在丙型肝炎肝硬化再到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病变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8例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肝硬化组,8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性肝癌患者为肝癌组,另选取8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利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法测定上述3组人群血浆中miR-500的含量
目的 建立大鼠脑胶质瘤模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反义RNA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rAAV-AsiNOS)在体内抑制大鼠脑C6胶质瘤生长增殖以及对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将C6胶质瘤细胞接种于SD大鼠的右侧尾状核区,建立大鼠脑胶质瘤模型,造模7d后根据注入肿瘤内物质不同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rAAV-LacZ组(重组腺相关病毒载
目的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颞叶癫痫大鼠与正常大鼠海马的基因表达差异,从基因水平探讨癫痫的发病机制.方法 应用立体定向技术建立大鼠颞叶癫痫模型,行电生理及超微结构检测.提取大鼠海马RNA,进行基因芯片杂交,获取芯片数据.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获取差异表达的基因.按照基因功能分类方法,将差异基因进行功能分类.结果 癫痫大鼠模型的脑电及超微结构出现相应的异常改变.按癫痫组与对照组的基因转录产物表达比值>1
目的 比较地塞米松、托烷司琼单独或联合应用预防患者乳腺癌根治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效果.方法 将89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Ⅰ组,25例),地塞米松10 mg组(Ⅱ组,19例),托烷司琼2 mg组(Ⅲ组,20例)和地塞米松10 mg+托烷司琼2 mg组(Ⅳ组,25例).评估4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结果 Ⅰ、Ⅱ、Ⅲ、Ⅳ组的恶心发生率分别为32%、21%、20%、16%;呕吐发生率分别为24%、
目的 观察阮蛋白(PrPC)在结直肠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结直肠癌细胞株HCT-116、SW480、Lovo中PrPC的表达,然后构建prpC慢病毒小干扰RNA(siRNA)载体,转染Lovo及SW480细胞株,对照组转染空白质粒,采用噻唑蓝(MTT)法和侵袭小室实验检测PrPC表达下调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