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Ce,Al-MMT催化剂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来源 :化学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ret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解决催化剂制备耗水量大的问题,以钠基蒙脱土为载体,通过聚阳离子交换法在不同分散介质(水、乙醇)中制备铁,铈,铝-柱撑蒙脱土催化剂(Fe,Ce,Al-MMT)。以催化湿式过氧化氢氧化(CWPO)降解苯酚废水的COD去除率和Fe离子溶出量来评价催化剂的活性及稳定性,采用XRD、N2吸附-脱附和SEM等表征技术分析催化剂的微观形貌和结构,并借助自由基捕获实验探究CWPO反应机理。结果表明:与水溶液中制备的催化剂相比,在乙醇中制备的Fe,Ce,Al-MMT(25%EtOH)具有更高的层间距
其他文献
采场结构参数的优化选择对矿山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有着重要意义。以内蒙古某银多金属矿为背景,结合矿山的采矿方法和开采技术条件,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针对采场进路的长、宽、高设计了9种不同采场结构参数的数值模拟方案,利用Rhinoceros建模软件耦合Flac 3D软件对这9种方案进行一步采和二步采数值模拟分析,并对9种方案的各个指标进行极差分析,结果表明:进路的高度对这些指标的影响较大,其次是宽度和长度。从安全、经济和技术方面综合考虑,确定方案5:进路长度25 m、进路宽度3.5 m、进路高度3.5 m的采
充填工艺参数的合理性,是保障采场充填质量的核心,充填质量是保障充填采矿安全回采的关键。基于冶炼渣、尾砂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制备膏体充填料浆,通过测试充填材料的基本特性,并结合充填料浆相关特性试验结果,确定了最佳的充填工艺参数:假底层充填体强度3.0 MPa,接顶层充填体强度1.0 MPa;冶炼渣和尾砂质量比(3∶7)~(5∶5);充填料浆浓度74%~78%;假底层充填灰砂比1∶5,接顶层充填灰砂比1∶10;充填流量90~110 m3/h。结合矿山生产实际进行了充填系统方案设计,确定了核
某含金原生矿石直接氰化浸出金浸出率很低,仅为2.68%。针对矿石性质,进行了沸腾焙烧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在沸腾焙烧温度600℃、物料停留时间1.0~1.5 h、气料比1.10 m 3/kg(工况)、空气气氛条件下,获得的烟尘产率为7.10%,焙砂产率为90.80%,总产率为97.90%,铁、硫、碳氧化率分别为95.14%、96.08%、74.88%;混合砂(烟尘与溢流焙砂混合)氰化浸出金浸出率为83.12%。试验获得的沸腾焙烧工艺参数可为工业应用提供指导。
针对某露天矿山局部区域因特殊条件不能开展常规炸药爆破方式进行采剥作业的问题,为保证露天采场采剥作业的持续性,参考、分析、比较国内外各类型矿山的非常规爆破方式,选取机械类、物化类破岩方式中的液压劈裂机+液压破碎锤、露天采矿机、鹰嘴型挖掘机和静态膨胀剂、液态惰性气体相变致裂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和现场试验。详细介绍了各类破岩方式的优缺点,并就其实际经济性与炸药爆破方式进行了对比。综合前期经济筛选、后期试验效果,结合现场实际岩性情况,可将液压劈裂机+液压破碎锤、鹰嘴型挖掘机、静态膨胀剂3种破岩方式进行有效组合。该类
针对某黄金堆浸淋溶水中低浓度氰化物和砷的协同处理技术进行试验研究,考察了芬顿法和臭氧氧化法处理氰化物和砷的最佳条件,并对比了工艺药剂成本。结果表明:芬顿法最佳工艺参数为初始pH值4,30%H 2O 2用量2 mL/L,七水硫酸亚铁用量0.75 g/L,反应时间1 h;臭氧氧化法最佳工艺参数为O 3用量0.50 g/L,五水硫酸铜用量0.10 g/L,反应时间1 h;2种工艺均可使堆浸淋溶水中总氰化合物、砷分别降至<0.5 mg/L、<0.05 mg/L,且成本相近,企业可根据所处位置及环保要求
锦丰金矿地下矿山针对主斜坡道存在交通拥堵、运输效率低、安全风险高和车辆人员定位精度差等问题,采用数字化、信息化新技术设计了一套斜坡道交通安全管控系统。该系统采用先进的井下大规模光纤环网组网技术、井下无轨运输设备高精度定位技术、井下无轨运输车载终端技术、井下无轨运输车流管控技术及井下无轨运输车辆生产调度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效果较好,有效改善了上述问题,使主斜坡道的年通过能力提高5%,企业年产值增加约3898万元。
采用5种不同前处理方法进行金属矿中砷量的测定,并对比了方法的相对适用性。结果表明:硝酸-硫酸法、逆王水法和王水法消解样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砷量准确快速,精密度分别为0.85%~4.29%、1.17%~3.74%、1.14%~4.34%;盐酸-硝酸-高氯酸法不适合砷量的分析测定;碱熔分离-碘量法不适合测定锡、锑含量高的样品,精密度为1.09%~6.76%。硝酸-硫酸法简单快速,同时适合高碳、高硫样品中砷量的分析,可作为金属矿中砷量分析的优选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化学工业技术也不断创新发展,成果斐然的化工产业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为社会生活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便利,但是,这也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面对这一情况,人们开始反思化工发展模式,并就此提出“绿色化学理念”。有机化学实验是高校化学、药学、食品等众多专业学生的必修科目及重要实验基础课程。
研究了甲基橙在水中的吸附动力学及共存离子的影响规律。首先,制备了无烟煤基活性炭(AC),并考察了AC用量、吸附温度、溶液浓度、离子种类、离子浓度等因素对AC吸附脱除水中甲基橙(MO)性能影响。结果显示:当溶液中共存阳离子可显著提高MO在AC上吸附率。在AC用量为0.300 g(以每50 mL溶液计)、离子浓度为0.1-0.3 mol/L、吸附时间为30 min条件时,AC对含0.3 mol/L的K+水溶液中MO吸附能力最强。另外,MO在AC上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吸附遵循Freund
为了深入探究W/O乳状液静电聚结过程中水滴间距对静电聚结特性的影响,本文在高压高频脉冲电场条件下,通过实验研究了水滴间距对水滴平均变形度及相互靠近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电场施加时间增加,水滴相互靠近,水滴的平均变形度随聚并时刻比的增大而增大;不同粒度条件下,随着水滴中心距比的增大,水滴的平均变形度呈现下降的趋势,水滴的相互靠近速率随之减小;在相同中心距比下,水滴相互靠近的速率随着聚并时刻比的增加而升高;随着水滴中心距比的增大,水滴聚并所需时间越长;随水滴间距的增大,不同粒径水滴所需聚并时间的差值有所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