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在泪光中闪耀

来源 :时代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j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人民日报》以两个整版的篇幅,发表了蒋巍的报告文学《闪着泪光的事业——和谐号:“中国创造”的加速度》。这是该报自1978年连续转载发表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理由的《扬眉剑出鞘》之后很长时间没有过的引人关注的文学现象了。
  新闻报刊是报告文学开始和立足的重要阵地,曾经有很多优秀报告文学作品从这里产生。只可惜,近些年一度沉寂。随着《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纸作品版的陆续恢复,这样的情况正在出现喜人的变化!
  特殊的表现必然有特殊的原因。读过蒋巍的作品之后,我以为《人民日报》所以如此作为的原因,就在于作者用出色的报告文学描写,及时、简洁、形象和深刻地描述了足以代表与表现中国改革新阶段辉煌成果的——中国高速铁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引进国外技术到自主创新,全面引领国际先进技术这样激动人心的伟大事业。这种伟大的建设事业和报告文学创作相得益彰的表现,在一个新的高度上有了再一次的出色表现情景,令人振奋。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多少年来,铁路一直是旅客和物資运输的主要工具。铁路建设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及作用,是很突出的。但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随着大批流动人口的流动需要和大量物资的集散运输需要,即使是已经大大发展了的航空和高速公路运输,依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铁路运输,仍然是需要仰仗的运输手段。正是在面对着巨大的需求和压力的时候,党中央、国务院果断拍板,积极发展中国的高速铁路建设,勇敢地应对中国社会的民生和建设发展需要。《闪着泪光的事业》,用内容丰富、紧凑流畅的激情文字,精简而动情地描述了中国200万铁路人,在巨大的压力下所承受的委屈、艰难和在新的机遇到来时所焕发出的智慧、力量和坚韧、崇高的无私精神、行为。
  这篇报告文学,着力描绘中国高速铁路建设伟大事业从向往到真正开始策划、设计和展开壮阔建设的感人历程。作品很好地报告了中国的高速铁路建设是如何被提起,并经历了怎样的曲折和艰难建设而今领先世界的情形,也十分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这个过程中很多人物的个性行为和精神,像那些在受阻的列车上被急躁震怒的乘客撕破了衣服而仍然热情服务的乘务人员,像在引进规划高速铁路蓝图中表现出智慧、不屈、刻苦、牺牲和大国风范作风的如何华武、张曙光、董安平、赵秀丽、赵明花、何劲松、“五朵金花”、孙斌斌等统帅和骨干人物,是他们不断地巧妙安排和周旋,艰难攻关,科学追求,忘我地劳动与付出,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方面为高速铁路建设创造了条件,使中国的高速铁路在建设中有了自己的独特技术积累,使中国的高速铁路达到了如今世界的前沿水平。作品巧妙地将叙事和对人物的描写结合一体,通过典型的细节和有力的事件证据说明宏大的思考主题,在振奋人心的事实基础上表达铁路人的伟大国家情怀和建设激情,在密集的信息传递和动人事迹描述中,将读者牢固地牵引与俘获,使人不由自主地在了解中产生豪情,在感动中产生钦敬,在激动中感到中国的光荣!
  蒋巍不愧是一个有激情的优秀报告文学作家,他以激情和诗笔,在高速铁路这样重大的题材对象上发挥才情,出手不凡。多年来,出现过不少书写重大工程事件和重要人物的作品,但是除了徐剑报告青藏铁路建设的《东方哈达》等少数堪称成功的作品,大多数作品只具有题材的重大意义而少有文学艺术的感人价值。唯《闪着泪光的事业》再次使人们感受到了报告文学的魅力,并对之产生新的期待!蒋巍有很强的把握驾驭重大事件的能力,他从容自若地选择资料和开掘事件细节意义、情感精神内涵的能力和眼光,使作品外部饱满灵动、细部精致绵密,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而语言文字的流畅,诗意的表达常在细小处显现出人性和精神的高度。如像“无论多么绚丽的梦想,无论多么伟大的设计,当最后一道工序完成时,站在旁边默默擦汗的一定是一群工人”这样歌赞劳动伟大的文字,就很让人感动!多年来,我一直将掌声送给那些富有时代精神和社会使命意识的报告文学,因为很多优秀报告文学作家在当下不少人只看重物质、权力和自我倾诉的环境里背负着公众的责任,在社会复杂的矛盾忧患中承担着追问和建设的努力。《闪着泪光的事业》,是报告文学作家们这种情怀的一种很好表达,我以为,作家的激情和作品的表现,会使更多的人感受到报告文学在这个时代的个性力量。
其他文献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每逢历史重要时间节点,我们总会回望历史,让历史之光,照亮前进的道路。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9月3日,中国以大阅兵形式隆重举行纪念大会,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意义重大,举世瞩目。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时代报告》精心策划,重磅推出两组不同体裁的大型系列宣传图文:一组是特别报道,突出思想性、理论性、精准性,站在世界、时代大背景下,全方
期刊
以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为契机,《时代报告》第5期的《作品》专栏推出3篇作品,宣传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3位共产党人,用对党的无限忠诚倾其心血与智慧,做出了卓尔不群的贡献。  现就3篇作品,分别予以简析。  “重温经典”篇:《铁人王进喜》(作者穆青、高洁)——  这篇作品,记述共产党员、开创大庆油田的闯将、为发展我国石油工业建功立勋的铁人王进喜的光辉业绩。  1960年春,正当我国遭受严重自然灾
期刊
近览《时代报告》2016年第8期上旬刊封面,眼前为之一亮:图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大幅半身彩照,他居左微侧,面部神态庄重刚毅;背景图中,旗手高擎“八一”红旗,引领海陆空官兵,紧握钢枪,步伐铿锵,威武雄壮。这幅图片,也刊发在以“中国强军”为主题的《特别报道》专栏的首页上,让读者激情洋溢、振奋不已。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9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该刊推出的《特别报
期刊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两句话,在近期审读《时代报告》刊发的《根据地》和《感动中国的陇海大院》以后,使笔者产生共鸣,乃至引发了非同寻常的深层感悟。  这是两篇刊登在该刊不同期别的作品:前者在今年第1期(中旬刊)发表,后者在今年第4期(上旬刊)面世。这是两篇不同体裁的作品:前者系长篇报告文学,后者则是文图并茂的中篇通讯。这是两篇反映不同时代背景的作品:前者是对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冀鲁豫
期刊
巍巍函谷,名扬天下;睿智老子,真传留香。这五千言的圣卷在桃林热土上染红了多少山花!她,张淑霞,就是隐藏在函谷关角落中平凡的一朵。25年来,她带着“您给我一棵幼苗,我还您一株大树”的梦想,默默躬耕。仁爱,是不变的情怀;行走,是永远的航程。  提起张老师,了解她的人总会打上 “勤奋、敬业、爱孩子”的标签。面对大家的赞许,她总是微笑着说:“咱这辈子就是一个哄小孩的,党和国家培养咱就是为了把娃娃管好,咱有
期刊
张万庆先生的名字,我在二十几年前就听说了,而且对这位中原书风的先行者一直比较关注,但至今与张先生仍是缘悭一面。我之所以关注张先生,是因为他是一位特立独行、不同流俗的书法家。其书风从传统中来,和古代的中原古法一脉相承,同时也是当代“中原书风”的一种形式,然而万庆先生却走的是一条与众不同的艺术道路。张万庆艺术实践的意义,既说明“中原古法”乃至书法艺术传统尚有深厚的内涵等待挖掘,也说明当代中原书风并非一
期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准确把握当代中国实际,科学回答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诸多重大问题。总书记一再强调,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没有贫困人口的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生活在扶贫标准线以下。如果是那样,就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全面建成
期刊
在全省上下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时重要讲话精神的关键时期,11月30日上午,2019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年会暨周家钧窑杯“我和我的祖国”征文大赛颁奖仪式在禹州神垕古镇隆重举行。  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韩达,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省诗歌学会会长张鲜明,省报告文学学会执行会长、时代报告杂志社社长、总编辑张富领,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韩强毛、徐宜发、张善伟 、肖根胜等出席年会和颁奖
期刊
1. 于都县寒信村   在红军长征85年的历史节点上,一位摄影师从长征集结地江西于都出发,先后经江西、湖南、福建、贵州、四川、宁夏、陕西等长征沿线部分省区,用镜头记录下了他所走过的长征路。  在江西于都,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讲解员讲述了30位红军女战士参加长征的不凡事迹;在贵州遵义,关于已故老红军李光两次“长征”的事迹,彰显出一位老红军永不磨灭的家国情怀;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
期刊
庚子年对中国人向来不友好,特别又与鼠年相遇,大年初一就不太平。  一场突如其来的抗“疫”大战拉开了帷幕……  疫情危急!中华告急!武汉三镇人民的生命最危急!  九省通衢在流血,江城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面对凶残瘟疫,在民族危难之际,党中央一声令下,具有战斗精神的中华儿女奋起参战,迅速打响剿灭“疫”害的人民战争。  面对大敌,老英雄钟南山横刀立马、威风不减当年,驰援江城;李兰娟院士宝刀不老,身先士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