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近平依宪治国思想的时代内涵和意义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jcq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党十八届四中全会上,习总书记强调了依法治国、依宪治国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宪法思想在当今法治社会中的重要地位。而习近平所提出的依宪治国思想,不仅与我国现阶段的法制建设的要求相符合,而且其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反映出我国正在不断优化治理水平,大力推进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健全宪法体系。从核心方面来看,根据宪法来对国家的各项事务进行处理是依宪治国所主要强调的重点。只有依宪治国才能为法治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才能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基础。
  关键词:习近平;依宪治国;时代内涵
  上世纪我国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并将其付诸于实践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其中,习近平的依宪治国思想在实践中进步和发展,为法治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该思想蕴含着丰富的理论价值和积极向上的时代内涵,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学习,加以发扬。
  一、习近平依宪治国思想概述
  (一)宪法的概述
  在我国,宪法作为具有最高效力的法律,不仅是其他所有法律的根本依据,而且还是中国法制统一的前提基础。宪法,乃一国之重本,是一切法律制度和法治建设的基石。宪法在当前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拥护和尊崇的根本大法。
  (二)依宪治国的内涵
  依宪治国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宪”代表的就是宪法,其不仅包括宪法文本,而且它的实质更在于由宪法文本所衍生的宪法原则及精神内核;二是“治”主要体现为中央人民政府所具有的治理党本身以及国家的能力;三是“国”,其所代表的是国家整体方面的事务。与此同时理解依宪治国,还有注重其所“依”,这就要求国家在治理的时候要依据宪法这个根本大法,而不是其他法律。所以,总的来说,依宪治国作为一种新型的治国制度,其主要体现为行使国家权力的机构抑或是执法者根据宪法所制定的要求来合法、合理地对国家各项事务进行管理。
  (三)依法治国与依宪治国的关系
  上个世纪90年代,依法治国写入宪法。自此,我们国家依法治国有了宪法上的依据。而到了本世纪,习近平提出新的治国理念——依宪治国,于是准确把握这两种治国思想之间的关系在当前是我们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衡量政府和公民行为的最高准则即是宪法,若政府在治国理政的时候不以宪法为依据,这便是违背宪法的表现,更是违背法治的行为。所以,对于依法治国与依宪治国而言,前者的提出为后者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要想有效推动依法治国顺利实施,就必须要加强完善依宪治国各项工作。
  二、习近平依宪治国思想的基本要求
  (一)依法治的前提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的前提是依宪执政
  根据依宪执政的内涵来看,执政党需通过宪法来加强对党自身内部的监督,切实遵守宪法与法律的要求来履行职责,加强民主建设,才能够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发展。而在依法治国中,一个关键的组成部分就是依法治党。对于执政党来说,依宪执政是我党进行法治建设的过程中所要长期坚持的。总的来说,只有先做好依宪执政,充分发挥执政党的带头作用,才能够实现我国法制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才可以有效贯彻依法治国的方针。
  (二)提高宪法意识,保障宪法权威
  宪法意识要求人们培养法律信仰,要发自本心地从宪法的角度出发,依照宪法规范与宪法原则,结合实践的现实需要,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有公民从自身出发,行使宪法所赋予的权利义务的同时维护宪法,才能在社会中树立宪法的权威与尊严,全面发挥宪法的巨大功效。因此,要在社会范围内营造尊崇宪法、信仰宪法的良好风气,让人们能够主动地将宪法的规范内化于心,用实际行动去遵守宪法。宪法的施行离不开思想保障,植根于民众内心的宪法意识就是宪法实施的思想保障和内在的动力。可以说,宪法的权威的维护要以宪法意识的增强为前提,习近平依宪治国思想要求全社会增强宪法意识,让宪法得到公民们的维护、尊重,让宪法深入到人们的心中。
  (三)依宪治国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
  依宪治国思想要求国家的治理体系要符合当前我们国家的发展方向,要符合实践的要求和中华民族前进的重要方向。因而,在依宪治国的思想指导下,我国的法治建设要以我国的法治现实为立足点,灵活把握法治建设的规律,建设法治中国。在法治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把握实际,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注重对人民根本效益的维护,不能盲目求全、用力过度。
  (四)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
  根据依宪治国这一理念的内容,只有建立起科学高效的宪法监督以及违宪审查机制,才能够从真正意义上落实宪法。宪法监督就是要做好审查和监督立法。中国立法机关以及监督机关是重叠的,即都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来予以担任,在自我监督方面难免存在不足。其次,有关此类违宪审查的相关制度和具体性操作规范相对不足,缺少适用的可操作性。笔者认为我国应尽快设立专门的宪法监督机构,同时细化和完善违宪审查具体规定,使违宪审查制度真正成为辅助依宪治国思想的重要利器。
  三、习近平依宪治国思想的实现路径
  (一)依宪治国——要发挥人大常委会及人大代表的主体性作用,完善立法
  宪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规范国家权力,保障人民主体地位,使人民尽可能参与到法治的建设过程。人大代表是连接人民与国家的重要纽带,保证人大代表及时充分地反映人民的根本意志,是依宪治国的应有之义。首先要合理协调与配置人大组织系统内部的关系,使各个部门高效运转,有序协商。其次应做到健全人大与社会工作沟通机制,使立法机关充分掌握时政热点和人民意愿。了解实际情况,为人民利益而提案。最后人大要加强对行政、司法、监察工作的监督,以促进依法行政的法治政府的建设,提高司法公信力,促进全民守法,维护宪法的权威。
  (二)依宪治国——要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当前,我国的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若还是沿用以前的行政管理体制,必然会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形成,因此对行政体制进行改革毋庸置疑。为了使得依宪治国的要求在现实的各领域工作中得到落实,就需要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简化行政管理程序。除此之外,还有要坚持管理优化服务的原则,处理好政府與市场的关系。进一步明确政府机关的权限、责任以及职能,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完善政务公开、权力监督等机制;依法设立执法机关,规范其执法权限,加强其与另外的部门的合作,不断健全执法程序 如认真执行听证制度,健全执法过程监督体制,以防执法权被变相滥用。通过采取一系列完善措施,加快朝着现代化法治国家的法治目标发展的步伐。   (三)依宪治国——要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
  随着我国越来越重视法治建设,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针对司法改革作出了顶层设计以及总体要求。然而现阶段,我国的司法建设还是有着各种缺陷。而要想解决司法建设中的问题,真正地体现司法公正公平,司法机关就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维护司法公正,确保让司法真正地成为捍卫权利的最后屏障,要确保司法机关能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不断调整司法权力结构,进一步健全内部监督制度,充分调动群众的司法参与积极性,突出保障人权的内容,杜绝“吃完原告吃被告”的现象的发生。
  (四)依宪治国——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及全面从严治党
  腐败是我党执政面临的最大威胁,如不加以克制,势必会破坏我党与人民群众长久形成的血肉牵连,严重影响人民对我党的信任,所以党必须严格遵守宪法与法律规定,这既符合宪法的时代内涵,也符合人民群众对于执政党的期待。党员干部如果不做到清正廉洁,带头遵守宪法的实施,维护宪法的权威,难以发挥宪法在当今法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我党应以宪法为基本工作导向,坚定不移地进行反腐倡廉建设,发挥监察委员会的监察效力,真正形成制度对于权力的约束。我党要积极运用巡视这把反腐利剑,使巡视内容及形式紧跟形势,避免其滞后于腐败的脚步。
  (五)依宪治国——注重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维护人民利益
  保障公民全面自由发展作为我党所着重强调的工作要点,被列入到了党的纲领之中。要想全面提升劳动群众的创造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首先就要促使群众们得到全面自由发展。而习近平也明确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就需要我党注重以人为本,把与广大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息息相关的问题如住房、医疗、就业、收入、养老问题放在首要位置,切实维护人民的利益,改善民生。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就需要通过立法的手段来为其提供普遍性保护和救济,加强法律对人民全面发展的保障,增进人民福祉,让公民们充分享受到宪法以及法律所赋予的权力。
  四、习近平依宪治国思想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1、依宪治国丰富了从严治党的执政理论
  从某种意义来看,依宪治国与坚持党的领导具有很多的相同点。要想使得法制建设以及民主事业建设有序开展,为人们有效行使主人翁的权力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关键就是要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地位。从理论层面来看,从严治党的执政理论要求党要严格地约束自己,不断地强化自身的党风党纪,严格依法执政,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依宪治国的思想要求党的各项行为要依照宪法的规定进行,不断强化自身的执政责任,在宪法和法治的范围内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依宪治国的思想丰富了从严治党的执政理论,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依宪治国完善了治国理政思想观念
  首先,治国理政的思想观念要求治理国家必须受宪法规范地约束。治国理政的进行,需要辅之以必要的监督机制。依宪治国可以充分发挥宪法的监督作用,更好地实现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的有效结合。
  其次,以宪法指引治国理政。以宪法为指引,将国家治理进行全面的、有计划的规划,在宪法的框架内,约束公权力的行使。治国理政是党和国家行使公权力的表现,公权力需要宪法進行约束,有了宪法的规制才能够有序的进行。宪法对于公权力的规制和约束主要表现在,宪法将公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公权力的行使能够为人民谋福利,对人民负责,逐步地推进法治国家的建设。
  (二)实践意义
  1、依宪治国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保证
  宪法作为我国政府机关以及所有公民都需要遵守的基本准则,同样适用于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的工作中。当前我们国家正在大力推进法治进程,社会主义法治进程推进以宪法的主体思维为指导,坚持宪法根本大法的地位不动摇。要想使得社会和谐稳定,国家政治秩序顺利运行,就必须要制定出完善且有效的法律体系。宪法和法律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建设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必须坚持以立法带动改革和发展,而立法又要以宪法为指导,在宪法的指导下,我国的法律体系才能更好地完善。
  2、依宪治国支持党对推进法治化的领导作用
  首先,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离不开党的领导,随着我国迈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更是要加强党的领导,而在依宪治国理念的支持下,党的领导作用更加强大。依宪治国为共产党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供着思想保障,共产党正是在其指引下,建设着社会主义社会,领导着政府在实践中做到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实现了阳光政府、高效便民的服务宗旨,为社会主义的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以中国共产党为重要的领导核心,同时以宪法为重要指导思想更符合历史发展规律,更切合人民群众的民心所向。
  其次,只有不断强化党的领导作用,才能够把依宪治国的理念落实到现实中来。党的执政权利是由宪法所赋予的,因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及执政能力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发挥领导一切的核心作用。在各项工作中,以维护宪法的权威和尊严为首要前提,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内解决国内外的各种问题。按照宪法的规则来不断完善党执政水平,优化党的自身建设,进而更好地带领人民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发展与进步。
  结语
  当前习近平的依宪治国思想正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但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时代内涵,会随着社会主义法治的进程不断地进行自我更新与完善,更好地应对国家在治理的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挑战。无论社会怎么发展,都必须要坚持依宪治国和依法治国的统一,不断推进我国法治文明的进程,争取早日建成法治中国,为中国梦的实现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全国人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5.
  [2]中国共产党党章[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6.
  [3]袁曙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的重要论述和我国宪法的修改[N].人民日报,2018-05-26.
  [4]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7-1.
  [5]习近平:《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2年12月5日
  [6]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 6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05.
  作者简介:
  尹文迪(1995年-),女,山东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主法治理论。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
其他文献
摘 要:《习近平同志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进一步帮助我们深刻认识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基本要求,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要大张旗鼓、理直气壮开好思想政治课,建立一支有效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  关键词: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
期刊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严格党员日常教育和管理,使广大党员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我国国有企业的一个显著优势。每一名国企党员都要在不断提高自身党性修养和综合素质的前提下,以良好的党员形象影响和带动职工群众共同进步,促进各项工作持续发展。  一、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期刊
摘 要:党建工作是企业拥有竞争力的源泉。本文从理论出发,结合笔者多年从事党建工作的实践经验,阐述了党建工作是企业发展生产力不可或缺的政治保证,论证了党建工作对企业生产力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生产力;推动作用  1 理论依据  党的建设它是指党为保持自己的性质而从事的一系列自我完善的活动,包括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等[1]。  生产力是人
期刊
摘 要:目前,农村拆迁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问题,即被拆迁人缺少长效的保障制度,公共权力无法得到有效的遏制,被拆迁人的房屋、土地、附属物等价值被低估。所以,笔者结合多年拆迁工作经验提出以下分析和对策。  关键词:农村拆迁;问题;对策  1 征地拆迁补偿概述  关于征地拆迁补偿问题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更多的关注度在如何保护失地农民利益方面。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对变革方式有了更高的要求
期刊
摘 要:自十八大之后美丽乡村建设成为了社会的热点话题,美丽乡村的建设成为我国现阶段发展的重要任务。美丽乡村建设讲究的是可持续发展,即“可持续性”,“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这不仅要体现在乡村的生态系统和资源保护之中,同时还要传承当地所具有的特殊精神元素。本文通过对鲁南民居的结构形式的历史变迁的研究,提取具有鲁南地区文化象征和富含特殊精神的物质或精神元素,融入到美丽乡村的建设之中,以民居和乡村
期刊
摘 要:群众文化活动是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自身精神方面需求与知识拓展需求而开展的一系列自我教育、自我学习以及其它形式的文化艺术活动,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具有明显的时代特性。实际群众文化活动是一种客观性质的存在,同时也是一个动态的演变的过程,因此群众文化活动具有一定的时代价值,对其管理应当符合动态演变的特点不断创新突破。  关键词:群众文化;时代价值;管理创新  1 群众文化活动概述  群众文化
期刊
摘 要:从严治党,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治党,重在基础,如何把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形式新要求,形成重视基层,大抓基层,夯实基层的新常态。在全国上下掀起“学习强国”的这种新局面下,如何打造一支过硬的党支部建设势在必行。  关键词:打造;过硬;党支部建设  党支部是党组织的核心细胞,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在集团公司党委提出的“党建提升年”的战略背景下,建设一个战斗力强、向心力强和号召力强的党支部,既是党
期刊
摘 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变革的实践中创造的,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新型政党制度。正确认识和把握新时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人民主体性,有利于我们更加自觉践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使之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服务,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利益服务。  关键词:中国政党制度;人民;主体性  人
期刊
摘 要:从2000年以来,我们国家的GDP增长速度一直都保持着良好、稳步的状况,虽然近期国家在进行调控,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国的居民的年收入和人均收入都有了提高,人们的手里有钱了,可以去改善方方面面的状况。显而易见,我国GDP的增长是离不开各类公司的贡献的,人们在这个过程当中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有所改变,这种改变,我们要辩证的去看待,因为它既有好的一方面,也会有坏的一
期刊
借鉴产业耦合的相关理论,笔者认为,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的定义为: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之间相互促进发展、协调共生,通过生产要素配置、资源共享整合、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从而使两个产业的发展空间不断向高附加值和规模经济发展的动态过程。与此紧密联系的一个概念就是耦合协调度,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即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这两大产业间、构成要素间的耦合程度,是指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之间,各个组成要素和结构之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