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区域地理教学策略

来源 :新校园·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5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区域地理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区域地理教学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区域地理所要解决的问题,并探讨了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区域地理;教学策略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地关系”的学科,包括系统地理和区域地理两部分。初中区域地理的内容集中在七年级下册和八年级下册教材(人教版),它是初中地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区域地理教学研究,对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方法和地理核心素养,优化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一、学习区域地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方法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应设法使学生“掌握学习或了解一个区域的方法,在需要的时候,迁移到其他区域的学习中”。传统的区域地理教学方法就是“4w法”,即确认特定区域“在哪里(where)”“是什么(what)”“为什么(why)”和“怎么办(how)”四个问题。
  1.在哪里(where)
  “在哪里”就是对区域具体位置和准确范围的学习。
  一般通过对区域的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方面来准确分析一个区域的位置。南北半球季节相反;不同的纬度位置决定了该区域所处的温度带、气候类型及生产和生活方式;海陆位置也决定区域的降水量,进而影响气候类型。如学习中国地理时,明确我国的纬度位置是4°N~53°N之间,大部分地区属于北温带,只有南部沿海少数地区属于热带,没有寒带。光热条件好,南北跨纬度近50°,冬季南北温差大,气候复杂多样,生物资源丰富。
  范围就是相对位置,区域分界线各不相同。如我国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连长城。对位置和范围知识的了解,能够培养学生对地理空间格局的观察能力。
  2.是什么(what)
  “是什么”就是要明确区域内的自然因素、人文因素和区域特征。
  自然环境指地形、地势、气候、河湖、植被、资源等方面。如学习“黄土高原”一节时,分析本区的自然环境。其属于高原地区,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暖温带,半湿润区,主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量在400~800毫米。本区水土流失严重,地表支离破碎、千沟万壑。
  人文地理指人口、人种、民族、宗教、语言、城市、经济(交通、农业、工业、旅游)等。如对中东地区人文地理的描述:白种人,有众多的阿拉伯国家。有阿拉伯人、波斯人、土耳其人和犹太人,主要信仰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大部分国家以石油工业为经济支柱。这里位置重要,是热点地区。
  3.为什么(why)
  “為什么”是对区域内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和差异的分析。如为什么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存在巨大差异?由于南北方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不同而导致自然环境的不同,表现在气候、地形、土壤、河流流量、植被类型等方面。人文差异也明显:南稻北麦,南甘北甜,南米北面,南船北马。南方和北方的居民建筑差别很大,剧种各具特色。
  4.怎么办(how)
  “怎么办”是区域内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各个区域面临的问题各不相同,主要是人口、粮食、资源、环境等全球性问题。如我国黄土高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通过分析根本在于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种草种树、修建梯田、修筑挡土坝、打坝淤地;合理安排人类活动:退耕还林还草、减少牲畜放牧数量。教师要教会学生分析区域地理的方法,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和发展观。
  二、区域地理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1.构建区域地理诸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思维导图
  首先进行区域定位,根据区域位置,判断分析地形气候的类型和特点,以地形气候为基础,确定其相应的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以自然地理特征为条件,分析对人文地理的影响。这就要求把这四方面的知识进行整合分析,形成知识体系,在头脑中构建起区域知识网络图和思维导图。
  2.抓住区域主要特征和主导影响要素
  对“4w”不能面面俱到时,要抓主抓重。如我国西北地区的主要特征是干旱,主导影响因素是距海远,深居内陆。青藏地区主要特征是高寒,主导影响因素是海拔太高,是世界屋脊。
  3.抓住人地关系这一主线
  学习区域地理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人地观念等核心素养。每学习一个区域,都要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分析人口、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是否协调,探讨促进区域发展的措施和途径。
  4.实施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区域地理教学可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如区域位置和范围的学习可设置读图填图训练;区域内各要素的关系分析可通过构建思维导图的方式;布置课外研究学习活动,利用学校和家乡的地理资源,结合课程教学需要,以个人或者小组的形式开展观察、调查、访谈、实验、查阅资料等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动手动脑,培养素养,提升能力。
  参考文献:
  胡立强.整合区域地理资源提升学生读图能力[J].大学教育,2013(4).
  注:本文系甘肃省平凉市课题“初中区域地理教学研究——以‘北方地区’为例”阶段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PLWKT2017262)。
其他文献
【正】 1 1-3-1落位底线移动进攻法战术方法:见图A。1将球传给左侧2时,右侧中锋5突然横切.接2的球投篮。如果5未接到球.则落在左侧中锋位置。与2在左侧形成2打2(5跟防)。如果
音乐能够促使人们的心情舒畅,同时还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生活的质量,所以音乐对人们生活是非常有益的。小学时期是学生可塑性最强的时期,所以想要提升人们的音乐素养,就要求在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现阶段的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 对美术学习不感兴趣,课堂效率不佳,如何提高学生兴趣, 提升初中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
所谓“学而不思则罔”,就是说一味学习而不加思考则无法做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有效运用,语文学习更是如此。而问题对诱导学生思考具有一定的作用,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在新时期的教育领域,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占据主导地位。民歌作为民族音乐文化重要组成部 分,将其应用于小学生音乐教学活动中,所呈现的教学意义十显著。鉴于此,本文主要围绕
船舶二冲程柴油机排放出的废气中含有的氮硫化物严重污染大气,为了使船舶二冲程柴油机排放出的废气满足Tier Ⅱ要求及Tier Ⅲ要求,需要采取机内及机外控制以减少废气中NOx的
<正>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电影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中小成本电影创作如雨后春笋般呈逐年增长的态势,它们中的大多数都面临着文化表达与市场回报的两难窘境。一些优
研究了安全浓度的混合重金属铜(Cu)、锌(Zn)、铬(Cr)和镉(Cd)污染物在鲫幼鱼组织中短期的积累和分布。实验结果表明:Cu、Zn、Cd和Cr4种重金属之间的联合作用为毒性剧增的协同
毋庸置疑,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音乐鉴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音乐鉴赏能力对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提升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将谈一谈应该怎样在初中音乐
对4种金属离子Al3+、Ca2+、Fe3+、Fe2+单因子和双因子联合作用对养殖水体中磷的去除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单因子作用中以Al3+和Ca2+除磷效果较好,除磷率可达50%以上。双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