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落实第一学段朗读教学的目标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vin09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
  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强调“小学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朗读,应该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旋律,而对起步阶段的阅读教学来说,更要强化学生的朗读训练。
  【关键词】朗读;小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朗读能力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不可能一步到位,新的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1—2年级)的朗读教学已经有了明确的定位,即“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种规定,对于起步阶段的阅读教学是科学的,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语言建构的规律和语感形成的规律。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有效地落实这一学段朗读教学的目标:
  一、读得正确、不唱读
  对于一个初入学堂的新生来说,一开始就培养认真读书的习惯至关重要,培养认真读书的习惯,首先要从“读得准,不唱读”抓起。具体说,抓三方面的训练:
  (一)读音正确
  众所周知,读得正确是读得流利、有感情的先决条件,学生初学拼音时,我就要求他们能读准每个字母、每个音节的读音,能区分卷舌音、平舌音、前鼻音、后鼻音等难读的音。学习生字后,我又要求他们借助拼音,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二)读词完整
  一字一拍,拖腔拉调是唱读的特点,也是朗读的大忌。“完整词”的朗读,是针对唱读而进行正确朗读的最基本训练。以部编教材一年级上册“d t n l ”中的韵文为例,引导学生完整地读词后再朗读,即“小兔小兔轻轻跳,小狗小狗慢慢跑。要是踩疼小青草,我就不跟你们好。”在以后各课的教学中,让学生自行拿铅笔试着画出词语,再进行朗读。朗读时,做到不拖腔拉调,语速略快。
  (三)读句停顿
  不管标点符号不同,句末停顿时间相等和固定一种语气地读,也是唱读的特征。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标点符号,读出不同的停顿时间和语气。如在读部编教材一年级上册“g k h ”中的韵文时,先向学生讲清逗号、句号停顿的长短,再引导其读拼音句:“小溪流说话,(见到逗号心里数一)哗哗,(见到逗号心里数一)哗哗。”(见到句号心里数二)再接着往下读。
  二、读得流利、有节奏
  为了避免学生读书时出现结结巴巴,或者用一个节奏、一个调子、呆板无味的现象,我对学生进行读得流利、有节奏的训练,主要是从两方面下功夫。
  (一)长句、古诗的分节
  课文中长句子的读法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如果不加指导,学生往往会“读到哪儿算哪儿,换一口气接着读”。所以,教师对长句子的朗读要做细致的指导,引导学生分节后再读。如部编教材一年级上册《小松鼠找花生》:大树/旁边的/地里/种了/许多/花生。
  古诗呢,朗读时同样需要分节,在适当的地方稍加停顿,读出古诗的节奏与韵味。如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学生经过分节训练,见到长句、古诗就能正确、流利地朗读了。
  (二)语调、重音的指导
  低年级的学生,不能根据句子、文章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需要来安排语调的变化、读出逻辑重音,不论什么句子、什么文章,均用平调来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启发学生思维,理解句子、文章的意思,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语调和重音。如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棉花姑娘》:朗读“不久,棉花姑娘的病好了,长出了碧绿碧绿的叶子,吐出了雪白雪白的棉花。”時,我先引导学生思考“你从哪儿知道棉花姑娘的病好了?你觉得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学生很快就找出“碧绿碧绿”“雪白雪白”,并很容易地明白了这两个词让句子变得美美的,要读得重些。通过指导,学生读出了正确的语调和重音。同时,也加深了对句子的理解。
  三、读得响亮、有感情
  在正确、流利地朗读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提高朗读的质量,就必须做到有感情地朗读。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是这样做的。
  (一)重视教师的范读
  小学生模仿力强,教师声情并茂、有声有色地范读,能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去,使学生在跟读中领会文意、展开想象,体验情感。如部编教材一年级上册《项链》一文,语句轻松活泼、文字清新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我通过范读,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渐渐地走进了作者的内心,感受到了作者对大海的喜爱之情,读出了应有的语气。
  (二)采用各种朗读形式
  课堂上,学生朗读的方式是灵活多样的,有齐读、个别读、分角色读、表演读、赛读、轮读、合作读等等。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朗读方式要因文因生而异,还以一年级部编教材为例,一般来说,人物对话多的课文,宜采用分角色读,如《四季》;描写景物的课文,宜采用轻声读,如《秋天》;情节生动的课文,宜采用表演读,如《动物王国开大会》;为了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宜采用赛读,如《妞妞赶牛》。总之,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勇于创新,更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我相信,只要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地落实第一学段朗读的教学目标,就一定能提早把学生引入最优美的朗读境界。
  (编辑:郭恒)
其他文献
造成53人死亡、70余人受伤的上海“11.15”特大火灾事故给予人们的警示是:除了必须严肃法纪,大力加强消防安全监管,不断增强人们的消防安全意识,学会在灾害中自助自救外,还必
4月26日,北京市委、市政府在北京会议中心隆重举行2016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共有180项成果荣获2016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包括一等奖27项,二等奖60项,三等奖93项.
期刊
【摘要】语文的本质是一门文字语言的学科,它的根基是语言,因而阅读能力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需要具备的基本功,学生不但对文章要会阅,而且要会读。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培养阅读兴趣。教师还要重视学生在平常学习中的语文知识的积累,引导学生对语文文章进行语言探究,拓展他们的阅读思维。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文写作水平,而且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
【摘要】作文作为小学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提高有着重大意义,故越来越多的小学语文老师提高了对小学语文作文指导的重视,希望通过强化作文指导,来提高小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及语文学习能力等,足以见得强化小学语文作文指导效果的重要性。所以下文从指导原则、写作目标和思想等方面分析了强化小学语文作文指导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作文写作;指导原则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
【摘要】随着义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已初见成效。面对近几年的成果,我们应该以更加严谨的态度  面对,针对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新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而这也就是为什么本文从问题教学法入手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进一步探索的出发点与立足点。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语文阅读;小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一)师
【摘要】在小学中年级阶段,习作能力的培养训练逐渐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何有效提高自身的习作能力?仿写是有效的途径。本文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针对仿写对学生的习作能力的作用和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的策略方面著手展开具体论述。  【关键词】中年级;习作能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仿写对小学生习作能力的作用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因知识、经验、情感等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对周
据美国《大众机械》杂志报道,好莱坞大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最新科幻大片《阿凡达》正在全球热映。实际上,卡梅隆还是美宇航局的科学顾问,参与研究用于火星探测任务的相机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市场制度安排的非均衡问题,揭示“小产权房”供地市场的制度成因。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博弈模型分析法。研究结果:1.在我国社会转型的宏观环境下,“小产
In heavy ion treatment facility in Lanzhou, the patient transport syste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facility, so LUST CDF servo drivers are selected to achieve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口语交际素养是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素养之一。但是由于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传统的作文教学更多的是怎样来写,很多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也不自觉地倾向于“写”,将“说”这一环节忽视或无视,从而无法真正发挥学生的语文能力。如何通过多种方法,把“说”和“写”两个独立的环节链接起来,循序渐进,灵活运用,从而达到提高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