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矿冶固废的膏体充填工艺技术及其应用

来源 :黄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_w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充填工艺参数的合理性,是保障采场充填质量的核心,充填质量是保障充填采矿安全回采的关键。基于冶炼渣、尾砂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制备膏体充填料浆,通过测试充填材料的基本特性,并结合充填料浆相关特性试验结果,确定了最佳的充填工艺参数:假底层充填体强度3.0 MPa,接顶层充填体强度1.0 MPa;冶炼渣和尾砂质量比(3∶7)~(5∶5);充填料浆浓度74%~78%;假底层充填灰砂比1∶5,接顶层充填灰砂比1∶10;充填流量90~110 m3/h。结合矿山生产实际进行了充填系统方案设计,确定了核
其他文献
为了对某矿区近地表开采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进行评估,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近地表开采不断深入可能造成的地表扰动和地质灾害。结果表明:在开采过程中应采取切顶、护顶、留点柱等方法控制顶板冒落,且随着矿体倾角的增大,顶板冒落范围也将随之增大。开采过程中应注意矿体倾角的变化,加强顶板管理。研究为后续矿山选择合理的采矿方案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近年来,在全国“358”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八宝山矿区深部铁铜多金属矿普查取得找矿突破,提交一中型铜矿床,且钼探矿取得找矿新突破。通过对八宝山矿区成矿地质背景、深部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认为矿体类型可分为矽卡岩型铁铜矿体(接触带)、斑岩型铜钼矿体(内接触带)、热液型铅锌银矿体(外接触带)。综合区域成矿背景、矿区成矿过程、深部矿体特征,讨论了深部找矿前景,认为53勘探线、55勘探线、2勘探线和4勘探线深部为北-Ⅲ铜钼矿体找矿有利地段,19勘探线、55勘探线和2勘探线深部为南-Ⅴ钼矿体找矿有利地段;南矿带向北侧
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的小秦岭金矿田是中国第二大黄金产地,其矿化类型以石英脉型为主。桐沟金矿床是小秦岭金矿田内典型石英脉型金矿床,其成矿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黄铁矿-石英阶段(Ⅰ)、石英-黄铁矿阶段(Ⅱ)、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Ⅲ)和石英-碳酸盐阶段(Ⅳ)。矿石矿物主要有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磁黄铁矿、自然金。此外,还发育碲铋矿、碲铅矿等与金共生的碲化物。主要的矿石矿物黄铁矿可分为3个世代(Py1、Py2和Py3),分别对应前3个成矿阶段。黄铁矿原位微区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各世代
鑫达矿业公司采用全泥氰化炭浆吸附工艺提金,由于氰化钠具有剧毒,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同时为了响应国家建设绿色矿山的号召,进行了环保浸金剂替代氰化钠应用于生产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全泥氰化炭浆吸附工艺同等条件下,环保浸金剂可以替代氰化钠用于生产,金浸出率在90%以上,与氰化钠浸金指标相当;环保浸金剂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在黄金行业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某生物氧化氰化尾矿中金与硫的关系密切,金主要以硫化物包裹金形式存在,黄铁矿粒度微细,直接浮选或再磨分选效果差。试验采用再磨—预处理—浮选工艺回收氰化尾矿中金,并对试验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硫酸和碳酸钠预处理能够有效去除黄铁矿表面的亲水膜,分解残余氰化物,缓冲矿浆pH,活化黄铁矿,分散微细矿泥;闭路试验获得的金精矿中金、硫品位分别为10.14 g/t、43.67%,回收率分别为93.41%、99.67%,实现了金的高效回收。
针对希腊精矿中砷品位(7.35%)高的特点,进行了希腊精矿单独生物氧化预处理—氰化浸出、希腊精矿与锦丰精矿按一定比例配矿后生物氧化预处理—氰化浸出试验研究,分析了生物氧化过程中矿浆pH和氧化还原电位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希腊精矿和锦丰精矿配矿(质量比1∶4)后生物氧化预处理—氰化浸出效果明显优于希腊精矿单独处理,且极大缩短了生物氧化时间,提高了希腊精矿金浸出率;生物氧化过程中pH和氧化还原电位高于希腊精矿单独处理时的指标,其pH值稳定在1.18左右,氧化还原电位平均为582 mV。该研究结果为高砷金
针对内蒙古某含银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矿石性质,开展了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部分混合浮选流程及适宜工艺条件,闭路试验可获得较好指标,铜精矿铜品位20.21%、铜回收率68.74%,含银11772.06 g/t、银回收率29.23%;铅精矿铅品位58.64%、铅回收率90.38%,含银2448.30 g/t、银回收率57.38%;锌精矿锌品位57.33%、锌回收率86.10%,含银164.00 g/t、银回收率3.22%;银总回收率89.83%,铜、铅、锌和银均得到有效综合回收。
针对赤峰柴矿公司生产中常规破碎工艺生产能力低、产品粒度粗等问题,在半工业试验的基础上,应用高压辊磨闭路筛分工艺,取得了良好的生产效果。生产实践证明:该工艺性能匹配合理,有效改善了选冶系统能耗结构,优化了生产指标,提高了生产能力,降低了生产成本,破碎生产能力提高了50%,产品粒度P 90由-11 mm降至-6 mm,选冶生产成本降低了11.16%,年节约成本近千万元,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显著。
五龙沟金矿井下工程地质条件较差,特别是矿岩接触带矿岩稳固性极差,采用传统切井为自由空间的拉槽法存在安全隐患、采切比较大、支护成本较高等问题。为降低安全风险、减小采矿成本,进行无切井扇形中深孔爆破拉槽法的设计、优化及试验。试验过程中由于炮孔孔径较小,装药时孔口无药段不易控制,产生了拒爆现象。通过增大孔径、切槽宽度、排距及由1个机中改为2个机中等参数的优化,无切井扇形中深孔爆破拉槽法得到了成功应用。无切井扇形中深孔爆破拉槽法避开了生产上的不安全因素,工程质量得到了保证,同时降低了采矿损失贫化,实现了无切井作业
采场结构参数的优化选择对矿山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有着重要意义。以内蒙古某银多金属矿为背景,结合矿山的采矿方法和开采技术条件,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针对采场进路的长、宽、高设计了9种不同采场结构参数的数值模拟方案,利用Rhinoceros建模软件耦合Flac 3D软件对这9种方案进行一步采和二步采数值模拟分析,并对9种方案的各个指标进行极差分析,结果表明:进路的高度对这些指标的影响较大,其次是宽度和长度。从安全、经济和技术方面综合考虑,确定方案5:进路长度25 m、进路宽度3.5 m、进路高度3.5 m的采