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数学教学涉及了较为丰富的学科内容,也具有了一定的知识难度,因此就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将复杂的数学概念或规律有效传授给学生,而且当前大部分高中学生在数学知识运用方面表现出的不足几乎都是由教学方法造成的。
关键词:高中数学;体验教学;应用策略;新课标
当前我国新课标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所有学科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都成为教学的重点与主要教学目标,针对当前高中数学中存在的知识应用能力不足问题,只有选择科学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效果较明显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
一、体验教学法的特点与作用
(一)引导学生的基础知识认知
对于较为复杂和深入的高中数学教学来说,学生基础知识认知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学习能力的高低。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基础知识教学往往是单纯的概念、定理等理论讲述,学生无法形成形象性体验认识,所以认知效果较差、基础性认知水平不足。通过体验教学法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改善因枯燥的理论教学而造成的基础知识认知不足问题。体现教学所采取的教学理念是让学生对所有的知识以真实体验来感受知识的内涵,实现真正意义上对知识的理解,使基础知识深入到脑海中形成固有认知,才能使学生学习能力的开发和知识的灵活运用等目标有效实现。
(二)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潜力
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对于多数学生而言,高中数学不仅是一门缺乏趣味性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较有难度的学科,因此往往表现出学习主动性不强的问题,影响了教学各项教学工作的开展。体验式教学能够彻底转变高中数学教学过程缺乏趣味性的状态,使教学活动转变为互动性强、趣味性强、操作性强并且具有丰富教学形式的多彩课堂。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体验到学习的趣味性,还能够在体验的同时提高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与学习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生创造性思维是能够通过一定的教学技巧得到培养与提升的,而体验式教学方法正符合了这种培养要求。体验式教学不仅以其丰富的教学体验来增强学生的基础知识理解能力,更可以通过层次性题目设计让学生在逐步的体验学习与思考中获得创造性思维的锻炼,进而提高学生灵活解答问题的能力。
二、高中数学体验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模仿实践的教学情境
模仿实践的教学情境能够使学生将教学理论知识与现实结合起来,提高知识的应用水平及认知程度。模仿实践的教学情境创设应当首先明确教学目标及教学中涉及的各种数学知识,并且通过合理的情境设计将这些知识有序的串联起来,使学生能够在体验教学过程完成知识的自由转变。教学情境创设过程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主题的选择一定要保持与学生实际生活接近或者与学生兴趣同步。
例如针对“利率计算”这一课题实施体验式教学情境设计,传统教学中普遍以银行利率做为例题来让学生作为实践应用练习。由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接触银行利率较少,因此这种情境创设方案必然是不恰当的,以当前大部分学生都接触过的商业保险购买为例来创设情境,则能够实现更好的效果。大部分学生的家长几乎都会从孩子0岁起就购买商业保障,有不同的缴费年限,以20年为例。假设学生的家长自0岁起为他购买年交6000元的商业保险,缴费年限为20年。那么当学生到60岁时就能够获得每年50000元的收益,如果连续领取20年,那么与银行利率相比那项投资的收益更高,在此还要假定银行利率稳定为5%的前提。这样计算通过实际收益的对比非常容易就能够比较出两种不同投资方式的收益差别,既保证了情境创设趣味性,又提高了学生对利率计算的应用水平。
(二)强化体验交流、促进深化感悟
体验式教学所运用的教学模式能够将学生带入一个创设好的情境中,使学生提高对数学知识实践应用的认识。单纯的体验情境创设是无法将这种应用能力进一步提升的,因此需要教师在体验教学实施时强化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体验交流,使不同的观点得到沟通,提高学生思维开阔性,深化对数学知识的感悟及实践应用的扩展。
例如针对高中几何中的“椭圆定义”的教学体验式方案设计,虽然椭圆是生活中极为常见的一种几何形状,但对其几何特性学生却是几乎一无所知的。因此这一课题就极为适合运用强化交流的体验式设计来增进学生的体验感受,提高感悟水平,具体教学实施方法如下。首先不借助任何几何工具,选择几位学生以手动方式来画出不同的圆形,前提是为手动画圆事先画出两道平行的直线。这样学生所画出的圆即有圆形、也有椭圆形。其次让学生对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圆做出评价,分析共同点与不同点。几乎所有的高中学生都能够明确圆形的特点,但椭圆形的特点几乎所有学生都无法提出合理的几何观点,通过分析在学生心中形成明确的学习目标。最后用正确的椭圆绘制方式画出标准的椭圆然后让学生讨论,通过对标准椭圆画法的观察,总结出椭圆的几何特性,就能够将学生思维更进一步带入正确的几何定义中。
(三)总结与反思
体验教学的体验过程固然是重要的,然而体验过后的反思也是提高学习能力所必须的。教师可利用教学活动结束、课堂接近尾声的一小段时间让学生对课堂上体验教学的过程进行总结,并对学习过程中的个人思维活动进行反思,明确自身的问题,使学习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如上例中的椭圆定义就可让学生归纳和总结正确定义未明确时的个人观点或思路,掌握自身思维中的问题所在。
三、结束语
体验教学法能够将学生带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情境中进行体验,使数学知识及其应用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同时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对数学问题解决的具体操作实践和应用,也使学生提高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自主性。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技巧运用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极为重要,只有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体验教学方案,才能使其教学提升效果发挥到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戴尚超.高中数学体验教学法的实践与反思[J].数理化学习,2014,02:60.
[2]杨宁俊.高中数学体验式教学应用[J].高考(综合版),2014,12:26.
[3]赵瑞平.“体验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5,15:97.
关键词:高中数学;体验教学;应用策略;新课标
当前我国新课标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所有学科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都成为教学的重点与主要教学目标,针对当前高中数学中存在的知识应用能力不足问题,只有选择科学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效果较明显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
一、体验教学法的特点与作用
(一)引导学生的基础知识认知
对于较为复杂和深入的高中数学教学来说,学生基础知识认知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学习能力的高低。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基础知识教学往往是单纯的概念、定理等理论讲述,学生无法形成形象性体验认识,所以认知效果较差、基础性认知水平不足。通过体验教学法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改善因枯燥的理论教学而造成的基础知识认知不足问题。体现教学所采取的教学理念是让学生对所有的知识以真实体验来感受知识的内涵,实现真正意义上对知识的理解,使基础知识深入到脑海中形成固有认知,才能使学生学习能力的开发和知识的灵活运用等目标有效实现。
(二)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潜力
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对于多数学生而言,高中数学不仅是一门缺乏趣味性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较有难度的学科,因此往往表现出学习主动性不强的问题,影响了教学各项教学工作的开展。体验式教学能够彻底转变高中数学教学过程缺乏趣味性的状态,使教学活动转变为互动性强、趣味性强、操作性强并且具有丰富教学形式的多彩课堂。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体验到学习的趣味性,还能够在体验的同时提高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与学习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生创造性思维是能够通过一定的教学技巧得到培养与提升的,而体验式教学方法正符合了这种培养要求。体验式教学不仅以其丰富的教学体验来增强学生的基础知识理解能力,更可以通过层次性题目设计让学生在逐步的体验学习与思考中获得创造性思维的锻炼,进而提高学生灵活解答问题的能力。
二、高中数学体验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模仿实践的教学情境
模仿实践的教学情境能够使学生将教学理论知识与现实结合起来,提高知识的应用水平及认知程度。模仿实践的教学情境创设应当首先明确教学目标及教学中涉及的各种数学知识,并且通过合理的情境设计将这些知识有序的串联起来,使学生能够在体验教学过程完成知识的自由转变。教学情境创设过程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主题的选择一定要保持与学生实际生活接近或者与学生兴趣同步。
例如针对“利率计算”这一课题实施体验式教学情境设计,传统教学中普遍以银行利率做为例题来让学生作为实践应用练习。由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接触银行利率较少,因此这种情境创设方案必然是不恰当的,以当前大部分学生都接触过的商业保险购买为例来创设情境,则能够实现更好的效果。大部分学生的家长几乎都会从孩子0岁起就购买商业保障,有不同的缴费年限,以20年为例。假设学生的家长自0岁起为他购买年交6000元的商业保险,缴费年限为20年。那么当学生到60岁时就能够获得每年50000元的收益,如果连续领取20年,那么与银行利率相比那项投资的收益更高,在此还要假定银行利率稳定为5%的前提。这样计算通过实际收益的对比非常容易就能够比较出两种不同投资方式的收益差别,既保证了情境创设趣味性,又提高了学生对利率计算的应用水平。
(二)强化体验交流、促进深化感悟
体验式教学所运用的教学模式能够将学生带入一个创设好的情境中,使学生提高对数学知识实践应用的认识。单纯的体验情境创设是无法将这种应用能力进一步提升的,因此需要教师在体验教学实施时强化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体验交流,使不同的观点得到沟通,提高学生思维开阔性,深化对数学知识的感悟及实践应用的扩展。
例如针对高中几何中的“椭圆定义”的教学体验式方案设计,虽然椭圆是生活中极为常见的一种几何形状,但对其几何特性学生却是几乎一无所知的。因此这一课题就极为适合运用强化交流的体验式设计来增进学生的体验感受,提高感悟水平,具体教学实施方法如下。首先不借助任何几何工具,选择几位学生以手动方式来画出不同的圆形,前提是为手动画圆事先画出两道平行的直线。这样学生所画出的圆即有圆形、也有椭圆形。其次让学生对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圆做出评价,分析共同点与不同点。几乎所有的高中学生都能够明确圆形的特点,但椭圆形的特点几乎所有学生都无法提出合理的几何观点,通过分析在学生心中形成明确的学习目标。最后用正确的椭圆绘制方式画出标准的椭圆然后让学生讨论,通过对标准椭圆画法的观察,总结出椭圆的几何特性,就能够将学生思维更进一步带入正确的几何定义中。
(三)总结与反思
体验教学的体验过程固然是重要的,然而体验过后的反思也是提高学习能力所必须的。教师可利用教学活动结束、课堂接近尾声的一小段时间让学生对课堂上体验教学的过程进行总结,并对学习过程中的个人思维活动进行反思,明确自身的问题,使学习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如上例中的椭圆定义就可让学生归纳和总结正确定义未明确时的个人观点或思路,掌握自身思维中的问题所在。
三、结束语
体验教学法能够将学生带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情境中进行体验,使数学知识及其应用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同时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对数学问题解决的具体操作实践和应用,也使学生提高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自主性。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技巧运用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极为重要,只有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体验教学方案,才能使其教学提升效果发挥到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戴尚超.高中数学体验教学法的实践与反思[J].数理化学习,2014,02:60.
[2]杨宁俊.高中数学体验式教学应用[J].高考(综合版),2014,12:26.
[3]赵瑞平.“体验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5,1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