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

来源 :锦绣·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xian1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初中的《思想品德》课程教材从2 016年9月份开始,就正式更名为《道德与法治》,其课程教育的核心在于崇尚道德与法治。情景模拟教学发在当今教学中是一种非常具有实践性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通过模拟真实的情景,促使学生可以感受课堂的氛围,以及体验相应的情感,进行商讨、思考、探求,从而对人、对事、对物进行探求,判断价值取向,可以促进我国初中的德育教育效果,有效促进三维目标达成。本文就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提高的有效途径进行相关探讨。
  关键词:情景模拟;道德与法治;应用
  1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我国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为出发点,并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当今教学课程建设、实施的基础;要注重实际教学与社会实践两者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多元化的活动中,从而在认识、体验、践行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以及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初中教学过程中,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是重要的进行道德教育的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直接参与实践之中,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机会,培养学生到的践行的能力。
  《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和总体设计原则是,在其中充分融入情感态度、行为能力和知识认知,尤其对活动性方式有突出强调。因此,在当今德育教育过程中,进行情感体验、道德实践中有着非常特殊的价值,从而可以看出当今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提倡推动学习方式的转变。而经过实践,情景模拟教学法是道德与法治教学故操作,有利于学生进行道德践行、体验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
  2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中,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内容都是对人的行为,行为与规范、价值观、事实之间的引燃或者是实然的关系。期核心在于行为,及对行为进行选择和判断的可操作性,因此,就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将其中一些内容转化为情景模拟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其中进行模拟。由此可以看出,在当今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中,其中很多内容都具有明显的可操作性。
  就实验水平来看,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其中如果与行为有密切关系的内容具有情景模拟的可操作性。例如,在《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学内容为例,与具体行为有密切内容的内容如《友谊的天空》,其中内容教导学生要学会如何交朋友和维护朋友之间的友谊;在《师长情谊》之中,主要涉及的内容是如何与教师、家长之间进行交往,在第四单元中《生命的思考》教学中的第九课的第一框中“守护生命”中,其主要涉及教会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进行自救。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并非都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尤其是涉及到“意义、价值”等这些抽象内容,或者是“国家、道路”等这些宏大的叙事,就不具备可操作性,或者也可以说操作起来非常困难。例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第一单元《成长街拍》的《中学时代》教学过程中,需要讲解每个学生的梦想、理想信念,与每个学生的成才的关系。
  3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
  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必须要以相关的知识为依托,但其教育的本质价值和根本自安于对每个学生的情感方面、态度方面、行为方面形成转变,可以正面影响学生形成良好的德性和健全的人格。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的设计、教学的最终目标,在于超宇知识,最终指向初中生的观念教育。观念教育与普通的知识教育存在本质上的差别,观念教育的核心主要是态度的形成或转变。态度,是一种综合心理结构,其由认知、情感、行为等多种中药的要素构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态度的形成,其必须要遵从人的心理形式的发展规律。其中,态度的开端和基础是认知,情感则作为态度形成过程中的主要驱动力和催化剂,而意志则作为态度形成中定向的关键。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知识、情感、意志三者之间形成互相交互的作用,从而逐渐养成和训练学生成为其自身的行为习惯,最终形成稳定性的态度或转变态度。
  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与知识教学存在根本性差异,需要学生亲身参与其中进行体验,从而获得个人信念上对其的认同,导致相应的行为产生。这种教育的方式被称为“体认”,而这种教育的源头来源于现实生活。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应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就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建构出特殊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种环境中进行学习,是介于理论与实践两者之间的一种桥梁性环境。其可以在课堂中最大限度的实现还原现实生活,让理论与生活之间产生联系,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现实的生活,从而可以培养学生在面对复杂事物的过程中进行思考、体悟,从而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引导学生可以积极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现实生活能力。
  4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兴趣的途径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其中充斥这关于生活、规则的教学内容。教师咋教学过程中,应该应用更高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程的意义,这也决定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兴趣、积极性。
  如果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采用不恰当的教学方式,必然会促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甚至对教学产生逆反情绪,究其原因休闲因为使用不恰当的教学方法,让道德与法治教学成为纯粹的知识教育课程,无法发挥出其在态度方面、信念教育方面的魅力。传统教学过程中,一般都采用讲授的教学方法,其在道德与法治知识教学过程中有一定的效用,但是如果進行观念、态度方面的教学,其收效甚微,从而让学生们觉得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是一种强制性背诵课程。
  其次,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如果采用不恰当的教学方法,无法对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关系做到良好处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内容都源于生活,生活大额与法治规则的应然关系在其中呈现显然,如果采用不恰当的教学方法,必然会与现实生活失去连接,从而在学生面对现实生活中会倍感无力。
  结束语
  在当今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基于新课改的推进和改革深入,很多教师在尝试多种创新的教学方法,而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持续关注情景模拟教学法,可以有效提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可以在日后的教学实践中,有效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维红.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 (24):124.
  [2]徐英男.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9 (24):128.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小学数学教学迎来了全新的教学要求和目标,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已经成为广大教育者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这就要求广大数学教师要注重生活化教学的开展,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合理的生活化情境,在丰富学生学习体验的同时,也能强化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为此,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开展进行分析和研究,阐述了具体的教学策略,仅供大家
期刊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我们应该不断培养和提升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下面该文主要论述了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相关内容阐述,提出了相应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模式,希望能够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在新课改模式的影响下,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面临着较
期刊
人们常说,尊重,是一种修养,一种品格,一种对别人不卑不亢,不仰不俯的平等相待,一种对他人人格与价值的充分肯定。任何人不可能尽善尽美,完美无缺,我们没有理由以高山仰止的目光去审视别人,也没有资格用不屑一顾的神情去嘲笑他人。假如别人某些方面不如自己,我们不要用傲慢和不敬的话去伤害别人的自尊.。假如自己某些方面不如别人,我们也不必以自卑或嫉妒去代替应有的尊重。一个真心懂得尊重别人的人,一定能够赢得别人的
期刊
摘要:基于多媒体技术应用小学语文的实践研究为主题。本文以多媒体技术的教学优势与多媒体技术应用教学反思两部分组成,通过探析多媒体技术应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劣性,从而更好地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与学质量。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语文;教学实践  引言  当前,语文教学已开始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其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改变,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运用多媒体技术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予以优化有助于进一步改革小学语文
期刊
摘要:新课改实行以后,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而创新思维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在小学阶段,语文一直都是一门非常重要的教学科目,通过语文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而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才能够实现最终的目标。本篇文章主要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教育的现状,并提出了一些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培养;创新思维  引言  随着
期刊
摘要:在小学阶段,阅读教学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群文阅读教学既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的数量和质量,又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最重要的还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探究群文阅读教学的素材开发及如何在教学中运用群文阅读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阅读概括能力会有很大的作用。我结合我们教研组的经验和听我市优秀教师的群文阅读教学课,对群文阅读教学有一些粗浅的认识,与大家分享我的观点。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学校在示范校建设的同时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这样的举措,不管是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还是对学校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都有好处。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及时加以解决。本文针对如何搞好集体备课展开阐述。  关键词:集体备课;发挥优势;教学质量  集体备课的最终目的是共同学习、共同进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博众家之长发挥集体教师的智慧,统一认识;统一标准;统一进度。集思广益,扬长避短,有效
期刊
摘要:吾日三省吾身,学习也是如此,在学习期间不断的反思,展开知识的思考与讨论,能够促使学生将现存的疑惑排除,消除数学的认知障碍,及时化解重点难点,形成数学的深刻记忆,同时反思也有助于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分析数学问题,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而当前学生学习较为被动,也就忽视对数学的反思,教师应在初中教育中,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反思后及时与同学探讨,向教师提问,培养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意识,帮助学生获得阶梯性进步
期刊
摘要:怎样让小学年级的数学课程教学切实展现出新课标的教学思维,是我们任课老师们需要深入探讨的重点课题。借助于时下对试题评价的方式方面做出的相关改进,在数学学科的练习题中着力构建学生们的数学文化观念,打造数学科学素养,把眼前的生活内容融入到数学练习题当中,在解答进程中感知数学科学的无限魅力,此为进行小学年级数学科目课程教学变革的基本方向。  关键词:数学试题;评价方式;教学课堂;方式变革  引言  
期刊
摘要:学校是教育学生的场所,这种教育不光是让学生学习到知识,提高学生的成绩,这种教育还体现在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上,所以,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应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第二个部分就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这两方面的教育内容都非常的重要,缺少任何一个,对学生的成长都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本文对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进行分析,阐述了德育工作强化的措施。  关键词:德育工作;初中学生;初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