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下的中职思政课教学策略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060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就业为导向”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一个重要办学方向。作为教学第一线的中职思政课教师,我们在从事中职思政课教学工作时,应如何围绕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在思政课的课堂上实现学生专业技能与专业素质的提升呢?本文尝试从现状、原因分析以及相应教学策略的角度展开阐述。
   【关键词】以就业为导向;新课程改革;中职思政课;教学策略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时代背景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明确指出:中等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中等职业教育是岗位就业教育,不是学术型人才的培养教育。为了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各中等职业学校从课程改革、就业指导、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面开展工作,努力构建以技能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中职思政课程也应积极响应“以就业为导向”这一要求,肩负起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的任务。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思政课现状
   “以就业为导向”已经成为中职学校基本的办学方向,相关的改革措施也在一一落实;中职思政课在教材内容、教师素质以及教学格局方面都取得了突破和创新。但是,将“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与中职思政课教学相结合,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学校领导重视不足
   “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需要进行专业课程改革,基础课程改革同样重要。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意识、职业情感、职业态度、职业习惯以及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培养都离不开思政课。然而,有些中职学校将实现从“知识本位”向“职业技能本位”的转化,错误地理解为要将重点放在加强专业技能课程改革上,在推行课程改革、产学结合、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将课程设置向专业课程倾斜,忽略了思政课等基础课程在推进“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足
   中职学生往往把自身专业的学习与思政课程分离开来,没有意识到:职业意识、职业素养的养成,法律意识、经济意识、政治意识、文化意识的培养,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职业生涯的规划,这些内容都对自身的专业发展有着长远而深刻的影响。学生对思政课存在着讲大道理、讲纯理论的刻板印象。在急功近利、急于出人头地、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等社会不良价值观念的影响下,学生对思政课立德树人的职业素养、敬业精神等正确高尚的价值理念往往不能感同身受,缺乏认同感,影响了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三)思政课教师认识不足
   一些中职思政课教师没有及时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仍然按照传统的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只关注思政课教材本身,对学校各专业的专业特点不了解,对学生的专业成长不关注,教师自身的知识体系长期没有更新,对如何有效地根据中职学生的专业学习特点进行教学的实践操作水平不高、认识不足。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理念要求思政课教师积极调整和优化思政课教学策略,从而更好地促进中职学生的专业成长,帮助他们为未来就业岗位做准备。
   三、以就业为导向下的中职思政课教学策略
   (一)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职业教育新理念
   中职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中职思政课教师要更新观念,加强思政学科知识与学生专业技能的结合,要摒弃教师本位下忽视学生的学的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要从过去以教材为中心,以如何教为重点,转到以学生为中心。
   我们要熟悉授课班级的专业特征和学生情况。一方面,中职学校的不同专业有不同的专业特点。我们要熟悉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结构体系。相同的思政课程针对不同的专业、不同层次的班级要有不同的调整和变化。另一方面,熟悉学生的具体情况,如,学生人数、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兴趣、爱好、个性、心理发展的特点等。针对不同的授课对象,有的放矢,提高教学效果。
   以“职业道德是职业的灵魂”为例,针对学前保育专业学生,设计师德专题;针对财会专业学生,设计清正廉洁专题;针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设计优质服务专题;针对汽修专业学生,设计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专题……中职思政课教师要根据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确定不同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精准定位教学设计。
   (二)筛选体现职业技能本位的教学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说:“‘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政课课程内容是从“知识本位”向“职业技能本位”的改革。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专业学习特点和社会劳动者的素质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取舍、充实、添加与改造,筛选出课程中与培养职业能力直接相关的内容,充分发挥思政课的职业教育功能。如,《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可以筛选出职业礼仪练习、模拟法庭辩论、职业道德演讲等职业素养课程内容;《经济政治与社会》可以筛选出模拟商品推销员、企业创始人、银行职员、记者、社会观察员、民间艺术家等不同职业的实用技能课程内容;《职业生涯规划》可以筛选出社会调查、社会访谈、模拟求职招聘、模拟职业场景等社会实践课程内容。
   陶行知认为,教科书应该是“活的、真的、动的、用的”。思政课教学内容应成为引领中职学生进入职业生活的桥梁。在思政课教学内容中融入职业意识、职业素养、职业定向等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明确今后就业的目标与方向,促进他们的职业社会化成长。
   (三)确立结合职教特色的三维教学目标
   课程改革确立了“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位一体的立体维度目标。教师在每一堂思政课的教学目标中也要体现职教特色,目标的设定要面向滿足社会需要,培养技能型人才;面向第一线的劳动者的素质要求;面向各专业岗位和岗位群的能力标准,从而整合成富有中职教育特色的三维教学目标体系。    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重视知识的传授的同时,注
  重职业意识、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的培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采用迎合学生互动性、实践性特点的学习活动,如情境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职业情感、职业态度与价值观。
   以“增强规则意识”一课为例,通过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获取对规则、纪律、法律的认识,这是形成良好职业品质的基础。通过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调查等方法对规则、纪律、法律进行探究,实现自我建构,这是良好职业品质的养成过程。通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增强规则意识和守法精神,这是良好职业品质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这种三维教学目标的设定,突破了以往狭隘的强调文化知识本位的目标设定,把学生看成能适应未来职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劳动者。
   (四)采用适合学生的开放的、互動的、民主的实践教学方法
   “以就业为导向”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中职思政课程不仅是知识,也是经验和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知识的过程。中职学生自我意识日趋成熟,有着强烈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对于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充满自信,对于“注入式”教学的单一说教非常反感。同时,学生职业品质的养成是一个不断内化、自我建构的过程。因此,思政课教学应从教师的“外灌输”转变为学生的“内建构”,采用适合中职学生的开放的、互动的、民主的教学方法。
   以“文化的多样性”一课为例,首先,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街头巷尾的文化古迹。接着,根据当地的民俗文化、建筑、语言文字等内容分组考察,或收集资料、或实地探究、或走访民间艺术家。最后,针对调查结果展开讨论:如何将当地优秀传统文化引进校园。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学生有体验的现实问题为素材,设置相应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活动,从而构建相应的知识结构。
   这种开放式的思政课堂教学,先让学生到社会生活中用眼看、用耳听、用脑思考、用心感悟,用亲身经历去获得直接经验,再让学生回归课堂,通过交流与探究,引发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思考、归纳与整理。从而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融为一体,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为校内专业学习与校外专业实践积累社会经验。
   总之,“以就业为导向”下的中职思政课教学要实现由“关注知识”向“关注学生”的观念转化,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学生专业学习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建立“社会即课堂”的教学观,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体验和探究,从而促进其职业素养、职业技能与职业能力的养成,为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作支撑。
   【参考文献】
   [1]杨洋.中职德育课教学中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J].新校园(中旬刊),2015(05)
   [2]张克强.浅谈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000)008
其他文献
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占结核病的10%~20%,是常见严重的肺外结核病,其预后与早期诊断及治疗密切相关.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T-SPOT-TB)试验是利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感染者的特异性T细胞来诊断结核病的一种新方法,利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存在结核感染特异性T细胞,这些T细胞在受到致病性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抗
期刊
【摘 要】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是新课改提出的要求,也推动了档案袋评价方式的出现,但是在美术课程方面却没能得到大力的推广和应用。美术教学的关键环境就是评价,新课改教学评价注重评价功能的发展,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档案袋评价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首先进行了方案待应用情况的调查,之后再探讨了中小学美术教学设计过程中档案袋的应用。   【关键词】档案袋评价;中小学美术教学;设计应用  
2010年4月24日至25日。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24大)在北京隆重举行,会议期间宣布了《关于表彰先进专科分会、先进地方医学会、优秀期刊的决定》,《中华传染病杂志》等40种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被评选为优秀期刊。
期刊
患者男,43岁.2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面黄、尿黄,无特殊不适,在当地医院查肝功能异常(具体不详),诊断为肝炎,长期服用葡醛内酯、云芝多糖等,黄疸时轻时重,多在感冒及劳累后加重.13年前患者劳累后出现乏力、食欲不振、恶心、皮肤黄染明显加深、轻度下肢水肿,ALT升高,HBsAg、抗-HBc和抗-HBe均阳性,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中药治疗后仍面黄、尿黄,每年查1~2次肝功能,TBil在200 μmol/
期刊
患者男,40岁.7d前突然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6℃,4d前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曾在外院行抗感染治疗(用药不详),并行颈部、背部、右侧腰部刮痧治疗.病程中有全身酸软,头晕,腰痛(右侧为主),无头痛、眼眶痛,近1d尿少,尿量不详.即往无心、肺、肾疾病史.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72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 90/60 mm Hg(1 mm Hg=0.133 kPa)。
期刊
全球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我国属HBV感染高流行区,一般人群的HBsAg阳性率为9.09%.有效的抗HBV治疗是延缓或阻止慢性乙型肝炎进展至肝硬化、HCC或死亡的重要措施.阿德福韦酯(ADV)已获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尤其适用于需长期用药或已发生拉米夫定耐药的患者。
期刊
目的 检测和分析2009年广东省甲型流行性感冒(流感)暴发流行期间首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HA)基因.方法 对2009年广东省首例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咽拭子进行病毒分离,取细胞培养上清液提取病毒核酸,采用HA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和同源性分析.结果 获得2009年广东省首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HA基因,大小为1710 bp,命名为A/Guang
目的 了解2009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管内插管相关性感染的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血管内插管相关性感染的临床特征和微生物学特征.结果 共送检各类插管219个.通过插管培养法确定29例定植、7例置入点感染、6例插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但无阳性报警时间差方式确诊的CRBSI.ICU的CRBSI的发生率为(0.99~3.03)/千插管日.定植菌株中,革兰阳性球菌为51.72%,非发酵菌为20.6
目的 探讨细胞色素P450(CYP)2E1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ADIH)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择符合条件的339例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其一般情况及肝功能,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进行基因分型.数据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ADIH病例组103例结核患者CYP 2E1的7632T/A、101 9C/T、1259G/C等位基因频率分
期刊
目的 分析旋毛形线虫分泌抗原P53的免疫学特性,评价其免疫诊断价值.方法 克隆并测序分析旋毛形线虫P53的编码区序列,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其与其他蠕虫同源蛋白的相似性以及潜在的线性B细胞和T细胞表位;并将成熟肽编码区克隆至pET28a(+)原核表达质粒中,纯化的重组蛋白用旋毛形线虫感染血清和其他寄生蠕虫感染血清经Western印迹法鉴定其免疫反应性.结果 生物信息学分析未发现其他寄生蠕虫的P53同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